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的制造方法、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交联氟树脂涂覆泵盖的制造方法、交联氟树脂涂覆泵盖技术

技术编号:342362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16
一种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具有平坦的转子侧面、并且在所述转子侧面设置有交联氟树脂的涂覆层的泵转子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制造方法,其中,使用丝网版将使氟树脂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而得的分散液丝网印刷在所述转子侧面,所述丝网版具有不从所述转子侧面的外周缘突出的形状的开口部,然后,通过将所述泵转子加热到氟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从而烧制所述转子侧面的氟树脂,然后,通过向所述氟树脂照射放射线,从而使所述氟树脂交联。脂交联。脂交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的制造方法、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交联氟树脂涂覆泵盖的制造方法、交联氟树脂涂覆泵盖


[0001]本公开涉及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的制造方法、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交联氟树脂涂覆泵盖的制造方法、交联氟树脂涂覆泵盖。

技术介绍

[0002]作为通过使泵转子旋转来进行流体的吸入和排出的旋转泵,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旋转泵。专利文献1的旋转泵具有:在轴向的两侧具有平坦的转子侧面的泵转子、具有滑动引导轴向的一侧的转子侧面的平坦的滑动引导面的泵盖、以及具有滑动引导轴向的另一侧的转子侧面的平坦的滑动引导面的外壳主体。
[0003]在转子侧面与泵盖和外壳主体的滑动引导面之间通常设定有用于容许泵转子旋转的间隙(侧隙)。当该侧隙大时,流体泄漏量增大而泵的排出量减少,因此侧隙小是优选的。然而,当侧隙过小时,存在转子的侧面容易发生烧熔(焼



)的问题。因此,通常将该侧隙设定为数十μm以上的大小。
[0004]在此,本申请的申请人对在防止泵转子的烧熔的同时,能够将泵转子与泵盖和外壳主体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极小的旋转泵进行了开发,并且作为这样的旋转泵,提出了专利文献2的旋转泵。
[0005]在专利文献2的旋转泵中,泵转子、泵盖和外壳主体中的至少一者涂覆有交联氟树脂。由于交联氟树脂具有摩擦系数低和耐磨性高的特性,因此当泵转子、泵盖和外壳主体中的至少一个涂覆有交联氟树脂时,即使将泵转子与泵盖和外壳主体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极小时,也能够长期地防止泵转子的烧熔。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47751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

1735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涉及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有平坦的转子侧面、并且在所述转子侧面设置有交联氟树脂的涂覆层的泵转子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制造方法,其中
[0012]使用丝网版将使氟树脂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而得的分散液丝网印刷在所述转子侧面,所述丝网版具有不从所述转子侧面的外周缘突出的形状的开口部,
[0013]然后,通过将所述泵转子加热到氟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从而烧制所述转子侧面的氟树脂,
[0014]然后,通过向所述氟树脂照射放射线,从而使所述氟树脂交联。
[0015]另外,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涉及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盖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有滑动引导泵转子的平坦的滑动引导面、并且在所述滑动引导面上设置有交联氟树脂的涂覆层的泵盖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盖制造方法,其中
[0016]使用丝网版将氟树脂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而得的分散液丝网印刷在所述滑动引导面,所述丝网版具有不从所述滑动引导面的外周缘突出的形状的开口部,
[0017]然后,通过将所述泵盖加热到氟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从而烧制所述滑动引导面的氟树脂,
[0018]然后,通过向所述氟树脂照射放射线,从而使所述氟树脂交联。
附图说明
[0019][图1]图1是使用了通过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制造方法得到的外转子和内转子的旋转泵的分解透视图。
[0020][图2]图2是图1的旋转泵的正视图。
[0021][图3]图3是沿着图2的III

