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5530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提出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曝气发生装置安装在船体上;S2:将软管的一端安装在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处,使得软管与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相互连通;S3:将软管的另一端放置待处理的水域中,并与所述水域的底泥形成高度差;S4:依次开启曝气发生装置和船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装置,包括曝气发生装置、软管和船体,其中:曝气发生装置,用以产生曝气气体,并设置在船体上;软管,一端和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相互连通,另一端设置在待处理的水域中,且位于水域内的软管的端部和底泥之间形成高度差以解决扰动机构的体积大,不易携带和安装的技术问题。装的技术问题。装的技术问题。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ght disturbance of water body sed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CN201410079077.2公开了一种强化内源营养盐控释的底泥修复曝气装置,包括导流罩;设置在导流罩内的潜水泵、文丘里管、吸气管和至少两个气水排管;和设置在导流罩外的控制柜;文丘里管的一端与潜水泵连通;吸气管与文丘里管连通,并向上延伸至导流罩外;气水排管与文丘里管的另一端连通,气水排管对称地设置在文丘里管的另一端,并向两侧伸展构成机翼状结构;控制柜与潜水泵通过电缆连接。该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曝气方法,能够根据水动力特性及其动态变化优化调控曝气过程,促使体系中溶解氧水平和缺氧微环境的合理分布,实现内源营养盐的有效控释;
[0003]采用该专利技术虽然可以解决底泥扰动悬浮致上覆水浑浊、曝气设备堵塞及噪音的影响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其采用的是通过曝气的方式,改善污泥的水界面的含氧量,可使底泥在局部范围内大量扬起并悬浮在水体中,促使内源污染物的快速释放,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泥水界面的氧含量和缺氧微环境分布这一矛盾平衡来控制内源氮的硝化

反硝化和内源磷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耦合过程。在保持上覆水D0含量一致的条件下,曝气产生的泥水界面扰动对于不同的曝气装置及布置均会有所不同,其直接影响体系中溶解氧水平和缺氧微环境的分布,进而影响内源营养盐的迁移和转化,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曝气,由于其需要对底泥进行局部范围内扬起,因此,往往需要单独设置一机构对底泥进行扰动,而对于水域较深的地方,该扰动机构的体积也相对较大,对于其安装、拆卸以及携带均不方便;
[0004]为此,急需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及装置,以解决扰动机构的体积大,不易携带和安装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将曝气发生装置安装在船体上;
[0008]S2:将软管的一端安装在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处,使得软管与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相互连通;
[0009]S3:将软管的另一端放置待处理的水域中,并与所述水域的底泥形成高度差;
[0010]S4:依次开启曝气发生装置和船体。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从所述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处打出的为多个大气泡流。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在执行步骤S2之后且位于步骤S3之前,在软管的端部安装有用以将大气泡流中的
一个大气泡分解为多个小气泡的释放器。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大气泡流为间歇性曝气的大气泡流。
[0017]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的装置,包括曝气发生装置、软管和船体,其中:
[0018]曝气发生装置,用以产生曝气气体,并设置在船体上;
[0019]软管,一端和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相互连通,另一端设置在待处理的水域中,且位于水域内的软管的端部和底泥之间形成高度差。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曝气发生装置包括空压机、抽水泵和硬质管,其中:
[0022]空压机,用以压缩空气,设置在船体上;
[0023]抽水泵,用以抽取待处理的水域的水,设置在船体上;
[0024]硬质管,其一端和软管相互连通另一端并联在空压机的出气口和抽水泵的出水口处。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6]位于水域内的软管的端部连通有用以将一个大气泡分解为多个小气泡的释放器。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8]还包括控制器,用以控制空压机以及抽水泵的启停。
[002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30](一)通过设置软管,然后将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与软管相互连通,因而,当软管的另一端放入到待处理的水域中时,当曝气发生装置内的富氧气体通过软管并流出后,软管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摆动,该摆动会使得底泥上方的水界面不在是原有形式的层流状态,而变成紊流的状态,部分底泥从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从而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专门设置一个机械的扰动装置从而进行底泥的扰动,即此处无需再设置扰动装置,最后,应当注意的是此处的曝气发生装置和软管的结合不仅能够达到现有技术中的为底泥上覆水界面间形成好氧隔离层(其作用为可以快速将界面间的底泥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到+100mv以上,氧化层可以促进Fe
2+
转变为Fe
3+
,与磷酸盐结合为成较为稳定的磷酸铁沉淀,提高磷的矿化度,阻碍底泥内总磷的释放),同时还能实现部分底泥的松动(即扰动作用),造成部分底泥再悬浮,加快底泥磷元素的再释放,促使总磷在短期内持续上升,然后在底泥再悬浮区层随动加入强化磷吸附工艺,快速地将由于底泥再释放进入水体的磷元素离子团进行吸附性消纳,由于吸附工艺的强制性转移特点,就可以将水中的磷元素含量比较彻底的去除掉;此外,采用此种组合同时可以控制扰动的幅度,避免扰动幅度过大从而使得大量的底泥漂浮在待处理的水域内,从而使得水体变得浑浊,即此结构组合实现的扰动是轻扰动的扰动方式。
[0031](二)在实施方案(一)中,虽然可以解决扰动机构的体积大,不易携带和安装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其运用于水处理的
,水处理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扰动实现部分底泥脱离,然后在使用强化磷吸附工艺,实现脱离底泥释放的总磷的吸收,以及形成好氧隔离层实现阻碍未脱离底泥内总磷的释放,进而实现湖泊内底泥磷污染的治理,在此过程中,若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处直接产生的是氧气,则好氧隔离层的
形成则较慢,若需要实现对该水域的完全治理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了解决此种问题,通过设将曝气发生装置处直接产生气泡流,从而使得软管处流出的直接为气泡,进而加快了好氧隔离层的产生,从而加快了水域的治理效率。
[0032](三)在实施方案(二)中,虽然可以加快好氧隔离层的形成速度,但是正如实施方案(二)所述,其治理的另一种因数也需考虑其中,即部分底泥的产生(底泥再悬浮区)的成型速度,其两者的结合才是快速治理水域的关键因数所在,为了进一步加快水域治理的效率,通过设置释放器来解决此种问题,通过释放器将气泡流中的大气泡打散为多个小气泡的混合冲击流体对底泥表层进行有限冲击作业,底泥在小气泡(富氧流体)的冲击扰动下,在底泥上覆水界面间快速产生底泥再悬浮区,小气泡亦会迅速形成好氧隔离层(又一次加剧了好氧隔离层的快速成型)。
[0033](四)在实施方案(二)或实施方案(三)中,虽然都可以加快水域的底泥磷污染的治理,但是,对于脱离水中的底泥的治理方式是采用强化磷吸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曝气发生装置(1)安装在船体(2)上;S2:将软管(3)的一端安装在曝气发生装置(1)的出气口处,使得软管(3)与曝气发生装置(1)的出气口相互连通;S3:将软管(3)的另一端放置待处理的水域(4)中,并与所述水域(4)的底泥(5)形成高度差;S4:依次开启曝气发生装置(1)和船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曝气发生装置(1)的出气口处打出的为多个大气泡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S2之后且位于步骤S3之前,在软管(3)的端部安装有用以将大气泡流中的一个大气泡分解为多个小气泡的释放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泡流为间歇性曝气的大气泡流。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的所述水体底泥轻扰动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发生装置(1)、软管(3)和船体(2),其中:曝气发生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平梁新亚安太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永清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