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翻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50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0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辅助翻身器,包括一个平坦床垫区和两个辅助翻身床垫区,沿第一方向上,平坦床垫区位于两个辅助翻身床垫区之间;平坦床垫区包括多个凹陷部,至少一个凹陷部包括电磁铁,辅助翻身床垫区包括多个凸起部,与电磁铁对应设置的凸起部包括磁铁,凸起部和凹陷部相嵌合,沿第二方向上,凸起部的厚度等于凹陷部的厚度,且沿第一方向上,辅助翻身器的长度为L1,1/2≤L1≤2/3,辅助翻身床垫区还包括功能区,功能区靠近凸起部一侧的厚度小于辅助翻身床垫区远离凸起部一侧的厚度;功能区的弹性模量大于凸起部的弹性模量。利用平坦床垫区和辅助翻身床垫区相互嵌合,利用功能区的厚度不等帮助患者翻身,节省人力。节省人力。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翻身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本技术为辅助翻身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供应、医院或家庭使用的病床,只能让病人平趟在床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趋于上升态势,瘫痪半瘫痪病人增多,不能自理的病人不论在医院或家庭,病人想翻个身是很困难的,这给病人的家属或护士带来了不便,更给病人附加痛苦。然而长期卧床的病人因为久卧经常发生静脉曲压造成褥疮的发生,而使用普通的护理床需要护理人员经常性的为病人翻身,极其不便。在病人翻身时通常是由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帮助进行,对于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而言这是一项极其耗费体力的工作,给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造成了负担。
[0003]现有的翻身辅助装置大部分是对于病床的改进,耗资较大,结合 CN208525265U所示的一种翻身护理床的翻身机构及其翻身护理床,在病床本体上进行改进,利用器械联动辅助患者翻身,不利于量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对患者的舒适度也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翻身器,便于帮助患者翻身,节省人力。
[0005]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辅助翻身器,用于放置在病床上,包括一个平坦床垫区和两个辅助翻身床垫区,沿第一方向上,所述平坦床垫区位于两个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之间;
[0006]所述平坦床垫区靠近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的一侧包括多个凹陷部,至少一个凹陷部包括电磁铁,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靠近所述平坦床垫区的一侧包括多个凸起部,与所述电磁铁对应设置的所述凸起部包括磁铁;
>[0007]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相嵌合,沿第二方向上,所述凸起部的厚度等于所述凹陷部的厚度,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辅助翻身器的长度为 L1,1/2≤L1≤2/3,其中,L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病床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病床的床头指向所述病床的床尾的方向相交,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所述病床的床板的方向上;
[0008]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还包括功能区,所述功能区位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平坦床垫区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功能区靠近所述凸起部一侧的厚度等于所述凸起部的厚度,且所述功能区靠近所述凸起部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远离所述凸起部一侧的厚度;
[0009]其中,所述功能区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凸起部的弹性模量。
[0010]优选的,沿所述凸起部指向所述功能区的方向上,所述功能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
[0011]优选的,所述功能区包括远离所述病床床板一侧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病床的床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30
°

