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收集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370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收集车,包括车载板、底座梁、液压机、车厢、底盒、底座、剪叉升降机构、平台、倾倒坡、垃圾袋抓取结构,所述车载板顶端后部横向分布两个底座梁、所述液压机设置于两个底座梁之间,所述车厢安装底座梁,所述底盒设置于车载板顶端前部,四个所述底座横向分布于底盒内部,所述剪叉升降机构设置于底座顶端,所述平台社会自愈剪叉升降机构顶端,所述倾倒坡由平台后端底中部开至平台前端顶中部,所述垃圾袋抓取结构安装于底盒顶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分类垃圾厢内的垃圾需要四个独立空间分别回收分类垃圾厢内的垃圾,一辆垃圾收集车难以应对,多辆垃圾回收车又提高了分类垃圾回收的成本的问题。垃圾回收的成本的问题。垃圾回收的成本的问题。

A garbage sorting and collect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分类收集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分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分类收集车。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与经济价值,降低处理垃圾的工作量,现阶段主要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公共垃圾厢也多是按照四种分类设置,分类垃圾厢内的垃圾收集是目前垃圾分类的一大难题,需要四个独立空间分别回收分类垃圾厢内的垃圾,一辆垃圾收集车难以应对,多辆垃圾回收车又提高了分类垃圾回收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分类收集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分类收集车,包括车载板、底座梁、液压机、车厢、底盒、底座、剪叉升降机构、平台、倾倒坡、垃圾袋抓取结构,所述车载板顶端后部横向分布两个底座梁、所述液压机设置于两个底座梁之间,所述车厢安装底座梁,所述底盒设置于车载板顶端前部,四个所述底座横向分布于底盒内部,所述剪叉升降机构设置于底座顶端,所述平台社会自愈剪叉升降机构顶端,所述倾倒坡由平台后端底中部开至平台前端顶中部,所述垃圾袋抓取结构安装于底盒顶端。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车厢包括厢体、分类门、电磁开关、倾倒窗口,所述厢体底端左侧铰接于两个底座梁左侧,四个所述分类门分别横向排列于厢体内部,且分类门将厢体分成四个区域,所述电磁开关通过厢体控制分类门,四个所述倾倒窗口分布于厢体前端上部,且倾倒窗口对应厢体的四个区域,且倾倒窗口或对应倾倒坡。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垃圾袋抓取结构包括滑板、底支座、热封口结构、升降结构、顶壳、抓取结构,两个所述滑板分别沿底盒顶端前后两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底支座分别设置于两个滑板顶端左右两侧,所述热封口结构设置于底支座内侧,所述升降结构设置于底支座顶端左右两侧,所述顶盒安装于升降结构顶端,所述抓取结构安装于顶盒底部。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抓取结构包括支撑框架、电机、摆动模块、抓取轮组,所述支撑框架沿顶盒底部前后平移,所述电机设置于支撑框架底端后部,所述摆动模块安装于电机前侧,所述抓取轮组分布于摆动模块底端前后左右四部,且抓取轮组或对应于平台。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使车厢通过分类门分成四个独立空间应对四种垃圾分类,通过垃圾袋抓取结构配合升降平台实现分类垃圾厢内的垃圾回收塑封收集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剪叉升降机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厢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垃圾袋抓取结构示意图。
