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681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23
本方案涉及车辆智能制造领域的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首先在Hyperworks软件中,建立车身声振耦合模型;根据车身声振耦合模型计算车内后排噪声声压级频谱;车内后的噪声峰值;车身顶盖的应变能;将车身顶盖和加强筋结构转化为加筋板力学模型;并对新的模型进行应变能计算方法得到车身顶盖的应变能分布;通过冲压起筋和加强筋分割形成多个阻尼材料覆盖区域;软件建立中阻尼材料模型;对阻尼材料覆盖区域进行阻尼材料面积匹配;最后在车内噪声性能进行验证,使得车身顶板所关注的模态应变能对应的40

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NVH performance of car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智能制造技术,具体涉及到车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NVH为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英文缩写。这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给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的。车辆的NVH问题是国际汽车业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有统计资料显示,整车约有1/3的故障问题是和车辆的NVH问题有关系,而各大公司有近20%的研发费用消耗在解决车辆的NVH问题上。
[0003]汽车NVH性能是驾乘人员的直观感受,往往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使用满意度。车辆在怠速或加速工况的某个转速下若骤然有明显压迫,耳膜感的轰鸣(Booming)噪声,这极易引起人耳不适,甚至头晕、恶心。而低频轰鸣噪声是一种极难控制和消除的噪声,因此它成为汽车NVH性能研究的焦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来解决车内在特定频率下产生的噪声的问题,具体方法包括:
[0005]步骤一、在Hyperworks软件中,建立车身声振耦合模型;将待设计的车辆通过该软件进行数值化模拟,使得软件内模拟的车身与实际车身参数匹配;
[0006]步骤二、根据车身声振耦合模型计算车内后排噪声声压级频谱图;车内后排在0

50Hz存在噪声峰值;该频段内模态频率下车身顶盖的应变能;
[0007]步骤三:将车身顶盖和加强筋结构转化为加筋板力学模型;其中车身顶盖纵向冲压起筋表示为X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表示为Y向加强筋;形成加筋板结构应变能计算方法;
[0008]步骤四:根据加筋板结构应变能计算方法得到车身顶盖的应变能分布;
[0009]步骤五、通过冲压起筋和加强筋分割形成多个阻尼材料覆盖区域;
[0010]步骤六、根据步骤四计算得到的车身顶盖的应变能分布情况,在Hyperworks软件建立中阻尼材料模型;对阻尼材料覆盖区域进行阻尼材料面积匹配;
[0011]步骤七、采用Hyperworks软件对车内噪声性能进行验证,使得车身顶板所关注的模态应变能对应的40

