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连荣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540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本体由隧道回水池、净化池、清水池、阀门高压水泵、电控系统、阀门、阀门控制部件、高压主水管、支水管、伸缩装置、沉沙箱以及雾化喷头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设置了无损主体结构的自撑力横撑系统;2.设置了沉沙箱,减少了现场过滤不合格,造成沙子堵喷嘴问题,将高空管路维修工作,移至地面解决,极大的方便了维修作业;3.实现了隧道内废水的再循环利用;4.可选择性的进行某些部位的工作,以及各种工作模式的选择,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也给客户带去方便快捷的体验感;5.解决了隧道洞身较高以至于砼养护困难的问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A tunnel device integrating automatic dust reduction and concrete cu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降尘与砼养护
,具体为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隧道建设项目将会更多,带来隧道的快速发展,独头掘进的隧道越来越长,而建设的周期将会更短。隧道降尘是各地隧道施工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的提高,降尘和施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0003]现有隧道施工降尘大多采用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效率不高且费时、成本高,同时,隧道洞身较高以至于出现砼养护困难的问题。
[0004]鉴于此,特提出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以上现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包括装置主体;
[0007]所述装置本体由隧道回水池、净化池、清水池、阀门高压水泵、电控系统、阀门、阀门控制部件、高压主水管、支水管、伸缩装置、沉沙箱以及雾化喷头组成;
[0008]所述阀门包括水量调节阀门和电磁阀门,所述支水管包括横支水管和竖支水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高压主水管以及支水管的材质均为等直径不锈钢管,所述高压主水管沿隧道墙壁底部一侧布设。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控系统配设有操作屏,所述电控系统与所述阀门控制部件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阀门控制部件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处理装置、指令发送开关以及指令接收装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横支水管的端部与所述伸缩装置一体化设置,以构成供水与自承受力一体装置。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设置了无损主体结构的自撑力横撑系统;
[0015]2.设置了沉沙箱,减少了现场过滤不合格,造成沙子堵喷嘴问题,将高空管路维修工作,移至地面解决,极大的方便了维修作业;
[0016]3.实现了隧道内废水的再循环利用;
[0017]4.可选择性的进行某些部位的工作,以及各种工作模式的选择,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也给客户带去方便快捷的体验感;
[0018]5.解决了隧道洞身较高以至于砼养护困难的问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的立面图;
[0020]图2为横支水管代替普通横支撑及喷头设置立面图;
[0021]图3为喷头设置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更为详细、完整的说明。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具体实施例1,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本体由隧道回水池1、净化池2、清水池3、阀门高压水泵4、电控系统、阀门6、阀门控制部件、高压主水管7、支水管、沉沙箱9、雾化喷头10以及伸缩装置11组成,其中,阀门6包括水量调节阀门以及电磁阀门,支水管包括横支水管801和竖支水管802;
[0026]高压主水管7以及支水管的材质均为等直径不锈钢管,高压主水管7沿隧道墙壁底部一侧布设;
[0027]电控系统配设有操作屏5,电控系统与阀门控制部件电性连接,阀门控制部件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处理装置、指令发送开关以及指令接收装置;
[0028]横支水管801的端部与伸缩装置11一体化设置,以构成供水与自承受力一体装置。
[0029]其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隧道洞门12、隧道中心水沟13、掌子面14以及未开挖部分15;
[0030]如图2所示,还包括隧道衬砌16、伸缩装置与横支水管801端部连接焊缝17、正向喷嘴18以及反向喷嘴19。
[0031]具体使用过程:隧道中的废水,进入净化池2,经过净化进入清水池3,由阀门高压水泵4将水送至高压水管,经雾化喷头10喷出达到降尘效果,也可以用作砼养护使用,落地后经隧道排水沟回流至隧道回水池1重新利用。
[0032]使用说明:
[0033](一)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0034]1.控制高压水泵的开启、关闭;
[0035]2.手动启动器控制每组水喷淋雾化接头的开启关闭时间;
[0036]3.自动启动器控制每组水喷淋雾化接头的开启关闭,自动喷淋时间设置为10分钟
(可设置任意时间);
[0037]4.选择模式开关:可以选择喷淋模式或养护模式;
[0038]喷淋模式:8个喷头同时工作;
[0039]养护模式:左右边上4个喷头工作,只喷洒二衬或者初喷砼表面;
[0040]5.喷淋控制开关:可以选择全喷、一组或者几组进行同时喷淋。
[0041](二)支撑结构
[0042]由于高压水管必须放置于隧道衬砌顶部,或者初喷砼顶部的下方,所以衬砌施工时在衬砌内每隔10m预埋一对长5cm、宽5cm、深3cm的敞口塑料盒作为普通伸缩支撑杆(或支横水管)的悬挑结构支撑点,伸缩支撑杆长3.9

4m;
[0043]初喷砼结构由于还需要二次衬砌可以直接在初喷砼上对称凿洞尺寸长5cm、宽5cm、深4cm,两洞横向间距位于3.9

3.95m之间。
[0044](三)喷淋结构
[0045]衬砌部位每10m设置一组雾化喷头,一组为8个雾化喷头,每组共设4对雾化喷头左右两侧交叉布置,与喷头相连的支管与水平夹脚25
°
,为防止爆破损坏设备,最前端喷嘴距离掌子面不得小于10m。
[004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7]1.设置了无损主体结构的自撑力横撑系统;
[0048]2.设置了沉沙箱,减少了现场过滤不合格,造成沙子堵喷嘴问题,将高空管路维修工作,移至地面解决,极大的方便了维修作业;
[0049]3.实现了隧道内废水的再循环利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由隧道回水池、净化池、清水池、阀门高压水泵、电控系统、阀门、阀门控制部件、高压主水管、支水管、伸缩装置、沉沙箱以及雾化喷头组成;所述阀门包括水量调节阀门和电磁阀门,所述支水管包括横支水管和竖支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集全自动降尘与砼养护于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主水管以及支水管的材质均为等直径不锈钢管,所述高压主水管沿隧道墙壁底部一侧布设。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连荣
申请(专利权)人:杨连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