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奕东专利>正文

脊柱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01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脊柱牵引,特别涉及脊柱牵引器。脊柱牵引器,包括具有前段、中段和后段的弹性支撑体;前段上设有朝前的支撑斜面,用于在人体重力的下压下对人体背部位于腰部以上的至少部分区域产生向前倾斜的弹性支撑力,从而对人体的腰椎产生向前的牵引力;后段上设有朝后的支撑斜面,用于在人体重力的下压下对人体背部与腰骶锥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区域产生向后倾斜的弹性支撑力,从而对人体的腰椎产生向后的牵引力;中段的顶面高于前段和后段,中段的左右方向中部设有前后贯通的腰椎避让槽,中段上于腰椎避让槽的左右两侧的部位设有支撑顶面,用于支撑腰椎的左右两侧肌肉组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的脊柱牵引方式会导致一些不良作用的问题。不良作用的问题。不良作用的问题。

Spinal retr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牵引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柱牵引,特别涉及脊柱牵引器。

技术介绍

[0002]脊柱从上向下可以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其中颈椎有7块椎骨,从上向下依次为C1椎骨至C7椎骨;胸椎有12块椎骨,从上向下依次为T1椎骨至T12椎骨;腰椎有5块椎骨,从上向下依次为L1椎骨至L5椎骨;骶椎有5块椎骨且融合成一整块,称为骶骨;尾椎有4块椎骨且融合成一整块,称为尾骨。椎骨从上到下逐渐增粗,椎骨中央都有一个孔,各椎骨中央的孔连接起来称为椎管,用于容纳脊髓,对脊髓起保护作用。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椎间孔是节段性脊神经出椎管,及血管和神经分支进入椎管的门户。每一块椎骨都有着与邻近椎骨相连的关节,称为椎间关节。相邻椎体之间由纤维软骨盘连接,这些纤维软骨盘称作椎间盘。人的椎骨靠椎间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的韧带筋膜连成一个整体。目前,人们坐在办公桌前和汽车座椅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脊柱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概率越来越高,脊柱疾病就是脊椎的骨质、椎间盘、韧带及筋膜出现退行性改变,最终导致其功能减退或丧失,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退行性改变的筋膜粘连是破坏脊柱生物力学平街的根源。
[0003]脊柱牵引是目前治疗脊柱疾病的主流方式,市面上也有较多类型的牵引器械,牵引器械利用重力、滑轮、外加输入动力或者患者自体等产生牵引力,依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脊椎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效果。脊柱牵引根据牵引的体位可分为坐位牵引、卧位牵引、斜位牵引和倒立牵引,牵引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脊柱施加纵向的牵引拉力,对脊柱进行牵引,松解痉挛的肌肉组织,拉伸椎间关节,减低对椎间盘内的压力,调整椎间孔以及椎间关节结构,解除或者减小邻近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进而缓解相关的症状。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牵引按摩垫,依靠牵引按摩垫上的结构对患者的脊柱施加牵引力,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964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牵引按摩床垫,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上表面为自床垫长度方向中部向两端部倾斜的波形,人们卧床休息时,由于人体自重下压床垫,床垫能够对人体进行支撑,并且床垫表面的波形向反方向产生分力,使得床垫对人体产生拉伸力,使人的身体自头至脚处于“拉伸”状态。
[0004]但是,目前进行脊柱牵引时是单一地给整个脊柱施加纵向的牵引拉力,由于脊柱的各部位力量承受情况不同,容易导致一些不良作用,例如过度松解肌肉组织及韧带,使椎体间隙过度增宽,及脊柱生理曲度变小变直等,而且老年患者需慎用禁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牵引器,解决现有的脊柱牵引方式会导致一些不良作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中脊柱牵引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脊柱牵引器,包括用于支撑人体的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具有前段、中段和
后段;前段上设有朝前的支撑斜面,用于在人体重力的下压下对人体背部位于腰部以上的至少部分区域产生向前倾斜的弹性支撑力,从而对人体的腰椎产生向前的牵引力;后段上设有朝后的支撑斜面,用于在人体重力的下压下对人体背部与腰骶锥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区域产生向后倾斜的弹性支撑力,从而对人体的腰椎产生向后的牵引力;中段的顶面高于前段和后段,中段的左右方向中部设有前后贯通的腰椎避让槽,用于减小弹性支撑体对腰椎的承托力以便于腰椎部位的椎骨的活动和调整,中段上于腰椎避让槽的左右两侧的部位设有支撑顶面,用于支撑腰椎的左右两侧肌肉组织。