50Hz频段噪声峰值下降10dB。
[0012]步骤二中,所述模态频率为40

55Hz。车身顶板厚度为0.8mm。车身顶盖加强筋包括两根辅助加强筋和一根主加强筋,三根加强筋等距离固定安装在车身顶板内壁上,主加强筋处于两根辅助加强筋中间,主加强筋的横截面107.21平方毫米,靠近车头一侧的辅助加强筋横截面为67.29平方毫米、靠近车尾一侧的辅助加强筋横截面为67.41平方毫米。
[0013]步骤三的应变能计算方法包括:首先对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应变能计算包括沿着X轴方向的加强筋的应变能,其计算满足:
[0014]公式一:
[0015]其中Usx满足公式二:
[0016][0017]公式二中:A
x
为加强筋的截面面积;k
x
为剪切修正系数;I
y
为加强筋对y轴的惯性矩;J
x
为扭转常数。
[0018]沿平行y轴方向的加强筋的平均应变能,满足
[0019]公式三为:
[0020]其中Usy满足公式四:
[0021][0022]公式四式中:A
y
为Y轴加强筋的截面面积;k
y
为剪切修正系数;I
x
为加强筋对x轴的惯性矩;J
y
为扭转常数。
[0023]所述公式一和公式二得到的X轴方向的应变能模拟到车身冲压起筋上,将公式三和公式五得到的Y轴方向应变能模拟到主加强筋和辅助加强筋上,加强筋的应力能根据连接点自然扩散到车身顶盖的上,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应变能进行叠加形成最终车身顶盖的应变能。
[0024]阻尼材料覆盖区域为九个区域,九个区域沿X轴向车尾方向,沿Y轴方向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命名为:A区、B区、C区、D区、E区、F区,G区,H区、I区,所述A区、B区、C区、D区、E区、F区、G区,H区、I区的阻尼材料面积覆盖率分别为:50%,50%,25%,25%、100%,50%,50%、0%、0%。所述阻尼材料包括阻尼层和约束层,阻尼层为2mm,约束层为0.02mm。
[0025]HyperWorks是一个创新、开放的企业级CAE平台,它集成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所需各种工具,具有无比的性能以及高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友好的用户界面。其软件的功能可进入其官网进行详情了解。
[0026]本方法步骤及相应参数是采用模态应变能分析方法,即获得模态频率下的模态应变能,现在的做法是在模态应变能分布较大的区域设计阻尼材料。但是,对于车身顶盖及类似的加筋板结构,通过软件模拟,只能模拟加强筋受到应变能的情况,无法体现在车身顶盖上,车身顶盖上的模态应变能分布十分不明显,导致阻尼材料设计无法准备。
[0027]本专利技术将车身顶盖和加强筋模拟成一个整体,将模拟的这个整体结构受到的应变能进行计算,通过计算的结果在软件中建立车身顶盖的应变能受力模型,这样把计算加强筋的应变能转移到只对车身顶盖的应变能计算,直接避免对加强筋应变能的消除思路,再通过阻尼材料在车身顶盖上进行覆盖,这样阻隔车身顶盖上因受到加强筋的应变能,从而避免车内产生噪声。
[0028]并且本专利技术中车身顶盖覆盖也并非全部覆盖,而是将车身顶盖在加强筋周围进行分块,这样车身顶盖构成一个具有纵横棱的网状结构,最后通过对加强筋的应变能计算,通过转移公式将应变能等价到将车身顶盖上的每一个区域;同时借助计算机软件对应变能在
车身顶盖上进行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再通过对阻尼材料进行分块设计,实现阻尼材料针对性设计,将不同覆盖面积的阻尼材料贴合在车身顶盖上,最终解决车内噪声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车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0030]图2为车身顶盖的截面示意图;
[0031]图3为Hyperworks软件模拟车身顶盖的模态振型云图;
[0032]图4为车身顶盖阻尼材料布局示意图;
[0033]图5为模态频率下测试的噪声分贝频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3所示的车身顶盖1,在44Hz模态频率下,其应变能明显区域主要集中于车身顶盖1中后部区域。其模态应变能主要集中分布于尾部加强筋上。此时,难以根据加强筋的模态应变能在顶盖上设计精准的阻尼材料布局。因此,需要运用加筋板动力学理论,将加强筋的应变能“转移”到汽车身顶盖1上,完成对阻尼材料设计优化。
[0037]具体设计优化步骤基本如图1涉及的流程完成,具体包括步骤一S1:在Hyperworks软件中,建立车身声振耦合模型;将待设计的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Hyperworks软件中,建立车身声振耦合模型;步骤二、根据车身声振耦合模型计算车内后排噪声声压级频谱图;车内后排在0

50Hz存在噪声峰值;该频段内模态频率下车身顶盖的应变能;步骤三:将车身顶盖和加强筋结构转化为加筋板力学模型;其中车身顶盖纵向冲压起筋表示为X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表示为Y向加强筋;形成加筋板结构应变能计算方法;步骤四:根据加筋板结构应变能计算方法得到车身顶盖的应变能分布;步骤五、通过冲压起筋和加强筋分割形成多个阻尼材料覆盖区域;步骤六、根据步骤四计算得到的车身顶盖的应变能分布情况,在Hyperworks软件建立中阻尼材料模型;对阻尼材料覆盖区域进行阻尼材料面积匹配;步骤七、采用Hyperworks软件对车内噪声性能进行验证,使得车身顶板所关注的模态应变能对应的40

50Hz频段噪声峰值下降10d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模态频率为40

55Hz。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顶盖厚度为0.8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顶盖加强筋包括两根辅助加强筋和一根主加强筋,三根加强筋等距离固定安装在车身顶板内壁上,主加强筋处于两根辅助加强筋中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身顶盖NVH性能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强筋的横截面107.21平方毫米,两根辅助加强筋的横截面分别为67.29平方毫米、67.41平方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毛祯熊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