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572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涉及鸭生物饲料破碎技术领域,包括两个安装架和破碎装置,两个所述安装架彼此靠近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两个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安装架彼此靠近一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以安装架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齿轮环带动第一防护斗转动,使与第一防护斗固定连接的辊筒借助轴承在连轴的表面转动,通过辊筒转动从而将其表面掉落的田螺转向连接板方向,借助辊筒表面均匀设置的凸起将未被破碎的田螺挤压到连接板上,从而将田螺进一步挤碎,解决了养殖场内部对田螺的需求量很大导致敲碎田螺的工程量十分庞大的问题。致敲碎田螺的工程量十分庞大的问题。致敲碎田螺的工程量十分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鸭生物饲料破碎
,尤其涉及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鸭又称真鸭。鸭的体型相对较小,颈短,一些属的嘴要大些,腿如同天鹅一样位于身体后方,因而步态蹒跚,大多数真鸭与天鹅、雁不同,具有下列特征、雄鸟每年换羽两次,雌鸟每窝产卵数亦较多,卵壳光滑、腿上覆盖著相搭的鳞片、叫声则显示出某种程度的性别差异。
[0003]在养殖场对鸭子进行养殖的过程中为了使鸭子的肉质鲜美常在鸭子的饲料内部添加田螺,而养殖场收上来的田螺都是具有壳的,如果直接将带壳的田螺铲在饲料里面喂养鸭子容易出现由于田螺具有壳导致不容易被鸭子吞服,即使是鸭子吃下去较小的田螺也难以消化,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现在都采用人工将田螺敲碎在铲在饲料里面喂养鸭子,由于养殖场内部对田螺的需求量很大导致敲碎田螺的工程量十分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养殖场内部对田螺的需求量很大导致敲碎田螺的工程量十分庞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架和破碎装置,两个所述安装架彼此靠近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两个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安装架彼此靠近一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以安装架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顺料板,所述顺料板在连接板的上端倾斜设置,两个所述顺料板之间呈“V”形结构,两个所述顺料板二者之间水平设有搓板,所述搓板分别和两个顺料板平行设置,所述搓板的内部滑动插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安装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二者之间设有破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包括连轴,所述连轴水平设置,且连轴和搓板二者之间平行设置,所述连轴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连轴的表面套有辊筒,所述辊筒的内壁和连轴转动连接,所述辊筒的表面均匀设有球状凸起,所述辊筒侧壁的凸起分别和两个连接板接触,所述辊筒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斗和第二防护斗,所述第一防护斗远离辊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环,所述齿轮环的表面啮合有齿轮,且齿轮的中心轴处设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借助齿轮和齿轮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表面和安装架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两个所述顺料板彼此靠近的一端均设有过滤杆,所述过滤杆均匀分布在顺料板的表面,且过滤杆之间的缝隙大于普通田螺平均大小。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斗和第二防护斗均呈圆锥漏斗状结构,且第一防护斗和第二防护斗的小口端分别和辊筒的两端固定连接,并且第一防护斗和第二防护斗均和连轴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辊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承,且轴承的外环和辊筒内壁固定连接,并且轴承的外环和连轴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辊筒借助轴承和连轴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搓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在导向杆的表面,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和搓板、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相对于远离第一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表面和搓板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搓板的上方设有喷管,所述喷管由横管和“Y”形管组成,且横管的表面通过抱箍卡在搓板的上方,并且横管的上方均匀连通有“Y”形管,横管的一端封口。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均设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和辊筒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2]优选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插杆,所述插杆均匀滑动插在连接板的内部,所述插杆远离辊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靠近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连板的一端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插杆位于辊筒表面同一排凸起之间的缝隙上。
