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114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制冷剂管;分流器,包括连接管和分配器,分配器包括:全弧形段,位于分配器的一端且其外端与连接管连接,全弧形段的内具有贯穿全弧形段的全弧形流道,全弧形流道的半径从靠近连接管的一端到远离连接管的一端逐渐递减,且全弧形流道的内壁的型线为弧形;出口段,位于分流器的另一端且其内形成有至少两个出液流道,出液流道靠近全弧形流道的一端交汇形成分液腔以及位于分液腔处的分液锥,分液腔与全弧形流道连接,出液流道远离全弧形段的一端与制冷剂管连通;有效减弱分流器倾斜安装时因重力影响导致的气液相分层现象,流道表面不会产生剧烈的涡量变化,流动噪音小。流动噪音小。流动噪音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分流器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例如热泵型空调器,换热器是空调器中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部分,其换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空调器的能效水平。
[0003]在制冷系统中,除了制冷量很小的情况,换热器一般采用多路并联的形式,使制冷剂保持最佳流速,同时制冷剂侧压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而换热器本体的进口处通常需要一个分流器。分流器性能若较差,将导致换热器有些流程流量过小,造成该流程严重过热、换热器浪费;同时另一些流程的流量偏大,冷媒蒸发不充分,甚至造成吸气带液,最小制冷性能恶劣及换热器表面不均匀结霜等问题,并影响凝露性能。
[0004]制冷剂流经节流部件后由于压力降低,一般会变为气液两相态。两相制冷剂在节流部件出口到分流器入口间的配管内流动时,视表面张力、惯性力及粘性力的大小不同而可能出现层状流、弹状流、环状流、雾状流等不同流态。其中只有雾状流才会使气液两相均匀地混合,从而达到分流均匀效果。而其他流态中,受重力影响,分流器内部下方的液相组分所占的比例要高于上方,在分液器倾斜安装时气态冷媒多数往上分流,液态冷媒多数往下分流,最终导致分液不均,影响换热器性能。
[0005]针对此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在分配器内通过增加射流环结构来提高两相制冷剂的射流速度,从而提高分流均匀性。相比于传统的分配器,该方案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流均匀性,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射流环的存在只能提高制冷剂通过射流环时的局部射流速度,制冷剂经过射流环后将再次进入到空间较大的分配腔内,无法保证制冷剂在分液锥位置处的流速较高,使得在压缩机低频运行的条件下仍然存在分流均匀性差的问题;(2)射流环属于嵌入式安装方式,射流环与分配腔之间存在空隙,当分配器倾斜安装时,射流孔中心与分液锥顶部无法在同一轴线上,使得冷媒冲击到分液锥时容易发生偏流;(3)射流环属于突缩突扩的结构形式,分配器入口的制冷剂冲击射流环时会明显增大流动噪音。(4)需要多次焊接,且焊接方向不一致,焊接工艺复杂。因此,提出一种具有分流器的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000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0008]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制冷剂管;
[0009]分流器,包括连接管和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
[0010]全弧形段,位于所述分配器的一端且其外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全弧形段的内具有贯穿所述全弧形段的全弧形流道,所述全弧形流道的半径从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到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逐渐递减,且全弧形流道内壁的型线为弧形;
[0011]出口段,位于所述分配器的另一端且其内形成有至少两个出液流道,所述出液流道靠近所述全弧形流道的一端交汇形成分液腔以及位于所述分液腔处的分液锥,所述分液腔与所述全弧形流道连接,所述出液流道远离所述全弧形段的一端与所述制冷剂管连通。
[0012]设计全弧形流道逐渐递减,使得两相冷媒在全弧形流道中流动时会逐渐加速,并在全弧形流道的末端达到最大流速,达到最大流速的两相冷媒冲击分液锥后能够向各个出液流道分流,可有效减弱分流器倾斜安装时因重力影响导致的气液相分层现象,大大缓解了现在的分流器由于必须竖直放置带来的空间占用及制造工艺问题,减小了换热器组件整体体积,并且由于可不必特别在意安装方向,也可以提高制造效率;设计全弧形流道内壁的型线为弧形,两相冷媒在加速过程中不会遇到突缩突扩的障碍结构,流道表面不会产生剧烈的涡量变化,流动噪音小。
[001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全弧形流道的中轴线与所述分液锥在同一直线上,使得达到最大流速的两相冷媒冲击分液锥后能够均匀的向各个出液流道分流。
[001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出液流道的中轴线交汇于一点,且该点位于所述全弧形流道的中轴线上,使得达到最大流速的两相冷媒冲击分液锥后能够均匀的向各个出液流道分流。
[00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出液流道在所述分液锥的周围沿圆周分布,且该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全弧形流道的中轴线上,结构美观,方便设计,且便于均匀分流。
[00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全弧形流道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径一致或小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径,设置全弧形流道连接连接管的一端的直径与连接管的内径一致能够避免连接处不平对冷媒流动的影响。
[001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全弧形段插入到所述连接管内与所述连接管连接,避免对全弧形流道的结构产生影响且在焊接时方便焊接,避免翻转分流器。
[00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全弧形段插入到所述连接管内且其外端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像连接管内移动。
[001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全弧形段的一端向外翻折形成连接口,所述全弧形段穿过所述连接口插入所述连接管内,方便全弧形段插入连接管内。
[002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出液流道远离所述全弧形流道的一端向外扩大形成出液口,所述制冷剂管或与所述制冷剂管连接的连通管插入到所述出液口内与所述出口段连接,方便出液流道与制冷剂管或与制冷剂管连接的连通管的连接。
[002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全弧形段的外壁上设有连接台阶,所述全弧形段插入到所述连接管内且其外端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时,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全弧形段的一端的端壁与所述连接台阶具有一定间隙,方便连接。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器的原理图;
[0024]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空调器的局部图;
[0025]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分流器的立体图;
[0026]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分流器的俯视图;
[0027]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连接管的立体图;
[0028]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连接管的正视图;
[0029]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连接管的剖视图;
[0030]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分配器的立体图;
[0031]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分配器的正视图;
[0032]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分配器的剖视图;
[0033]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分配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34]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分配器的剖视图;
[0035]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分流器的剖视图;
[0036]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分流器倾斜安装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制冷剂管;分流器,包括连接管和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全弧形段,位于所述分配器的一端且其外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全弧形段的内具有贯穿所述全弧形段的全弧形流道,所述全弧形流道的半径从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到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逐渐递减,且全弧形流道内壁的型线为弧形;出口段,位于所述分配器的另一端且其内形成有至少两个出液流道,所述出液流道靠近所述全弧形流道的一端交汇形成分液腔以及位于所述分液腔处的分液锥,所述分液腔与所述全弧形流道连接,所述出液流道远离所述全弧形段的一端与所述制冷剂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弧形流道的中轴线与所述分液锥在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流道的中轴线交汇于一点,且该点位于所述全弧形流道的中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流道在所述分液锥的周围沿圆周分布,且该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全弧形流道的中轴线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丽华李晓宇蔡良烽赵东方李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