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前段上朝前的支撑斜面、中段的支撑顶面和后段上朝后的支撑斜面能够形成三段式结构,分别与脊柱的不同段对应;人体躺下时,在重力作用下,人体背部与腰骶锥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区域会下压后段上的支撑斜面,后段上的支撑斜面被弹性压缩从而对人体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产生的回弹力会对人体腰部下方的区域产生向后的牵引力,而人体背部位于腰部以上的至少部分区域会下压前段上的支撑斜面,前段上的支撑斜面被弹性压缩从而对人体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产生的回弹会对人体腰部上方的区域产生向前的牵引力,从而对腰椎部位产生牵引;同时,中段上的腰椎避让槽能够减小弹性支撑体对腰椎的承托力,减少人体的腰椎部位与弹性支撑体之间的摩擦,便于腰椎的拉开,还能够为腰椎上的椎骨提供一定的调整空间,利于椎骨的复位,并通过左右两侧的支撑顶面的支撑作用对腰椎左右两侧粘连的韧带和筋膜进行松解,实现现有的牵引方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中对整根脊柱进行同力牵引相比,能够依靠弹性支撑体上的分段结构、腰椎避让槽和相应的支撑面对较容易出现问题的腰椎在脊柱延伸方向上进行有侧重的增强牵引,并且分段结构能够避免脊柱的整体生理曲度变直和肌肉组织及韧带的过度松解,使用更加安全,不需专门的牵引仪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09]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顶面为平面,或者为弯曲程度小于使用者的人体腰椎弯曲程度的曲面。
[0010]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更好地减小弹性支撑体对腰椎的承托力,更易保证对腰椎的牵引力。
[0011]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后段与中段在腰椎避让槽的左右两侧形成两处左右对称的后段过渡带,后段过渡带倾斜延伸,后段过渡带的左右方向外端比另一端更靠后,两后段过渡带的夹角为钝角。
[0012]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处上述后段过渡带能够对人体的骶椎部位形成两处斜向交叉的牵引,产生的牵引力方向更稳定,力量更大。
[0013]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前段与中段在腰椎避让槽的左右两侧形成两处左右对称的前段过渡带,前段过渡带倾斜延伸,前段过渡带远离弹性支撑体的左右方向中部的一端比另一端更靠前,两前段过渡带的夹角为钝角。
[0014]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处上述前段过渡带能够对人体的腰椎前端部位形成两处斜向交叉的牵引,产生的牵引力方向更稳定,力量更大。
[0015]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所述腰椎避让槽为扩口结构,腰椎避让槽的侧壁从下向上分为至少两处坡段,各坡段的坡度从槽底向槽口依次减小。
[0016]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脊柱准确地进入沟槽内,并且能够对脊柱进行扶正。
[0017]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所述后段上设有与所述腰椎避让槽连通的骶骨支撑槽,骶骨支撑槽为扩口形式且左右对称,槽口宽度从靠近腰椎避让槽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用于适应骶骨的形状。
[0018]上述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形式的骶骨支撑槽能够定位骶骨,并且能够使得腰椎避让槽两侧的弹性支撑体对人体骶骨两侧的肌肉部分形成更大的接触面积,实现更有力的支撑和牵引,从而能够提高牵引效果。
[0019]作为一种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后段上位于骶骨支撑槽的左右两侧的部分的顶面为斜向斜面,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臀部与腰部的过渡部位;后段顶部的斜向斜面靠近骶骨支撑槽的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骶骨支撑槽的一侧的高度,并且前侧高于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牵引器,包括用于支撑人体的弹性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体具有前段(10)、中段(20)和后段(30);前段(10)上设有朝前的支撑斜面,用于在人体重力的下压下对人体背部位于腰部以上的至少部分区域产生向前倾斜的弹性支撑力,从而对人体的腰椎产生向前的牵引力;后段(30)上设有朝后的支撑斜面,用于在人体重力的下压下对人体背部与腰骶锥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应的区域产生向后倾斜的弹性支撑力,从而对人体的腰椎产生向后的牵引力;中段(20)的顶面高于前段(10)和后段(30),中段(20)的左右方向中部设有前后贯通的腰椎避让槽(21),用于减小弹性支撑体对腰椎的承托力以便于腰椎部位的椎骨的活动和调整,中段(20)上于腰椎避让槽(21)的左右两侧的部位设有支撑顶面(23),用于支撑腰椎的左右两侧肌肉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面(23)为平面,或者为弯曲程度小于使用者的人体腰椎弯曲程度的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柱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后段(30)与中段(20)在腰椎避让槽(21)的左右两侧形成两处左右对称的后段过渡带(32),后段过渡带(32)倾斜延伸,后段过渡带(32)的左右方向外端比另一端更靠后,两后段过渡带(32)的夹角为钝角。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柱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前段(10)与中段(20)在腰椎避让槽(21)的左右两侧形成两处左右对称的前段过渡带(18),前段过渡带(18)倾斜延伸,前段过渡带(18)远离弹性支撑体的左右方向中部的一端比另一端更靠前,两前段过渡带(18)的夹角为钝角。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柱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避让槽(21)为扩口结构,腰椎避让槽(21)的侧壁从下向上分为至少两处坡段(22),各坡段(22)的坡度从槽底向槽口依次减小。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东
申请(专利权)人:李奕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