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外用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58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管外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器壳体、外层固定贴、固定器底座、底座敷料贴、固定孔和固定孔封膜,所述固定器壳体一分为二,壳体1和壳体2,所述外层固定贴延所述壳体外部切线方向依次粘贴将两部分壳体连接为一体,使固定后外露的引流管垂直于胸外壁,所述底座敷料贴粘贴于固定器底座底部,固定孔封膜粘贴在固定孔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稳妥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外用固定器,与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配套,防止引流管自胸腔内脱出,折曲或受压,同时便于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数量。性质和数量。性质和数量。

An external fixator for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tube of newbor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外用固定器


[0001]本技术创造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当新生儿发生气胸时,需要为新生儿做胸腔闭式引流术,但由于新生儿胸壁肋间隙非常狭窄,并且胸壁薄且柔软,引流非常困难。胸腔穿刺术比传统的肋间切开插管引流法较适于为新生儿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将穿刺针插入胸腔内,抽取气体、液体,这种方式操作方便,
[0003]创伤小,但也有不足:肺复张后留置在胸腔里的针容易损伤肺组织,并且固定效果不好。
[0004]目前,还出现了将穿刺针套上套管进行穿刺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缺点是:在穿刺过程中,套管和针芯容易滑动,增大了穿刺的难度,拔出针芯时,又会牵动套管的前端口,不易拔出针芯,不适于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术。
[000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申请了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CN 201790877 U),所述针芯由针体和针头构成,所述针芯的针体为中空管状,该针体下端与针头相连,所述针头呈圆锥形,该圆锥体的斜面上开有侧孔,该侧孔与针芯内相通,所述针芯的针体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管为中空管状,所述套管的中间部分为皱折部分,该皱折部分可以弯曲,所述套管的下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针芯套管装在所述套管内,并且该针芯的针头伸出套管外,所述针芯与所述套管螺纹连接。所述套管下部设置内螺纹,所述针芯的针体下部设置外螺纹,并使两者相咬合的作用在于当所述针芯旋入所述套管能使所述套管和所述针芯形成牢固的组合体,防止移动。当所述针芯旋出所述套管就实现两者分离,所述针芯的针体上部设置旋转柄是为了便于将所述针芯旋入或旋出所述套管。所述针芯设置为中空结构,并且所述针芯的针头设置侧孔的目的是将本技术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刺入胸腔时,观察是否回抽有气体来定位。
[0006]该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在进行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时,先将所述针芯1旋入所述套管2,将本技术插入新生儿患者胸腔,观察到回抽有气体后,旋出所述针芯1,所述套管2的前部留置在胸腔内,后部在胸腔壁外面,如图所示,将所述套管2的可收缩部分弯折后用胶布将所述套管的后部粘贴固定在皮肤上,固定效果好,不易脱出。
[0007]然而,该种套管针的套管后部直接固定于患儿皮肤,易在患儿变换体位或哭闹时受压,新生儿皮肤娇嫩,长时间受压易造成压疮;新生儿皮肤敏感易破,胶布固定易造成皮肤过敏,或撕脱胶布时的粘伤;引流口外的套管部分直接固定与胸壁与胸腔内引流管形成一定角度的弯折,不利于引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的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用具的不足,本技术为临床胸腔闭式引流穿
刺后引流管提供一种方便、稳妥的外用胸壁固定器,与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配套,防止引流管自胸腔内脱出,折曲或受压,同时便于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数量。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稳妥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外用固定器,是通过下面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外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0011]包括固定器壳体、外层固定贴、固定器底座、底座敷料贴、固定孔和固定孔封膜,所述固定器壳体一分为二,壳体1和壳体2,所述外层固定贴延所述壳体外部切线方向依次粘贴将两部分壳体连接为一体,使固定后外露的引流管垂直于胸外壁,所述底座敷料贴粘贴于固定器底座底部,固定孔封膜粘贴在固定孔处。
[00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外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壳体2共同组合呈奶嘴状,两壳体均带底座,壳体底座内圈涂敷皮肤保护剂,外圈为贴敷料,用于贴在身体上。
[00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外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顶部设有凹槽,下接圆形固定孔,用于固定引流管。
[00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外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孔封膜上开米字形凹槽,以固定引流管,贴于壳体1的固定孔上。
[00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外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透明材料制成。
[0016]在一种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如图所示,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管外用固定器,所述固定器为奶嘴形状,包括含固定底座的固定壳体,底座附着皮肤保护剂,材质选用非金属透明材质,可随时观察引流管中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数量。
[001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为奶嘴状,底座为宽约1cm的圆环状平面,与皮肤接触、利于透明敷料固定,保证固定器稳定性,底座底部涂敷1mm厚皮肤保护剂,避免与皮肤接触位置产生压疮或损伤,底座外围紧接2cm宽圆环状水凝胶透明敷料贴,将底座稳妥紧密固定于胸壁上。底座上方为高约2.5cm圆拱形留置针保护腔,其上逐渐过渡为直径1cm,高为1cm的圆筒形固定体。固定器顶端为半封闭圆形平面,其中一半固定器的半圆形顶端设有凹槽,下接固定器侧壁顶端设置的“O”形留置针管路固定孔,固定孔带有胶质封膜,设有“米”字型裂缝可容留置针管路通过。固定器从中线垂直均匀地一分为二,固定器沿切线由上之下分别设有四个固定贴,将底座固定与胸壁后撕去固定贴保护膜,将固定器粘合为一体。当需要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或套管针时,将管路移动至固定器顶端凹槽型滑道的缝隙处即可。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0019]一、固定后使外露的引流管垂直于胸外壁,保证引流管从内部引流口至外部引流管外部呈直线,确保引流管路通畅;
[0020]二、引流管经固定后不与患儿皮肤直接接触,避免因引流管受压引起的压疮;
[0021]三、固定器底座均为亲肤性质的保护性粘贴材料,避免因黏贴材料导致的皮肤过敏或撕脱破溃等问题;
[0022]四、固定器整体均无色透明材料,便于随时观察真实的引流情况。
[0023]五、需要夹闭引流管时,移动管路移动至固定器顶端凹槽的缝隙处即可。
附图说明
[0024]图1:固定器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
[0025]图2:固定器壳体1结构图;
[0026]图3:固定器壳体2结构图;
[0027]图4:固定孔封膜3结构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壳体1,2:壳体2,3:壳体1固定孔封膜,4:外层固定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所示固定器为奶嘴状,固定器从中线垂直均匀地一分为二,由固定器壳体1和固定器壳体2组成,固定器沿切线由上之下分别设有四个固定贴4,将底座固定与胸壁后撕去固定贴保护膜,将固定器粘合为一体。固定器壳体底座为宽约1cm的圆环状平面,与皮肤接触、利于透明敷料固定,保证固定器稳定性,底座底部涂敷1mm厚皮肤保护剂,避免与皮肤接触位置产生压疮或损伤,底座外围紧接2cm宽圆环状水凝胶透明敷料贴,将底座稳妥紧密固定于胸壁上。底座上方为高约2.5cm圆拱形留置针保护腔,其上逐渐过渡为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外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器壳体、外层固定贴、固定器底座、底座敷料贴、固定孔和固定孔封膜,所述固定器壳体一分为二,壳体1和壳体2,所述外层固定贴延所述壳体外部切线方向依次粘贴将两部分壳体连接为一体,使固定后外露的引流管垂直于胸外壁,所述底座敷料贴粘贴于固定器底座底部,固定孔封膜粘贴在固定孔处。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蕊王晶古超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