一种热源塔防溢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95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热源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源塔防溢水结构,包括热源塔主体、集水盘和溢水口,热源塔主体包括挡板、填料、导风筒、风机支架,挡板安装在塔体前后侧,塔体左右两侧安装有填料,塔体上方设有导风筒,导风筒上方设置有风机支架,风机支架下方安装有风机,风机和减速器电机相连,集水盘设置在热源塔主体下方,集水盘前方开有溢水口,溢水口竖直设有2个,下部溢水口和溶液积液箱相连,上部溢水口和地下排水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溶液可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溶液损伤,能够保证溶液在循环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浓度一致性,便于提高热源塔热泵系统的稳定性。便于提高热源塔热泵系统的稳定性。便于提高热源塔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源塔防溢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热源塔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源塔防溢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热源塔由于在冬季制热运行中的吸热作用,会导致集水盘的液面上升,如果吸水量过大,水位到达溢水口,就会造成盐溶液或者乙二醇溶液的浓度降低,进而需要不断的补充浓溶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源塔防溢水结构,包括热源塔主体、集水盘和溢水口,热源塔主体包括挡板、填料、导风筒、风机支架,挡板安装在塔体前后侧,塔体左右两侧安装有填料,塔体上方设有导风筒,导风筒上方设置有风机支架,风机支架下方安装有风机,风机和减速器电机相连,集水盘设置在热源塔主体下方,集水盘前方开有溢水口,溢水口竖直设有2个,下部溢水口和溶液积液箱相连,上部溢水口和地下排水口相连。
[0004]当热源塔制热运行,达到了吸湿工况,此时液位最先达到下部溢水口,此溢水口与溶液积液箱相连接,溶液积液箱达到一定液位则对溶液进行脱水,降低液位,当吸湿量过大,系统容量无法满足要求时,液面进一步上升达到上部溢水口,上部溢水口接地下排水口,对溶液进行排出。
[0005]有益效果:
[0006]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溶液可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溶液损伤,能够保证溶液在循环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浓度一致性,便于提高热源塔热泵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08]如图所示:挡板1、溢水口2、集水盘3、填料4、导风筒5、风机支架6。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0]一种热源塔防溢水结构,包括热源塔主体、集水盘3和溢水口2,热源塔主体包括挡板1、填料4、导风筒5、风机支架6,挡板1安装在塔体前后侧,塔体左右两侧安装有填料4,塔体上方设有导风筒5,导风筒5上方设置有风机支架6,风机支架6下方安装有风机,风机和减速器电机相连,集水盘3设置在热源塔主体下方,集水盘3前方开有溢水口2,溢水口2竖直设有2个,下部溢水口2和溶液积液箱相连,上部溢水口2和地下排水口相连。
[0011]当热源塔制热运行,达到了吸湿工况,此时液位最先达到下部溢水口2,此溢水口2与溶液积液箱相连接,溶液积液箱达到一定液位则对溶液进行脱水,降低液位,当吸湿量过大,系统容量无法满足要求时,液面进一步上升达到上部溢水口2,上部溢水口2接地下排水口,对溶液进行排出。
[0012]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13]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源塔防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塔主体、集水盘和溢水口,所述热源塔主体包括挡板、填料、导风筒、风机支架,所述挡板安装在塔体前后侧,所述塔体上方设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上方设置有风机支架,所述集水盘设置在热源塔主体下方,所述集水盘前方开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竖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川王进杰黄宝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北冰洋冷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