[0012]优选的,沿所述凸起部指向所述功能区的方向上,所述功能区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子区域包括远离所述病床床板一侧的第二斜面;
[0013]靠近所述凸起部一侧的所述子区域的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病床床板之间的夹角小于远离所述凸起部一侧的所述子区域的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病床床板之间的夹角。
[0014]优选的,沿所述凸起部指向所述功能区的方向上,每个所述子区域的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病床的床板的之间夹角逐渐增大。
[0015]优选的,每个凹陷部均包括所述电磁铁,每个所述凸起部均包括所述磁铁;
[0016]其中,每个所述电磁铁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或者每个所述电磁铁之间通过辅助电磁铁连接。
[0017]优选的,沿所述病床的床头指向所述病床的床尾的方向上,所述凸起部包括滑块,且所述凹陷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
[0018]优选的,所述滑槽靠近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的一侧包括挡板。
[0019]优选的,所述平坦床垫区靠近所述病床的床头和/或靠近所述病床的床尾一侧包括固定头;
[0020]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远离所述平坦床垫区的一侧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一端与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另一端包括开口,所述开口套接在所述固定头上。
[0021]优选的,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远离所述平坦床垫区的一侧包括把手。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辅助翻身器,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第一、本技术提供的辅助翻身器,通过设置辅助翻身器包括相对运动的两个区域,分别为平坦床垫区和辅助翻身床垫区,平坦床垫区靠近辅助翻身床垫区的一侧包括多个凹陷部,至少一个凹陷部包括电磁铁,辅助翻身床垫区靠近平坦床垫区的一侧包括多个凸起部,与电磁铁对应设置的凸起部包括磁铁,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可以将辅助翻身床垫区向平坦床垫区移动,使得凸起部和凹陷部相嵌合,并且由于辅助翻身床垫区还包括功能区,功能区位于凸起部远离平坦床垫区的一侧,沿第一方向上,功能区靠近凸起部一侧的厚度等于凸起部的厚度,且功能区靠近凸起部一侧的厚度小于辅助翻身床垫区远离凸起部一侧的厚度,利用功能区的厚度可以帮助患者翻身,节省人力,此时电磁铁通电,使得具有电磁铁位置处的凹陷部形成磁场,从而对该位置处的凸起具有吸力,保证凹陷部和凸起部的稳定性,保证患者翻身的稳定性;以及当患者再次需要转换为平躺状态时,可以将电磁铁断电,凹陷部位置处磁场消失,与凸起部位置处的磁铁不具有吸力,便于将辅助翻身床垫区抽离平坦床垫区,由于沿第二方向上,凸起部的厚度等于凹陷部的厚度,可以保证患者平坦状态时的舒适度,并且由于此时凸起部和凹陷部并未相互嵌合,会形成镂空的位置处,有利于减少辅助翻身器与患者的接触面积,避免患者身体长时间与其接触影响其皮肤状态的问题,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0024]第二、本技术提供的辅助翻身器,在凸起部和凹陷部相嵌合的状态时,第一方向上,辅助翻身器的长度为L1,1/2≤L1≤2/3,其中,L为沿第一方向上病床的长度,第一方向与病床的床头指向病床的床尾的方向相交,第二方向为垂直病床的床板的方向上,可以有效保证功能部可以移动至患者的身下,从而有效起到帮助患者翻身,节省人力的作用。
[0025]第三、本技术提供的辅助翻身器,功能区的弹性模量大于凸起部的弹性模量,
也即设置凸起部的硬度大于功能区的硬度,限定凸起部的硬度较大一些有利于凸起部与凹陷部之间的相对运动,避免出现卡停的问题,保证辅助翻身器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得到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辅助翻身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辅助翻身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1中A

A

向的一种剖面图;
[0030]图4为图1中A

A

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003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辅助翻身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翻身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放置在病床上,包括一个平坦床垫区和两个辅助翻身床垫区,沿第一方向上,所述平坦床垫区位于两个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之间;所述平坦床垫区靠近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的一侧包括多个凹陷部,至少一个凹陷部包括电磁铁,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靠近所述平坦床垫区的一侧包括多个凸起部,与所述电磁铁对应设置的所述凸起部包括磁铁;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相嵌合,沿第二方向上,所述凸起部的厚度等于所述凹陷部的厚度,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辅助翻身器的长度为L1,1/2≤L1≤2/3,其中,L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病床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病床的床头指向所述病床的床尾的方向相交,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所述病床的床板的方向上;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还包括功能区,所述功能区位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平坦床垫区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功能区靠近所述凸起部一侧的厚度等于所述凸起部的厚度,且所述功能区靠近所述凸起部一侧的厚度小于所述辅助翻身床垫区远离所述凸起部一侧的厚度;其中,所述功能区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凸起部的弹性模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凸起部指向所述功能区的方向上,所述功能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翻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包括远离所述病床床板一侧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病床的床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3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翻身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莎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