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
,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持风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风扇的使用已经不限于较大的家用非便携式电风扇了,为了随时随地对抗炎热的天气,手持风扇被逐渐开发应用。手持风扇通过电机驱动带动风叶旋转,当风叶旋转时,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再从出风口吹出,达到降温,使人体更加舒适的目的。然而,现有的手持风扇如果体积小,便于手持和携带,则风力较小,降温效率低,如果体积较大,风力大,则不便于手持和携带,并且产生的噪音较大,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温效率高、便于手持的手持风扇。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风扇,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风机模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手持部和连接所述第一手持部的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包括第一基体、连接所述第一基体且绕预设轴向环设的第一侧壁、绕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外围的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一侧壁围成第一收纳腔,所述出风罩为一体成型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包括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包括第一基体、连接所述第一基体且绕预设轴向环设的第一侧壁、绕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外围的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连接结构;第二壳体,包括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和所述出风罩对接;风机模组,位于所述进风罩和所述出风罩中,用于将来自所述进风罩的风经由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空间导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一侧壁围成第一收纳腔,所述出风罩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风机模组包括电机结构和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包括绕所述预设轴向环设的第三侧壁,所述电机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中,所述第三侧壁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收纳腔且环设于所述电机结构外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和所述出风罩对接且围成第二收纳腔,所述风机模组位于所述第二收纳腔中;所述风机模组包括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包括第二基体和连接所述第二基体的多个叶片,所述第二基体自进风端向出风端径向增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基体在轴向上紧邻间隔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包括自进风端向出风端至少部分径向增大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和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周面在轴向上紧邻间隔设置。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包括自进风端向出风端径向增大的连接壁,所述进风罩包括朝向所述连接壁的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连接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截面面积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逐渐减小。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包括远离所述进风罩一侧凸起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基体形成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二风道,所述风机模组将自所述进风罩的风经所述第二风道导出。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加压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喷射段,所述喷射段具有远离所述加压段的出风口,所述加压段的截面面积沿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喷射段的截面面积沿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保持不变或逐渐增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进风罩,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进风罩的一端,所述加压段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部分之间,所述喷射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径沿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一侧壁的外径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享福,郑观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