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刷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97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1:14
一种毛刷瓶,包含一瓶体、一阀体及一毛刷头。其中所述瓶体具有一瓶口;所述阀体结合于所述瓶体且覆盖所述瓶口,所述阀体具有一开口连通所述瓶口;所述毛刷头包括一基座及一刷毛,所述基座结合于所述阀体且能够相对所述阀体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基座具有一给液口,其中当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给液口连通所述开口,当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基座遮蔽所述开口;所述刷毛设置于所述基座。借由改变所述基座遮蔽所述开口的面积,使盛装于瓶体内的清洁液的流量可受控制,提升使用方便性及使用体验。提升使用方便性及使用体验。提升使用方便性及使用体验。

Brush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刷瓶


[0001]本专利技术与清洁保养用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毛刷瓶。

技术介绍

[0002]清洁脸部肌肤,洗去脸上的灰尘以及多余的油脂,有助于避免毛囊阻塞,使脸部肌肤保持光泽清爽。大多数民众采取的洗脸方式为,先以双手盛水泼湿脸,再将洗面奶挤于手掌心,并于将洗面奶搓揉起泡之后,涂抹于脸部并且轻柔地以指腹按摩脸部,借此增加泡沫于毛孔内部接触的面积,如此一来,在冲洗掉脸上的洗面奶时,泡沫可夹带脏污一并离开脸部肌肤,以达到清洁的效果。
[0003]现有的徒手洗脸的方式,虽可达到简单清洁的目的,却不利于代谢脸部角质,甚至对于一些人而言,单纯以手洗脸无法达到良好的清洁效果,因此市面上也推出许多洗脸刷,借由洗脸刷上的刷毛扫动于脸部肌肤上,以助于将毛孔内部的脏污带出,同时亦能去除皮肤老废角质,增加后续保养品的吸收效果。
[0004]在现有技术的洗脸刷使用时,使用者须将洗面奶挤在一只手的手掌心,并且另一手握持洗脸刷,以洗脸刷将洗面奶起泡后,再以沾附有泡沫的洗脸刷按摩脸部肌肤,进行清洗脸部肌肤的动作。然前述洗脸刷使用的步骤繁多,对于使用者而言颇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刷瓶,可容置液体且具有毛刷,并且可调整液体的流出与否,简化使用的步骤。
[0006]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毛刷瓶包含一瓶体、一阀体及一毛刷头。其中所述瓶体具有一瓶口;所述阀体结合于所述瓶体且覆盖所述瓶口,所述阀体具有一开口连通所述瓶口;所述毛刷头包括一基座及一刷毛,其中所述基座结合于所述阀体且能够相对所述阀体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基座具有一给液口。当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给液口连通所述开口;当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基座遮蔽所述开口。所述刷毛设置于所述基座。
[0007]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借由所述毛刷头可转动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调整液体自所述给液口的流出与否,提升使用方便性,以及良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毛刷瓶的立体图。
[000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毛刷瓶的分解图。
[0010]图3为图2的局部分解图。
[0011]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12]图5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外筒的立体图。
[0013]图6为图2的局部俯视示意图,揭示阀体与毛刷头的组装结构。
[0014]图7类同图6,揭示毛刷头的环框位于阀体的外筒与内筒之间。
[0015]图8类同图7,揭示毛刷头的基座位于第一位置。
[0016]图9为图8的9

