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琳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332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储能系统电池组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针对现有的市场上的电池组一般采用封闭式安装,不利于电池组散热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的四周开设有多个贯穿的蜂巢孔,所述绝缘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绝缘加强筋,所述绝缘框架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绝缘框架的顶部设有防尘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以在保证支撑强度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进行散热,提高了电池组的散热效率,同时电芯拆卸方便,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便利,降低了维护成本,还可以为电芯提供清洁的运行环境,同时防尘罩的取用也非常方便。取用也非常方便。取用也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系统电池组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储能系统是指在对储能过程进行分析时,为了确定研究对象而划出的部分物体或空间范围,它包括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能量的转换和储存设备,储能系统往往涉及多种能量、多种设备、多种物质、多个过程,是随时间变化的复杂能量系统,需要多项指标来描述它的性能,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储能密度、储能功率、蓄能效率以及储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等。
[0003]市场上的电池组一般采用封闭式安装,不利于电池组的散热,因此提出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市场上的电池组一般采用封闭式安装,不利于电池组散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包括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的四周开设有多个贯穿的蜂巢孔,所述绝缘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绝缘加强筋,所述绝缘框架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绝缘框架的顶部设有防尘罩,所述绝缘框架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隔板的两侧均放置有多个电芯,相邻的电芯之间均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电芯的正极连接有正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所述电芯的负极连接有负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相邻的正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和负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之间连接有载流软导线,载流软导线的圆周外壁均固定有过流保护器,且过流保护器固定连接在隔板的顶部。
[0007]优选的,所述防尘罩包括安装框,安装框内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安装框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转动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U型弹片,U型弹片均活动连接在蜂巢孔内。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内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均设有防滑纹。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分别和两侧的电芯相接触,两个所述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限位片。
[0011]优选的,所述挡板和弹性限位片内均开设有多个蜂巢状的通风口,所述弹性限位片设为W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绝缘框架上的蜂巢孔、挡板上的蜂巢孔和弹性限位片上的蜂巢孔的设置,在保证支撑强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电芯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池组的散热效率。
[0014]2.通过缓冲机构的设置,使得电芯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缓冲空间,同时方便对电芯进行拆卸,为后期工作人员的维护提供了便利,同时局部维护可以降低维护成本。
[0015]3.通过防尘罩的设置,为电芯提供了清洁的运行环境,通过U型弹片、弹簧和限位柱的配合使得防尘罩可以卡接在绝缘框架的上方,通过防滑纹的设置,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取下防尘罩。
[0016]本技术中,可以在保证支撑强度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进行散热,提高了电池组的散热效率,电芯拆卸方便,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便利,降低了维护成本,还可以为电芯提供清洁的运行环境,同时防尘罩的取用也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的无防尘罩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的防尘罩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的缓冲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绝缘框架;2、正极接线柱;3、负极接线柱;4、防尘罩;401、U型弹片;402、转动杆;403、安装框;404、防尘网;405、弹簧;406、限位柱;5、隔板;6、缓冲机构;601、挡板;602、弹性限位片;603、通风口;7、电芯;8、正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9、负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10、载流软导线;11、过流保护器;12、蜂巢孔;13、绝缘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一
[0024]参照图1

图4,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包括绝缘框架1,绝缘框架1的四周开设有多个贯穿的蜂巢孔12,绝缘框架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绝缘加强筋13,绝缘框架1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正极接线柱2和负极接线柱3,绝缘框架1 的顶部设有防尘罩4,绝缘框架1的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隔板5,隔板5的两侧均放置有多个电芯7,相邻的电芯7之间均设有缓冲机构6,电芯7的正极连接有正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8,电芯7的负极连接有负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9,相邻的正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8和负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9之间连接有载流软导线10,载流软导线10的圆周外壁均固定有过流保护器11,且过流保护器11 通过螺栓固定在隔板5的顶部。
[0025]实施例二
[0026]参照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包括绝缘框架1,绝缘框架1的四周开设有多个贯穿的蜂巢孔12,蜂巢孔12可以提供电芯7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芯7的散热效率,绝缘框架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绝缘加强筋13,绝缘框架1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正极接线柱2和负极接线柱3,绝缘框架1的顶部设有防尘罩4,防尘罩4包括安装框403,安装框403内通过螺栓固定有防尘网404,安装框403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402,安装框40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内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弹簧405,弹簧405的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有限位柱406,通过弹簧405和限位柱406的配合,可以在安装防尘罩4时,对防尘罩4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转动杆402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U型弹片401,转动杆402的底部均设有防滑纹,防滑纹可以方便人们对转动杆402进行移动,U型弹片 401均卡接在蜂巢孔12内,防尘罩4可以卡接在绝缘框架1的上方,为电芯7提供清洁的运行环境,绝缘框架1的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隔板5,隔板5的两侧均放置有多个电芯7,相邻的电芯 7之间均设有缓冲机构6,缓冲机构6包括两个挡板601,两个挡板 601分别和两侧的电芯7相接触,两个挡板601之间焊接有弹性限位片602,缓冲机构6可以让电芯7之间存在一定的缓冲空间,同时有利于电芯7的散热,挡板601和弹性限位片602内均开设有多个蜂巢状的通风口603,通风口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包括绝缘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框架(1)的四周开设有多个贯穿的蜂巢孔(12),所述绝缘框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绝缘加强筋(13),所述绝缘框架(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正极接线柱(2)和负极接线柱(3),所述绝缘框架(1)的顶部设有防尘罩(4),所述绝缘框架(1)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5),隔板(5)的两侧均放置有多个电芯(7),相邻的电芯(7)之间均设有缓冲机构(6),所述电芯(7)的正极连接有正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8),所述电芯(7)的负极连接有负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9),相邻的正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8)和负极低阻高载流导电片(9)之间连接有载流软导线(10),载流软导线(10)的圆周外壁均固定有过流保护器(11),且过流保护器(11)固定连接在隔板(5)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蜂巢状敞开式储能电池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4)包括安装框(403),安装框(403)内固定连接有防尘网(40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迪黄克敬邓琳
申请(专利权)人:邓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