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4523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包括:好氧池体、进风管以及出风管,进风管的进风口水平高度低于出风管的出风口水平高度,好氧池体内分层交错设置有细填料层和粗填料层,粗填料层的填料粒径大于细填料层的填料粒径,进风管以及出风管对应粗填料层的位置均分布有通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分层交错设置的细填料层和粗填料层实现对进入污水的过滤,粗填料层内填料间的缝隙较大,确保气流的正常通过,气流流经粗填料层的过程中,为污水提供氧气,增加污水的含氧量,另外进风口与出风口形成高低差,进风口处大气压高于出风口处大气压,空气自动进入进风口内,并从出风口排出,实现了无动力通气。现了无动力通气。现了无动力通气。

A unpowered aerobic biological filter,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and treatment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处理按处理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等。
[0003]污水的二级处理中常用的处理方式为:厌氧池处理、缺氧池处理以及好氧池处理,污水在含氧量不同的池体内被微生物处理,目前缺氧池以及好氧池内的污水含氧量的控制均采用通过曝气装置向污水内通气的方式,例如申请号为“201810910008.X”,名称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曝气池”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好氧池,其在好氧池内设置曝气装置,实现对好氧池内污水的供氧,但是曝气装置的设置将会导致整体处理系统成本的增加,且消耗的能源较大。
[0004]申请号为“201921489687.4”,名称为“一种污水处理用好氧池”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好氧池,其在好氧池内设置曝气装置以及过滤填料,曝气装置实现对好氧池内污水的供氧,过滤填料实现对污水的过滤,虽然可以增强污水的处理效果,但是其依旧存在由于设置曝气装置而导致的整体处理系统成本的增加,且消耗的能源较大的问题。
[0005]因此人们亟需一种无需设置曝气装置,节省成本和能源,且污水处理效果好的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填料层的改进使其具备通风通道,同时利用高低差实现无动力通风,无需设置曝气装置节省成本和能源,同时填料层的设置也有助于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包括好氧池体、至少一个进风管以及至少一个出风管,所述进风管以及所述出风管均连通外界与所述好氧池体的内腔,且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水平高度,所述好氧池体内分层交错设置有细填料层和粗填料层,所述粗填料层的填料粒径大于所述细填料层的填料粒径,所述进风管以及所述出风管对应所述粗填料层的位置均分布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尺寸小于所述粗填料层的填料尺寸。
[0008]优选的,所述粗填料层的填料为镂空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无动力风帽。
[0010]优选的,所述细填料层外套设一层防止其内填料外泄的网袋。
[0011]优选的,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防雨帽。
[0012]优选的,所述好氧池体内的最上层填料层为所述细填料层,且最上层的所述细填料层与所述好氧池体内顶壁间隔设置,所述好氧池体的进水口对应所述最上层的所述细填料层与所述好氧池体内顶壁之间设置,所述好氧池体的出水口设置在其底部,所述进风管以及所述出风管对应所述好氧池体内顶壁下方空间的位置均分布有所述通气孔。
[0013]优选的,所述细填料层为实心颗粒填料,材质为火山岩或沸石,粒径为8~12mm,所述粗填料层的材质为乙烯或聚乙烯,粒径为80~120mm,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的材质为PVC。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池、格栅沉淀池、厌氧池、折流缺氧池以及所述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所述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的出水口与后续排放单元连接,所述排放单元为连接人工湿地的外排管,或者设置有排放口的清水池。
[0015]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好氧池体内腔的两侧,或者所述出风管设置在所述折流缺氧池上,所述出风管通过所述折流缺氧池、所述好氧池体的进水口或单独设置的通气管道与所述好氧池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风管设置在所述好氧池体内,且所述好氧池体内还设置有循环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循环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好氧池体内腔的两侧,所述循环管对应所述粗填料层的位置分布有所述通气孔。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格栅沉淀池、厌氧池以及折流缺氧池处理后进入到好氧池体内;
[0018]S2:外界空气受到气压的影响,通过进风管进入到好氧池体内,并经过通气孔流入粗填料层内,空气中的氧气与粗填料层内的污水结合,提高污水的氧含量,进而提高好氧菌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未与污水结合的空气从出风管排出,污水在经过细填料层和粗填料层的过滤后从出水口排出;
[0019]S3:好氧池体内排出的水通过外排管直接排入人工湿地,或者进入到清水池内储存,用于后续的农田灌溉。
[002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分层交错设置的细填料层和粗填料层实现对进入污水的过滤,而进风管以及出风管的通气孔对应粗填料层设置,粗填料层的填料粒径大于细填料层的填料粒径,粗填料层内填料间的缝隙较大,确保气流的正常通过,气流流经粗填料层的过程中,可以为污水提供氧气,增加污水的含氧量,实现对污水的好氧处理,另外通过设置进风管的进风口水平高度低于出风管的出风口水平高度,进风口与出风口形成高低差,进风口处大气压高于出风口处大气压,空气自动进入进风口内,并从出风口排出,实现了无动力通气。
[0022]2、本专利技术中将粗填料层的填料设计为镂空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填料对气流流通的阻挡,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性,提高对污水的供氧效果。
[0023]3、本专利技术中在出风口处设置无动力风帽,无动力风帽在风力作用下会产生抽吸作
用,进一步强化气流从进风管到到出风管的流动,进一步提高对污水的供氧效果。
[0024]4、本专利技术中在细填料层外套设一层防止其内填料外泄的网袋,可以防止细填料层的细小填料流入粗填料层、进风管以及出风管内,不会造成气流通道的堵塞。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出风管设置在折流缺氧池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1、好氧池体;2、进风管;3、出风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好氧池体、至少一个进风管以及至少一个出风管,所述进风管以及所述出风管均连通外界与所述好氧池体的内腔,且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水平高度,所述好氧池体内分层交错设置有细填料层和粗填料层,所述粗填料层的填料粒径大于所述细填料层的填料粒径,所述进风管以及所述出风管对应所述粗填料层的位置均分布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尺寸小于所述粗填料层的填料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填料层的填料为镂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无动力风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填料层外套设一层防止其内填料外泄的网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防雨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体内的最上层填料层为所述细填料层,且最上层的所述细填料层与所述好氧池体内顶壁间隔设置,所述好氧池体的进水口对应所述最上层的所述细填料层与所述好氧池体内顶壁之间设置,所述好氧池体的出水口设置在其底部,所述进风管以及所述出风管对应所述好氧池体内顶壁下方空间的位置均分布有所述通气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填料层为实心颗粒填料,材质为火山岩或沸石,粒径为8~12mm,所述粗填料层的材质为乙烯或聚乙烯,粒径为80~12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孝承郑向群张春雪彭皓成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