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MW工法用管桩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桩定位
,具体为一种PCMW工法用管桩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PCMW工法是挡土承力与止水相结合、工厂化预制与机械化施工相结合的新型基坑支护技术,是在单排三轴深搅桩中插入大直径预应力管桩,根据基坑开挖深度配置内支撑,形成预应力管桩挡土承力、水泥土止水的复合支护结构(简称PCMW工法),且PCMW工法多用于房建的基础建设当中,主要用于管桩沉桩。
[0003]然而现有的PCMW工法用管桩定位装置仅通过几块隔板制成,无法进行间距调节和定位,因此无法对不同筒径的管桩进行夹持定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0004]另外,现有的PCMW工法用管桩定位装置结构简单,对管桩的定位支撑效果较差,在锤桩送桩过程中易发生桩体偏移的现象,造成返工。
[0005]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PCMW工法用管桩定位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MW工法用管桩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r/>[000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MW工法用管桩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盘(1)和第二转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1)的上表面安装有电动推杆(2)和第一转轴(3),且第一转轴(3)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转板(4),并且第一转板(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和第二限位槽(6),所述电动推杆(2)的一端卡合于第一限位槽(5)的内部,且第二限位槽(6)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7)的一端,所述第一转板(4)的端部安装有第一连接板(8)的一端,且第一连接板(8)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转板(9),所述第二转板(9)的中心位置贯穿有第二转轴(10)的一端,且第二转轴(10)的另一端安装于定位盘(1)的上表面,并且第二转板(9)的内部开设有第三限位槽(11),所述第二转板(9)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2)的一端,且第二连接板(12)的另一端连接有另一所述第二转板(9),所述第二限位槽(6)和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槽(11)的内部均贯穿安装有限位机构(7)的一端,且限位机构(7)位于第二限位槽(6)和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槽(11)内部的一端均设置有伸缩板(13),并且伸缩板(13)的端部安装有定位辊(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MW工法用管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板(4)设置为“V”字型开口状结构,且第一转板(4)通过第一转轴(3)与定位盘(1)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电动推杆(2)的一端通过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增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鸿基节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