III线的剖视图。
[0022][图4]图4是沿着图3的IV

IV线的剖视图。
[0023][图5]图5是图3的外转子和内转子附近的放大图。
[0024][图6]图6是沿着图2的VI

VI线的剖视图。
[0025][图7]图7是表示用于制造图4的内转子的丝网版的图。
[0026][图8A]图8A是表示使用图7所示的丝网版将使氟树脂粒子分散在溶剂中而得的分散液涂布于内转子侧面的过程的图,是表示将分散液填充于丝网版的开口部之前的状态的图。
[0027][图8B]图8B是表示将分散液填充到图8A所示的丝网版的开口部中的状态的图。
[0028][图8C]图8C是表示将分散液从图8B所示的丝网版的开口部转移到内转子侧面的过程的图。
[0029][图8D]图8D是表示分散液从图8C所示的丝网版的开口部转移到内转子侧面后的状态的图。
[0030][图9]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丝网版的变形例的图。
[0031][图10]图10是表示将使用图7所示的丝网版形成的交联氟树脂膜的截面放大示出的图。
[0032][图11]图11是表示将使用图9所示的丝网版形成的交联氟树脂膜的截面放大示出的图。
[0033][图12]图12是表示在内转子侧面预先设置含油塑料层、然后使用图9所示的丝网版形成的交联氟树脂膜的截面放大示出的图。
[0034][图13]图13是使用了通过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盖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泵盖的旋转泵的分解透视图。
[0035][图14]图14是对应于图4表示使用了通过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泵转子的旋转泵的图。
[0036][图15]图15是沿着图14的XV

XV线的剖视图。
[0037][图16]图16是图15的泵转子附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公开所要解决的课题][0039]如专利文献2那样,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公司内部推进了在泵转子、泵盖和外壳主体中的至少一者涂覆有交联氟树脂的旋转泵的开发,并研究了作为这样的旋转泵、将交联氟树脂涂覆于泵转子而得的产品的量产化。
[0040]在这里,当将交联氟树脂涂覆于泵转子时,可以考虑涂覆于泵转子的整个表面(转子侧面、泵转子的外周面、泵转子的内周面等)。
[0041]然而,当在泵转子的外周面和内周面涂覆交联氟树脂时,由于泵转子的外周面和内周面通常是曲面,因此难以高精度地管理交联氟树脂的厚度。因此,难以高精度地管理泵转子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的尺寸,从而会面临泵性能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0042]因此,为了将交联氟树脂涂覆于泵转子时也能够高精度地管理泵转子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的尺寸,专利技术人研究了:利用喷雾或浸渍(dipping)等方法将使氟树脂粒子分散在溶剂中而得的分散液涂布于泵转子时,用掩模带等遮蔽转子侧面以外的面(泵转子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等),并在这种状态下将分散液涂布于转子侧面。这样,当在转子侧面形成交联氟树脂的涂覆层时,在泵转子的内周面和外周面没有形成涂覆层,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管理泵转子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的尺寸。
[0043]然而,遮蔽泵转子的内周面和外周面的操作很复杂。另外,在通过作为一般的涂覆方法的喷雾或浸渍(dipping)等向泵转子涂覆交联氟树脂的情况下,为了使交联氟树脂的涂覆层的厚度均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具有平坦的转子侧面、并且在所述转子侧面设置有交联氟树脂的涂覆层的泵转子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制造方法,其中使用丝网版将使氟树脂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而得的分散液丝网印刷在所述转子侧面,所述丝网版具有不从所述转子侧面的外周缘突出的形状的开口部,然后,通过将所述泵转子加热到氟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从而烧制所述转子侧面的氟树脂,然后,通过向所述氟树脂照射放射线,从而使所述氟树脂交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所述丝网版,使用在所述开口部的内侧设置有阻止所述分散液的渗透的多个非印刷区域的丝网版,从而在所述交联氟树脂的涂覆层中形成保油用的多个贯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所述分散液丝网印刷在所述转子侧面之前,在所述转子侧面预先设置含油塑料层,从而通过所述贯通孔而使所述含油塑料层露出。4.一种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其具有平坦的转子侧面并且在所述转子侧面设置有交联氟树脂的涂覆层,在所述交联氟树脂的涂覆层中形成有保油用的多个贯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联氟树脂涂覆泵转子,其中,设置含油塑料层作为交联氟树脂的涂覆层的基底,所述含油塑料层通过所述贯通孔而露出。6.一种交联氟树脂涂覆泵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翔一鱼住真人中林诚小林英一池田一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