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95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幼苗移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栽器,包括设有中空腔体且底部可开合的锥状栽培筒体、用于操控所述栽培筒体底部开闭的操控装置、可调整与栽培筒体相对的水平距离及竖直距离的定深定距装置,所述操控装置与栽培筒体连接,所述定深定距装置与栽培筒体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栽器,可以在移栽的过程中确定株距和移栽深度,无需进行人为经验判断,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所需要的株距和移栽深度的不同进行株距及移栽深度的调整。和移栽深度的不同进行株距及移栽深度的调整。和移栽深度的不同进行株距及移栽深度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栽器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幼苗移栽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栽器。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或经济作物进行幼苗移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产量和加快生长速度,比如烟草,移栽作为烟草生产的重要环节,合适的移栽深度能促进烟株早生快发,提升烟叶产量和品质;合理的移栽密度可改善烟田的群体结构特征,为优质烟叶的生产奠定基础。相比人工开穴,移栽器的使用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但现有移栽器使用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根据经验确定株距和移栽深度,不利于烤烟的规范化生产。
[0003]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移栽器,无法在移栽过程中保持两株幼苗之间的距离以及移栽种植的深度,全部需要依靠人为经验判断,不利于实现规范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栽器,可以在移栽的过程中确定株距和移栽深度,无需进行人为经验判断,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所需要的株距和移栽深度的不同进行株距及移栽深度的调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移栽器,包括设有中空腔体且底部可开合的锥状栽培筒体、用于操控所述栽培筒体底部开闭的操控装置、可调节在栽培筒体上安装位置的定深定距装置,所述操控装置与栽培筒体连接,所述定深定距装置与栽培筒体活动连接。
[0007]本技术的栽培筒体一方面用于开穴,另一方面用于将幼苗安放在开好的洞穴中,具体地,在开穴时栽培筒体为底部闭合的状态,将栽培筒体插入泥土后,将幼苗从栽培筒体的顶部放入或者直接在开穴前将幼苗从栽培筒体的顶部放入,在开穴后,打开栽培筒体的底部然后将栽培筒体拔出,使栽培筒体移离泥土,由于泥土已经提前做好翻松处理,因此,在栽培筒体插入泥土后由于栽培筒体旁边的泥土受挤压,在栽培筒体移离后,幼苗旁边的泥土会迅速向幼苗靠拢,因此可实现栽苗功能;而锥状的栽培筒体有利于插入泥土中进行开穴。操控装置用于控制栽培筒体底部的开闭,使栽培筒体能够实现开穴及栽苗功能的同时在栽种时可实现对幼苗的保护。定深定距装置兼顾定深与定距双重功能,用于保持幼苗种植的恒定深度及恒定距离,定深为在不同植株栽种时保持恒定的开穴深度,定距为在不同植株栽种时保持恒定株距;本技术的定深定距装置可通过改变与栽培筒体底部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对开穴深度及株距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品种的幼苗的需求,扩展移栽器的使用范围。
[0008]优选地,所述栽培筒体包括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上端与所述第二外壳上端铰接,第一外壳下端与第二外壳下端活动抵接,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组成中空的且在尖端可开合的锥状体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操控装置包括第一把手、第一连杆、第二把手、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
杆一端与第一把手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外壳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二把手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壳上端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定深定距装置包括用于保持种植穴位距离的定距部、用于保持种植穴位深度的定深部,所述定距部与所述栽培筒体连接,所述定深部与所述栽培筒体滑动连接。
[0011]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对定距部进行限位的限位件,所述定距部与所述栽培筒体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卡接于定距部与栽培筒体连接处。
[0012]优选地,所述定距部包括用于调节距离的伸缩杆、用于标记种植穴位的标钉,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栽培筒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标钉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显示距离的标尺。
[0014]优选地,在所述栽培筒体上设有滑槽,所述定深部包括横杆、锁紧件,所述横杆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横杆螺纹连接或卡接并与装设滑槽的栽培筒体抵接。
[0015]优选地,在所述栽培筒体上沿高度方向依次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定深部包括横杆,所述横杆通过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与栽培筒体插接。
[0016]优选地,所述定深定距装置包括用于保持种植穴位距离的定距部,在所述栽培筒体上设有滑槽,所述定距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0017]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脚踏装置。
[0018]优选地,所述栽培筒体包括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上端与下端均为抵接;所述操控装置包括第一把手、第一连杆、第二把手、第二连杆,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连杆一端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连接,所述第二把手与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与第二外壳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通过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活动连接,结合操控装置实现栽培筒体的底端开闭,达到开穴同时进行幼苗栽种的功能,更省事省力,提升了栽种效率;
[0021](2)通过定深部与栽培筒体的滑动连接调整定深部与栽培筒体底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把控栽种深度;通过定距部的伸缩进行长度的调整以实现标钉与栽培筒体在水平方向上距离的调整,把控株距;可适用于不同的种植品种对不同的栽种深度及株距的控制,扩大了移栽器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移栽器实施例1在栽培筒体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种移栽器实施例1在栽培筒体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种移栽器实施例1的第一外壳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种移栽器实施例2的第一外壳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种移栽器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一种移栽器实施例4在栽培筒体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一种移栽器实施例4在栽培筒体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0030]1、栽培筒体;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13、滑槽;14、通孔;2、操控装置;21、第一把手;22、第一连杆;23、第二把手;24、第二连杆;3、定深定距装置;31、定距部;311、伸缩杆;312、标钉;313、标尺;32、定深部;321、横杆;322、锁紧件;4、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2]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中空腔体且底部可开合的锥状栽培筒体(1)、用于操控所述栽培筒体(1)底部开闭的操控装置(2)、可调节在栽培筒体(1)上安装位置的定深定距装置(3),所述操控装置(2)与栽培筒体(1)连接,所述定深定距装置(3)与栽培筒体(1)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筒体(1)包括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所述第一外壳(11)上端与所述第二外壳(12)上端铰接,第一外壳(11)下端与第二外壳(12)下端活动抵接,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组成中空的且在尖端可开合的锥状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装置(2)包括第一把手(21)、第一连杆(22)、第二把手(23)、第二连杆(24),所述第一连杆(22)一端与第一把手(2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外壳(11)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4)一端与第二把手(2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壳(12)上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深定距装置(3)包括用于保持种植穴位距离的定距部(31)、用于保持种植穴位深度的定深部(32),所述定距部(31)与所述栽培筒体(1)连接,所述定深部(32)与所述栽培筒体(1)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栽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定距部(31)进行限位的限位件(4),所述定距部(31)与所述栽培筒体(1)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4)卡接于定距部(31)与栽培筒体(1)的连接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园罗莎莎李宙文李敏黄瑞寅黄磊高卫锴邵兰军柯晓婷周颖谢晓斌陈立君杨欣妍谢旭明曾海亮刘胜谢锐温波陈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