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0874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6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无叶风扇,包括:壳体,后侧设有进气部,前侧设有出气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在所述壳体内相连通;加压件,连接所述壳体的前侧;混流风扇,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于所述加压件的后侧,所述混流风扇绕转轴旋转产生气流;其中,所述混流风扇和所述加压件两者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加压导流通道,所述加压导流通道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有导流结构,气流紧贴所述导流结构流动,以减小所述加压导流通道内的压差阻力,使气流流动快;同时所述导流结构增大所述加压导流通道的粗糙度,以减少湍流,从而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扇,具体涉及一种风量风压大且低噪的便携式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便携式风扇,需要满足用户手持、挂脖、桌面、收纳等应用场景,因此对便携式风扇的形状、大小、重量要求高,而要在便携式风扇这种与传统风扇相比超小型的产品中实现风量大、风压大并且低噪的结构功能,工艺难度大,风量、风力测试难度大,可市场化难。

2、虽然dyson公司研制了无叶风扇这一安全性能较好且外观美观的新型风扇,然而dyson公司的无叶风扇均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的产品,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由于技术偏见,认为要保证优良的出风效果的无叶风扇对应地必须用到体积较大的风扇组件,产品重量随之也很难降低,因此行业内还没有可满足风量、风力、噪音且结构小型的便携式无叶风扇。

3、目前市面上声称为手持式无叶风扇,其风扇组件通常设置在手持部里面,通过将风扇组件隐藏在手持部中来实现“无叶”,但手持部本身的形状较小,风扇组件设置在手持部里面,风扇转动噪音大;并且从手持部产生的风再传递到上方的出风部,流动路径过长,风量损耗严重,因此出风效果不尽人意,市场接受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风扇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自所述第一容腔的后壁向前凸出,所述混流风扇绕转轴旋转产生气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件的后侧向后凸出形成凸柱,所述凸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所述凸柱呈现中空结构,所述转轴伸入所述中空结构,且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凸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无刷电机设置于所述凸柱和所述延伸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座和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风扇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自所述第一容腔的后壁向前凸出,所述混流风扇绕转轴旋转产生气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件的后侧向后凸出形成凸柱,所述凸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所述凸柱呈现中空结构,所述转轴伸入所述中空结构,且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凸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无刷电机设置于所述凸柱和所述延伸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座和所述旋转座之间具有等效无缝衔接间隔,所述等效无缝衔接间隔为1-3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座包括腔侧壁和腔底壁,所述腔侧壁和所述腔底壁围设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观正谢佳航肖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