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71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包括: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呈圆环形,所述加固结构顶部中央设置有井座,所述井座的顶部设置有井盖,所述井座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井圈,所述加固结构的外侧设置有道路面层,所述道路面层的底部设置有道路基层,所述道路基层的内侧设置有井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可以将地面对井盖的荷载分散在道路基层,减轻对检查井井壁的荷载,避免井壁损坏导致井盖下沉;其次,该加固结构与道路面层同时浇筑,整体更牢固,施工更方便,避免预制板块需要起吊安装的麻烦;再次,凹型结构,可减少混凝土井圈的尺寸,提高井圈强度,避免井圈开裂损坏。避免井圈开裂损坏。避免井圈开裂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道路工程及管线工程
,具体为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检查井是管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井盖是检查井用于封闭井口的重要组件。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往往将井盖直接固定在检查井的井筒上,由于井筒砌筑不规范、井盖安装不平整等各种原因,导致许多城市出现了检查井井盖下沉的现象,特别在机动车道,造成行车颠簸,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也会加速检查井盖的损坏。
[0003]现有的一些井盖周边加固措施,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4]1.均加固检查井井壁外的混凝土路面,不能很好保护井壁不被破坏。
[0005]2.井座安装在加固措施的顶面,使得井座与道路面层之间二次浇筑的井圈尺寸过大,只有井座厚度的井圈在车辆的碾压下容易碎裂,导致检查井井座发生位移。
[0006]3.提前预制好的加固结构,因重量大,需要起吊安装,施工不方便,且整体性不如现场浇筑结构,可能发生整体下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包括: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呈圆环形,所述加固结构顶部中央设置有井座,所述井座的顶部设置有井盖,所述井座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井圈,所述加固结构的外侧设置有道路面层,所述道路面层的底部设置有道路基层,所述道路基层的内侧设置有井筒。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所述加固结构的内侧设置有受力钢筋,所述受力钢筋长放射状分布,所述加固结构内侧设置有环形分布筋。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所述环形分布筋设置有五层,且每层环形分布筋均按相等的距离均匀分布在加固结构内腔中,所述环形分布筋与受力钢筋交错布置。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所述加固结构中部设置有阶梯状通孔,井座与通孔卡接。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所述加固结构内部通孔孔径与井筒内腔直径。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所述井盖顶部、井圈顶部、井座顶部和加固结构顶部均保持。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
其中,所述井筒和加固结构接触部位分别设置有凸块和凹槽,且凹槽和凸块卡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首先,可以将地面对井盖的荷载分散在道路基层,减轻对检查井井壁的荷载,避免井壁损坏导致井盖下沉;其次,该加固结构与道路面层同时浇筑,整体更牢固,施工更方便,避免预制板块需要起吊安装的麻烦;再次,凹型结构,可减少混凝土井圈的尺寸,提高井圈强度,避免井圈开裂损坏;最后,相较于其他的加固形式,本加固结构钢筋布置形式更简单,施工更便捷,钢筋用料更少,可节约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受力钢筋和环形分布筋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受力钢筋和环形分布筋侧剖图。
[0020]图中:1、加固结构,2、井座,3、井盖,4、井圈,5、道路面层,6、道路基层,7、井筒,8、受力钢筋,9、环形分布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能够可以将地面对井盖的荷载分散在道路基层,减轻对检查井井壁的荷载,避免井壁损坏导致井盖下沉。
[0023]图1

图3展示出的是本技术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请参阅图1

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包括:加固结构1,所述加固结构1呈圆环形,所述加固结构1顶部中央设置有井座2,所述井座2的顶部设置有井盖3,所述井座2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井圈4,所述加固结构1的外侧设置有道路面层5,所述道路面层5的底部设置有道路基层6,所述道路基层6的内侧设置有井筒7。
[0025]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

3,所述加固结构1的内侧设置有受力钢筋8,所述受力钢筋8长放射状分布,所述加固结构1内侧设置有环形分布筋9,有力增加加固结构1的结构刚性。
[0026]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环形分布筋9设置有五层,且每层环形分布筋9均按相等的距离均匀分布在加固结构1内腔中,所述环形分布筋9与受力钢筋8交错布置,有利于均匀分摊压力。
[0027]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所述加固结构1中部设置有阶梯状通孔,井座2与通孔卡接,有利于井座2的安装。
[0028]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所述加固结构1内部通孔孔径与井筒7内腔直径,有利于方便通孔与井座2连通。
[0029]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所述井盖3顶部、井圈4顶部、井座2顶部和加固结构1顶部均保持,有利于保持路面平整。
[0030]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所述井筒7和加固结构1接触部位分别设置有凸块和凹槽,且凹槽和凸块卡接,有利于增加井筒7和加固结构1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1]工作原理:在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使用的时候,作为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在市政道路和管线施工过程中,井盖加固结构1与道路面层5过程是同步实施的。首先在完成好的井筒7和道路基层6上按附图的形式布置好受力筋8和环形分布)9,再跟道路面层5同步浇筑混凝土。注意采用模板使浇筑的加固结构形成规定的几何形状。待混凝土达到50%的设计强度时,即可在加固结构1顶面凹槽部位安装检查井井座3、井圈4及井盖2。加固结构的尺寸视需安装的检查井井座尺寸和道路面层厚度而定,加固结构内空尺寸与井座内圆尺寸相同,环宽为检查井井壁厚+500mm,厚度与道路面层厚度相同,凹槽圆直径为井座外径+20mm,当采用混凝土路面时,凹槽深度与井座高度相同,当采用沥青路面时,凹槽深度为井座高度

沥青厚度。加固结构1内的钢筋8和钢筋9尺寸和数量可根据加固结构的尺寸按比例进行调整,但不能改变钢筋的形状;首先,可以将地面对井盖的荷载分散在道路基层,减轻对检查井井壁的荷载,避免井壁损坏导致井盖下沉;其次,该加固结构与道路面层同时浇筑,整体更牢固,施工更方便,避免预制板块需要起吊安装的麻烦;再次,凹型结构,可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固结构(1),所述加固结构(1)呈圆环形,所述加固结构(1)顶部中央设置有井座(2),所述井座(2)的顶部设置有井盖(3),所述井座(2)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井圈(4),所述加固结构(1)的外侧设置有道路面层(5),所述道路面层(5)的底部设置有道路基层(6),所述道路基层(6)的内侧设置有井筒(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1)的内侧设置有受力钢筋(8),所述受力钢筋(8)长放射状分布,所述加固结构(1)内侧设置有环形分布筋(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路面井盖下沉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分布筋(9)设置有五层,且每层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柳烽罗祥张亮贾芳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