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199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包括硬质管、软管和限位件,其中:硬质管,一端与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连通;软管,与硬质管相互连通,且其长度为0.5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CN201410079077.2公开了一种强化内源营养盐控释的底泥修复曝气装置,包括导流罩;设置在导流罩内的潜水泵、文丘里管、吸气管和至少两个气水排管;和设置在导流罩外的控制柜;文丘里管的一端与潜水泵连通;吸气管与文丘里管连通,并向上延伸至导流罩外;气水排管与文丘里管的另一端连通,气水排管对称地设置在文丘里管的另一端,并向两侧伸展构成机翼状结构;控制柜与潜水泵通过电缆连接。该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曝气方法,能够根据水动力特性及其动态变化优化调控曝气过程,促使体系中溶解氧水平和缺氧微环境的合理分布,实现内源营养盐的有效控释;
[0003]采用该技术虽然可以解决底泥扰动悬浮致上覆水浑浊、曝气设备堵塞及噪音的影响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其采用的是通过曝气的方式,改善污泥的水界面的含氧量,可使底泥在局部范围内大量扬起并悬浮在水体中,促使内源污染物的快速释放,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泥水界面的氧含量和缺氧微环境分布这一矛盾平衡来控制内源氮的硝化

反硝化和内源磷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耦合过程。在保持上覆水D0含量一致的条件下,曝气产生的泥水界面扰动对于不同的曝气装置及布置均会有所不同,其直接影响体系中溶解氧水平和缺氧微环境的分布,进而影响内源营养盐的迁移和转化,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曝气,由于其需要对底泥进行局部范围内扬起,因此,往往需要单独设置一机构对底泥进行扰动,而对于水域较深的地方,该扰动机构的体积也相对较大,对于其安装、拆卸以及携带均不方便;
[0004]为此,急需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以解决扰动机构的体积大,不易携带和安装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包括硬质管、软管和限位件,其中:
[0007]硬质管,一端与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连通;
[0008]软管,与硬质管相互连通,且其长度为0.5m

1m之间;
[0009]限位件,用以限制软管在以硬质管的轴线所形成的圆柱形的区域内运动。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限位件包括圆盘和套筒,其中:
[0012]圆盘,硬质管穿过圆盘并与圆盘固定连接;
[0013]套筒,与圆盘固定连接,此外,软管设置在套筒内。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套筒由网栅板的两对边卷折固定形成。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网栅板设有节点,所述节点设置在套筒的外侧。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套筒和软管同轴设置而成。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当软管与套筒抵接时,软管的开口位于套筒的外部。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3]所述硬质管和软管之间采用卡箍固定连接。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5]软管套装在硬质管的外表面上并用卡箍进行固定连接。
[002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27](一)通过设置软管,然后将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硬质管与软管相互连通,因而,当软管的另一端放入到待处理的水域中时,当曝气发生装置内的富氧气体通过软管并流出后,软管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摆动,该摆动会使得底泥上方的水界面不在是原有形式的层流状态,而变成紊流的状态,部分底泥从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从而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专门设置一个机械的扰动装置从而进行底泥的扰动,即此处无需再设置扰动装置,最后,应当注意的是此处的曝气发生装置和软管的结合不仅能够达到现有技术中的为底泥上覆水界面间形成好氧隔离层(其作用为可以快速将界面间的底泥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到+100mv以上,氧化层可以促进Fe
2+
转变为Fe
3+
,与磷酸盐结合为成较为稳定的磷酸铁沉淀,提高磷的矿化度,阻碍底泥内总磷的释放),同时还能实现部分底泥的松动(即扰动作用),造成部分底泥再悬浮,加快底泥磷元素的再释放,促使总磷在短期内持续上升,然后在底泥再悬浮区层随动加入强化磷吸附工艺,快速地将由于底泥再释放进入水体的磷元素离子团进行吸附性消纳,由于吸附工艺的强制性转移特点,就可以将水中的磷元素含量比较彻底的去除掉;此外,采用此种组合同时可以控制扰动的幅度,避免扰动幅度过大从而使得大量的底泥漂浮在待处理的水域内,从而使得水体变得浑浊,即此结构组合实现的扰动是轻扰动的扰动方式;
[0028]此外,在上述的方案中,虽然可以通过设置软管实现软管的摆动,但是软管的摆动幅度若过大,则会出现将水体搅浑的情况,显然,此种情况是不允许发生的,通过对软管的长度进行限制(具体而言,软管的长度为0.5m

1m之间),从而可以有效的限制软管的摆动幅度,其次,通过设置限位件通过可以限制软管的振动幅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因软管的摆动幅度过大而造成的水体浑浊的情况发生。
[0029](二)为了实现(一)的设计意图,使得软管在限位件的作用下仅能在一定的区域内摆动,通过采用圆盘和套筒进行实现,具体而言,通过将圆盘固定设置在硬质管上,即通过硬质管来支撑圆盘,在将套筒固定设置在圆盘上,而软管设置在套筒内,从而可以使得软管的摆动不会跳出套筒的区域,进而限制了软管的振幅,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水体浑浊的情况发生。
[0030](三)在上述(二)的实施方案中,虽然能够实现限制软管的振幅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由于底泥的脱离是靠软管的振动实现的,即软管
带动水体的波动,从而实现底泥的脱落,而若套筒的外壁采用的实心设计,那么软管的摆动仅会引起套筒内的水的波动,通过套筒内的水的波动,传递给套筒外部的水体波动,而套筒采用实心设计,那么套筒内的水体的波动,在套筒内壁层层反射会减弱此种波动,进而使得底泥的不易脱落,从而不能有效的去处底泥中的总磷,为了解决此种技术问题,通过对套筒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得套筒的形成是由网栅板形成的,当软管在套筒内摆动时,由于套筒内的水和外部的水相互连通,因此,可以有效的引起水体的振动,防止该波动信号的损失,从而可以达到有效的清除底泥的目的。
[0031](四)在上述(三)的实施方案中,虽然能够实现减少水体波动的能量的损失,但是,由于套筒的设计是采用网栅板制成的,网栅板上会存在各个节点,若该节点设置在套筒内时,由于软管内形成的是气泡,当软管和套筒碰撞时,节点尖端会存在刺破该气泡的情况,显然,此种情况也是不能允许的,为了解决此种技术问题,通过将节点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管(1)、软管(2)和限位件(3),其中:硬质管(1),一端与曝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连通;软管(2),与硬质管(1)相互连通,且其长度为0.5m

1m之间;限位件(3),用以限制软管(2)在以硬质管(1)的轴线所形成的圆柱形的区域内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包括圆盘(31)和套筒(32),其中:圆盘(31),硬质管(1)穿过圆盘(31)并与圆盘(31)固定连接;套筒(32),与圆盘(31)固定连接,此外,软管(2)设置在套筒(3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管扰动结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2)由网栅板的两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平梁新亚安太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永清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