[0013]优选的,所述辊筒的下方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收集斗,所述收集斗的内部转动插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交错设有搅拌叶,所述收集斗的内部设有铲杆,所述铲杆弯曲的形状和收集斗截面相适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破碎装置,将需要打碎的田螺倒入两个顺料板之间,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借助凸轮挤压搓板在导向杆上滑动,第一弹簧的弹力配合着凸轮的挤压使搓板在导向杆上来回往复滑动,由于搓板和两个顺料板上的过滤杆之间存在缝隙,从而使田螺漏到搓板和过滤杆之间的缝隙,由于过滤杆自身的缝隙小于普通田螺平均大小,从而避免田螺从过滤杆之间漏到顺料板上,利用搓板在过滤杆表面来回搓动将过滤杆表面卡住的田螺搓碎,剩余的田螺沿着顺料板掉到辊筒表面,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齿轮环转动,借助齿轮环带动第一防护斗转动,使与第一防护斗固定连接的辊筒借助轴承在连轴的表面转动,通过辊筒转动从而将其表面掉落的田螺转向连接板方向,借助辊筒表面均匀设置的凸起将未被破碎的田螺挤压到连接板上,从而将田螺进一步挤碎,解决了养殖场内部对田螺的需求量很大导致敲碎田螺的工程量十分庞大的问题。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挤压机构,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拉动连板,使连板带动插杆在连接板内部滑动,由于插杆位于辊筒表面凸起之间的缝隙内,借助插杆朝向辊筒方向挤压,从而避免较小的田螺从辊筒表面凸起的缝隙漏走的问题。
[0017]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喷管,通过将自来水管道插进构成喷管的横管内部,通过开启自来水使自来水进入横管中从“Y”形管内喷出,从而利用“Y”形管内喷出的水对过滤杆和辊筒之间进行清洗。
[0018]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搅拌装置,通过转动转轴,使转轴带动其表面交错设置的搅拌叶,利用搅拌叶对收集斗内部盛放的固体饲料和田螺肉之间搅拌,通过拉动铲杆使其在收集斗内壁滑动将收集斗内壁粘附的饲料铲起,避免饲料黏在收集斗内壁。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中图1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中破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中破碎装置的部分机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中第一防护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中图3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中图2的B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例说明:1、安装架;2、连接板;3、顺料板;4、第一弹簧;5、搓板;6、弹簧;7、第一驱动电机;8、凸轮;9、破碎装置;91、连轴;92、辊筒;93、第一防护斗;94、齿轮盘;95、第二防护斗;96、挤压机构;961、插杆;962、第二弹簧;963、连板;97、过滤杆;10、搅拌装置;101、收集斗;102、搅拌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架(1)和破碎装置(9),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架(1)彼此靠近的一端设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板(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两个连接板(2)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安装架(1)彼此靠近一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2)以安装架(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顺料板(3),所述顺料板(3)在连接板(2)的上端倾斜设置,两个所述顺料板(3)之间呈“V”形结构,两个所述顺料板(3)二者之间水平设有搓板(5),所述搓板(5)分别和两个顺料板(3)平行设置,所述搓板(5)的内部滑动插设有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安装架(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板(2)二者之间设有破碎装置(9),所述破碎装置(9)包括连轴(91),所述连轴(91)水平设置,且连轴(91)和搓板(5)二者之间平行设置,所述连轴(91)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安装架(1)固定连接,所述连轴(91)的表面套有辊筒(92),所述辊筒(92)的内壁和连轴(91)转动连接,所述辊筒(92)的表面均匀设有球状凸起,所述辊筒(92)侧壁的凸起分别和两个连接板(2)接触,所述辊筒(9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斗(93)和第二防护斗(95),所述第一防护斗(93)远离辊筒(9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环(94),所述齿轮环(94)的表面啮合有齿轮,且齿轮的中心轴处设有第二驱动电机(1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借助齿轮和齿轮环(9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的表面和安装架(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顺料板(3)彼此靠近的一端均设有过滤杆(97),所述过滤杆(97)均匀分布在顺料板(3)的表面,且过滤杆(97)之间的缝隙大于普通田螺平均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鸭饲料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斗(93)和第二防护斗(95)均呈圆锥漏斗状结构,且第一防护斗(93)和第二防护斗(95)的小口端分别和辊筒(92)的两端固定连接,并且第一防护斗(93)和第二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衍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强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