[0014]图6为本专利技术抓取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车载板,2、底座梁,3、液压机,4、车厢,5、底盒,6、底座,7、剪叉升降机构,8、平台,9、倾倒坡,10、垃圾袋抓取结构,11、厢体,12、分类门,13、电磁开关,14、倾倒窗口,15、滑板,16、底支座,17、热封口结构,18、升降结构,19、顶壳,20、抓取结构,21、支撑框架,22、电机,23、摆动模块,24、抓取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7]如图1

6所示,一种垃圾分类收集车,包括车载板1、底座梁2、液压机3、车厢4、底盒5、底座6、剪叉升降机构7、平台8、倾倒坡9、垃圾袋抓取结构10,所述车载板1顶端后部横向分布两个底座梁2、所述液压机3设置于两个底座梁2之间,所述车厢4安装底座梁2,所述底盒5设置于车载板1顶端前部,四个所述底座6横向分布于底盒5内部,所述剪叉升降机构7设置于底座6顶端,所述平台8社会自愈剪叉升降机构7顶端,所述倾倒坡9由平台8后端底中部开至平台8前端顶中部,所述垃圾袋抓取结构10安装于底盒5顶端。
[0018]所述车厢4包括厢体11、分类门12、电磁开关13、倾倒窗口14,所述厢体11底端左侧铰接于两个底座梁2左侧,四个所述分类门12分别横向排列于厢体11内部,且分类门12将厢体11分成四个区域,所述电磁开关13通过厢体11控制分类门12,四个所述倾倒窗口14分布于厢体11前端上部,且倾倒窗口14对应厢体11的四个区域,且倾倒窗口14或对应倾倒坡9。
[0019]所述垃圾袋抓取结构10包括滑板15、底支座16、热封口结构17、升降结构18、顶壳19、抓取结构20,两个所述滑板15分别沿底盒5顶端前后两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底支座16分别设置于两个滑板15顶端左右两侧,所述热封口结构17设置于底支座16内侧,所述升降结构18设置于底支座16顶端左右两侧,所述顶盒19安装于升降结构18顶端,所述抓取结构20安装于顶盒19底部。
[0020]所述抓取结构20包括支撑框架21、电机22、摆动模块23、抓取轮组24,所述支撑框架21沿顶盒19底部前后平移,所述电机22设置于支撑框架21底端后部,所述摆动模块23安装于电机22前侧,所述抓取轮组24分布于摆动模块23底端前后左右四部,且抓取轮组24或对应于平台8。
[002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收集垃圾时,将车开至分类垃圾箱前,通过升降结构10控制顶壳19上下移动,抓取结构(20)前移至垃圾箱顶部,启动电机22控制摆动模块23向内摆动抓取轮组24,抓取轮组24旋转续入垃圾箱内的垃圾袋边缘进行抓取,后移抓取结构20下移顶壳19,使垃圾袋处于底支座16内部,热封口结构17加热封口垃圾袋,垃圾袋掉落至平台8,倾倒坡9使垃圾袋抵于车厢4前端,右移滑板15使抓取结构20对应于下一分类垃圾箱进行工作,底座6通过剪叉升降机构7上升平台8,倾倒坡9抵住垃圾袋至对应倾倒窗口14,垃圾袋掉
落至对应厢体11区域,收集完所有垃圾袋。回收垃圾时,通过液压机3沿底座梁2左部升起车厢4右部,由左至右逐步通过电磁开关13打开对应分类门,分别回收对应厢体11区域内垃圾袋以便分类处理。
[0022]以上所述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分类收集车,包括车载板(1)、底座梁(2)、液压机(3)、车厢(4)、底盒(5)、底座(6)、剪叉升降机构(7)、平台(8)、倾倒坡(9)、垃圾袋抓取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板(1)顶端后部横向分布两个底座梁(2)、所述液压机(3)设置于两个底座梁(2)之间,所述车厢(4)安装底座梁(2),所述底盒(5)设置于车载板(1)顶端前部,四个所述底座(6)横向分布于底盒(5)内部,所述剪叉升降机构(7)设置于底座(6)顶端,所述平台(8)社会自愈剪叉升降机构(7)顶端,所述倾倒坡(9)由平台(8)后端底中部开至平台(8)前端顶中部,所述垃圾袋抓取结构(10)安装于底盒(5)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收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4)包括厢体(11)、分类门(12)、电磁开关(13)、倾倒窗口(14),所述厢体(11)底端左侧铰接于两个底座梁(2)左侧,四个所述分类门(12)分别横向排列于厢体(11)内部,且分类门(12)将厢体(11)分成四个区域,所述电磁开关(13)通过厢体(11)控制分类门(12),四个所述倾倒窗口(14)分布于厢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晨杰黎华亮刘伟林周宇翔王凡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