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回阀及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500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1:19
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顺畅的流体流动且能够长时间地确保稳定的工作的止回阀及阀装置。止回阀具备:中空的阀主体,该阀主体具备阀座和通路;以及阀芯,该阀芯配设在所述阀主体的通路内,所述阀芯具有与所述阀座抵接的基部、从所述基部沿着轴线延伸的多个入口侧脚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入口侧脚部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多个出口侧脚部,所述入口侧脚部和所述出口侧脚部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内周能够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滑动。方向上进行滑动。方向上进行滑动。

Check valve and valv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止回阀及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回阀及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使用于汽车空调等空调设备的制冷循环中,使用止回阀以控制制冷剂(流体)的流动方向。
[0003]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止回阀,该止回阀具有阀芯,该阀芯具备作为承受流体压力的承压部的圆板状部、形成于该圆板状部且保持衬垫的槽部、从该圆板状部延伸的四个突出片以及在各突出片的顶端向外侧弯曲的爪部。该止回阀安装于配管内的密封部件收纳部而被使用。
[0004]当流体在配管内向正方向流动时,虽然阀芯整体随着流体的流动向正方向移动,但是阀芯的爪部卡定于密封部件收容部,作为止动件而发挥作用,从而阀芯整体的移动停止。此时,流体通过密封部件收容部与圆板状部之间,并且向正方向流动。
[0005]另一方面,当流体在配管内向相反方向流动时,阀芯整体随着流体的流动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且通过装配于阀芯的衬垫与密封部件收容部抵接,从而能够阻止相反方向的流体流动。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77894号公报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在专利文献1的止回阀中,通过由密封部件收容部引导从圆板状部延伸的四个突出片的径向外侧面来支持阀芯的移动。然而,由于突出片仅朝向上游侧延伸,因此容易承受流体流动而倾斜,由此有如下担忧:在与密封部件收容部之间产生较强的阻碍、滑动接触等,阻碍阀芯的工作或促进滑动部的磨损。
[0011]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止回阀中,在朝向上游侧延伸的突出片的端部形成有爪部,通过该爪部的卡定来阻止阀芯从管中脱出。然而,为了以充分的力使爪部卡定,突出片必须对管施加较强的力,由此突出片与管的摩擦力增大,妨碍了顺畅的动作。另外,由于流体碰到爪部,从而在阀芯的上游侧产生紊流,由此有阻碍流体的顺畅的流动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顺畅的流体流动且能够长时间地确保稳定的工作的止回阀及阀装置。
[0013]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4]本专利技术的止回阀,具备:
[0015]中空的阀主体,该阀主体具备阀座和通路;以及
[0016]阀芯,该阀芯配设在所述阀主体的通路内,
[0017]所述阀芯具有与所述阀座抵接的基部、从所述基部沿着轴线延伸的多个入口侧脚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入口侧脚部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多个出口侧脚部,
[0018]所述入口侧脚部和所述出口侧脚部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内周能够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滑动。
[001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顺畅的流体流动且能够长时间地确保稳定的工作的止回阀及阀装置。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在闭阀状态下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轴线方向剖视图。
[0022]图2是在开阀状态下表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轴线方向剖视图。
[0023]图3是在沿着轴线半剖了阀主体的状态下表示的止回阀的组装立体图。
[0024]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组装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0026]图6是将止回阀安装于配管的接头的阀装置的剖视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10
ꢀꢀꢀ
止回阀
[0029]20
ꢀꢀꢀ
阀主体
[0030]30
ꢀꢀꢀ
阀芯
[0031]32
ꢀꢀꢀ
入口侧脚部
[0032]33
ꢀꢀꢀ
出口侧脚部
[0033]34
ꢀꢀꢀ
突起部
[0034]40
ꢀꢀꢀ
O型圈
[0035]L
ꢀꢀꢀꢀ
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7](止回阀的结构)
[0038]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0的轴线方向剖视图,表示闭阀状态。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0的轴线方向剖视图,表示开阀状态。图3是在沿着轴线半剖了阀主体20的状态下表示的止回阀10的组装立体图。在此,将止回阀10的流体通路的轴线设为L。
[0039]止回阀10具有:中空的阀主体20,该阀主体20在内部具备供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流路(也称为通路);阀芯30,该阀芯30配置于阀主体20的流体通路内;以及O型圈40,该O型圈40安装于阀芯30。
[0040]止回阀10配设于与制冷剂配管连接的接头,该制冷剂配管例如与蒸发器和压缩机(未图示)连接。在此,图1中制冷剂的流动如箭头所示,将止回阀10的左侧设为制冷剂的入口侧,将右侧设为制冷剂的出口侧。
[0041]金属制成的阀主体20沿着轴线L从图1的入口侧起依次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入口侧通路21、随着从入口侧朝向出口侧扩径的圆锥状的阀座22、大致圆筒状的中央通路23以及
形成于中央通路23的出口侧的大致圆筒状的缩径通路24。阀主体20除了由金属制成以外,也可以由树脂制成。
[0042]阀主体20通过连续设置入口侧的缩径圆筒部25和出口侧的扩径圆筒部26而成。缩径圆筒部25具备第一周槽27,扩径圆筒部26具有第二周槽28。如下文参照图6所述,在周槽27、28配置有衬垫,在止回阀10组装于配管的接头时,该衬垫阻止止回阀10与接头的制冷剂泄漏。
[0043]树脂制成的阀芯30通过将比缩径通路24小径的圆盘部31、从圆盘部31向入口侧沿着轴线L平行地延伸的三个入口侧脚部32、从圆盘部31向出口侧沿着轴线L延伸的三个出口侧脚部33相连设置而成。在圆盘部31的外周形成有保持O型圈40的环槽38。通过圆盘部31和O型圈40来构成基部。
[0044]在各出口侧脚部33的外表面的中间形成有突起部34。突起部34具备随着从入口侧朝向出口侧而远离轴线L的斜面35、相对于轴线L大致平行的平行面36以及与平行面36交叉的台阶部37。在自由状态下,在与轴线L正交的剖面中,三个突起部34的平行面36的外接圆直径比缩径通路24的内径大,但比中央通路23的内径小。
[0045]与入口侧通路21的内周相对的入口侧脚部32的径向外侧面32a构成与入口侧通路21大致同径或者略微小径的圆筒面的一部分。另外,相比突起部34位于出口侧且与缩径通路24的内周相对的出口侧脚部33的径向外侧面33a构成与缩径通路24大致同径或者略微小径的圆筒面的一部分。
[0046]如图所示,将阀芯30设置于阀主体20时,通过入口侧脚部32相对于入口侧通路21的内周进行滑动,另外出口侧脚部33相对于缩径通路24的内周进行滑动,从而阀芯30在轴线L方向上被引导而能够移动。
[0047]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组装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具备:中空的阀主体,该阀主体具备阀座和通路;以及阀芯,该阀芯配设在所述阀主体的通路内,所述阀芯具有与所述阀座抵接的基部、从所述基部沿着轴线延伸的多个入口侧脚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入口侧脚部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多个出口侧脚部,所述入口侧脚部和所述出口侧脚部相对于所述阀主体的内周能够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主体的出口侧形成有缩径通路,在所述阀芯的所述出口侧脚部的径向外侧面形成有突起部,通过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缩径通路的轴线方向内侧面抵接,阻止所述阀芯从所述阀主体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突起部的入口侧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恒坂本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