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3699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装置包括:BMS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簇、配电单元、单向直流转换单元;电池簇的正极端通过配电单元的放电通路与单向直流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单向直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构成动力电池装置的正极端;电池簇的正极端还通过配电单元的充电通路与动力电池装置的正极端连接,电池簇的负极端构成动力电池装置的负极端;BMS模块分别与电池簇的两端、配电单元的放电通路、配电单元的充电通路、单向直流转换单元的控制端连接。BMS模块能够根据监测的电池簇的运行数据调整单向直流转换单元,以使各电池模块的放电电流相同,以解决电流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解决电流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解决电流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仪器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簇并连组数过多后,由于各电池性能参数不完全相同,所以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内阻值会出现较大差值,导致各电池电动势不同。在此时,电动势大的电池簇会对电动势小的电池簇放电。在并联的电池簇间形成环流。环流不但会造成损耗,还会影响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电池簇串联二极管的方式来遏制环流,但该方法容易造成电流分配不均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装置,旨在解决电流分配不均衡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装置,包括:
[0006]BMS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池模块;所述BMS模块与各个电池模块连接;各个电池模块的正极端与负极端构成所述动力电池装置的正极端与负极端;
[0007]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簇、配电单元、单向直流转换单元;所述电池簇的正极端通过所述配电单元的放电通路与所述单向直流转换单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BMS模块以及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电池模块;所述BMS模块与各个电池模块连接;各个电池模块的正极端与负极端构成所述动力电池装置的正极端与负极端;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簇、配电单元、单向直流转换单元;所述电池簇的正极端通过所述配电单元的放电通路与所述单向直流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向直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构成所述动力电池装置的正极端;所述电池簇的正极端还通过所述配电单元的充电通路与所述动力电池装置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池簇的负极端构成所述动力电池装置的负极端;所述BMS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池簇的两端、所述配电单元的放电通路、所述配电单元的充电通路、所述单向直流转换单元的控制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直流充电模块;所述直流充电模块与各个电池模块并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单元的充电通路上设置有充电二极管和第一接触器;所述充电二极管的正极端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与所述动力电池装置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二极管的负极端与所述电池簇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还与所述BMS模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单元的放电通路上设置有第二接触器和保险丝;所述电池簇的正极端通过所述保险丝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另一端构成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端;所述配电单元的放电通路上还设置有第三接触器和预充电阻;所述第三接触器和所述预充电阻串联连接后与所述第二接触器并联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和所述第三接触器还分别与所述BMS模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单元还包括负极通路;所述电池簇的负极端与所述负极通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负极通路的另一端构成所述动力电池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忠远王志江万亚坤嵇雷郑朝阳徐丹武昆
申请(专利权)人: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