9方向的剖视图。
[0017]图10类同图8,揭示毛刷头的基座位于第二位置。
[0018]图11为图10的11

11方向的剖视图。
[0019]图12为图7的12

12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毛刷瓶100包含一瓶体10、一阀体20及一毛刷头30。
[0021]所述瓶体10用以盛装液体,且具有一瓶口10a。所述阀体20系结合于所述瓶体10且覆盖所述瓶口10a。所述阀体20包括一外筒22、一内筒24及一端盖26,其中所述外筒22套设于所述内筒24外,且所述端盖26结合于所述内筒24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22与内筒24之间,以及内筒24与端盖26之间皆以不能转动的方式彼此结合。
[0022]参照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内筒24的一端缘具有两个第一对接部241,另一端缘具有两个第二对接部242,其中各所述第一对接部241系沿所述内筒24的轴向凹陷形成,各所述第二对接部242则系沿所述内筒24的径向内缩凹陷形成,且具有所述两个第二对接部242的端缘为沿所述内筒24的径向凸伸成型的凸缘。
[0023]所述阀体20的端盖26上开设有一开口26a,且所述开口26a连通所述瓶体10的瓶口10a。所述端盖26具有两个第一对应部261,所述两个第一对应部261系沿所述端盖26的径向外凸形成,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对接部241中,致使所述端盖26不可相对于所述内筒24沿其周向移动。所述外筒22的一端缘具有两个第二对应部221,所述两个第二对应部221系沿所述外筒22的轴向凸伸形成,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二对接部242中,使得所述外筒22不可相对于所述内筒24沿其周向移动,而所述外筒22的另一端缘则为沿所述外筒22的径向凸伸成型者。如此一来,当所述阀体20结合于所述瓶体10上时,系以其外筒22与所述瓶体10的瓶口10a口缘紧配合,且所述外筒22的不具有所述两个第二对应部221的一侧的端缘抵接于所述瓶口10a的口缘,避免阀体20受压而落入所述瓶体10中。
[0024]补充说明的是,所述外筒22与所述瓶体10结合的方式不限于紧配合,亦可为其他可拆离的形式或不可拆离的形式。其中所述的其他可拆离的形式包含螺接或卡接等形式,所述的不可拆离的形式包含熔接或粘接等形式,但不以上述内容为限。
[0025]所述毛刷头30包含一基座32及一刷毛34,其中所述基座32包括一基板322及一环框324,所述基板322具有一给液口322a,且所述刷毛34设置于所述基板322的一侧表面322b上,所述环框324设置于所述基板322的另一侧表面322c上,且所述环框324系沿着所述基板322的周缘设置。
[0026]请配合图4至图7所示,所述毛刷头30系以可相对于所述阀体20转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阀体20,更具体地说,所述阀体20的外筒2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一结合结构,各所述结合结构包含一挡环222与一组挡块,其中所述挡环222沿着所述外筒22的内周面设置,且具有不连续的一第一端点222a与一第二端点222b,所述第一端点222a与所述第二端点222b之间不连续的部位构成一断开口222c。
[0027]这组挡块至少包括一第一挡块223与一第二挡块224,于本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一第三挡块225。所述结合结构的第一挡块223、所述第二挡块224及所述第三挡块225皆位在所述挡环222背离所述毛刷头30的一侧上,其中所述第一挡块223邻近所述第一端点222a,又所述第一挡块223位于所述第二挡块224与所述第一端点222a之间,所述第三挡块225则邻近所述第二端点222b。所述毛刷头30的环框324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凸块325,所述凸块325在所述环框324的周向上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端点222a与第二端点222b的距离,以利于凸块325通过所述断开口222c。
[0028]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挡块223与所述第二挡块224之间相隔有一间距,且所述间距大于所述凸块325在所述环框324的周向上的最大距离。且所述第三挡块225在所述外筒22的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挡块223的长度,且所述凸块325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刷瓶,包含:一瓶体,具有一瓶口;一阀体,结合于所述瓶体且覆盖所述瓶口,所述阀体具有一开口连通所述瓶口;一毛刷头,包括一基座及一刷毛,所述基座结合于所述阀体且能够相对所述阀体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基座具有一给液口,其中当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给液口连通所述开口,当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基座遮蔽所述开口;所述刷毛设置于所述基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刷瓶,其中,所述阀体具有一挡环、一第一挡块与一第二挡块,所述挡环沿着所述阀体的周面设置且具有至少一个断开口,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二挡块位在所述挡环的相同一侧;所述毛刷头的基座包括一基板与一环框,所述环框沿着所述基板的周缘设置,其中所述环框具有至少一个凸块,所述至少一个凸块通过所述阀体的所述至少一个断开口且位于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二挡块之间;所述基板具有所述给液口,所述刷毛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凸块抵接所述第一挡块时,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至少一个凸块抵接所述第二挡块时,所述基座位于所述第二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刷瓶,其中,所述阀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霄
申请(专利权)人:誉峰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