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915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集液瓶、水封瓶、调压瓶、引流管和吸引管,集液瓶一侧与水封瓶一侧固定连接,水封瓶远离集液瓶的一侧与调压瓶固定连接,水封瓶与调压瓶靠近顶部的位置连通,集液瓶顶部瓶盖上安装有集液管和第一导气管,集液管顶端外壁设有螺纹,引流管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内壁设有螺纹,第一连接环与集液管顶端螺纹连接,水封瓶顶部瓶盖上安装有第二导气管,调压瓶顶部瓶盖上安装有第三导气管和压力调节管。本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避免了连接引流管、连接软管和吸引管时连接错误。连接软管和吸引管时连接错误。连接软管和吸引管时连接错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的引流瓶顶部有六种连接孔,经验不足的人容易把连接孔连接错,会造成引流失败;对水封瓶和调压瓶注入水时,经常会注水过多或过少,导致使用时反流,这些错对于病人来说是致命的。为防止引流瓶连接错误,提出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集液瓶、水封瓶、调压瓶、引流管、连接软管和吸引管,所述集液瓶一侧与所述水封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水封瓶远离所述集液瓶的一侧与所述调压瓶固定连接,所述水封瓶与所述调压瓶靠近顶部的位置连通,所述集液瓶顶部瓶盖上安装有集液管和第一导气管,所述集液管和所述第一导气管均与所述集液瓶内部连通,所述集液管顶端外壁设有螺纹,所述引流管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内壁设有螺纹,所述水封瓶顶部瓶盖上安装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与所述水封瓶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和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口径相比于所述集液管和所述第三导气管的口径较大,所述连接软管的口径相比于所述引流管和所述吸引管的口径较大,所述调压瓶顶部瓶盖上安装有第三导气管和压力调节管,所述第三导气管和压力调节管均与所述调压瓶内部连通。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胸腔闭式引流时,在水封瓶和调压瓶内注入适量的水,连接管孔时,所述集液管顶端仅能与所述第一连接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导气管和所述第二导气管较大的管径顶端仅能通过连接软管连通,所述第三导气管与所述吸引管连通。
[0007]较佳的,所述第三导气管顶端安装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吸引管一端外壁设有螺纹。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导气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环螺纹连接,所述吸引管仅能与所述第二连接环顶端连通,防止与其他孔连接错误。
[0009]较佳的,所述水封瓶顶部瓶盖上安装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与所述水封瓶内部连通,所述注水管顶端安装有密封盖。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所述水封瓶内部注水,密封盖防止所述水封瓶漏
气,影响气压。
[0011]较佳的,所述压力调节管顶端安装有防误插环。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第一连接环误插入所述压力调节管顶端。
[0013]较佳的,所述集液管在靠近所述集液瓶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块。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防止集液管滑入集液瓶内。
[0015]较佳的,所述集液瓶、所述水封瓶和所述调压瓶外壁喷涂有抗菌层。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集液瓶、水封瓶和调压瓶的抗菌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口径较大的第一导气管和口径较大的第二导气管,避免了连接引流管、连接软管和吸引管时连接错误,通过设置水封瓶水位线和调压瓶水位线,防止在对水封瓶和调压瓶内注水时,注入过多或过少的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22]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中:1、集液瓶;11、集液管;111、限位块;12、第一导气管;2、水封瓶;21、第二导气管;22、注水管;221、密封盖;3、调压瓶;31、第三导气管;311、第二连接环;32、压力调节管;321、防误插环;4、引流管;41、第一连接环;5、连接软管;6、吸引管;7、刻度;71、水封瓶水位线;72、调压瓶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参阅图1

图5,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集液瓶1、水封瓶2、调压瓶3、引流管4、连接软管5和吸引管6,集液瓶1一侧与水封瓶2一侧固定连接,水封瓶2远离集液瓶1的一侧与调压瓶3固定连接,水封瓶2与调压瓶3靠近顶部的位置连通,集液管11和第一导气管12安装在集液瓶1顶部瓶盖上,集液管11和第一导气管12均与集液瓶1内部连通,为了防止集液管11滑入集液瓶1内,集液管11在靠近集液瓶1的顶部外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块111,集液管11顶端外壁设有螺纹,第一连接环41安装在引流管4一端,第一连接环41内壁设有螺纹;为了提高集液瓶1、水封瓶2和调压瓶3的抗菌效果,在集液瓶1、水封瓶2和调压瓶3外壁喷涂有抗菌层,抗菌层可选为纳米银抗菌涂层;
[0027]为了便于对水封瓶2内部注水,第二导气管21和注水管22安装在水封瓶2顶部瓶盖上,第二导气管21和注水管22均与水封瓶2内部连通,为了防止水封瓶2漏气,不会影响气
压,注水管22顶端安装有密封盖221;
[0028]第三导气管31和压力调节管32安装在调压瓶3顶部瓶盖上,第三导气管31和压力调节管32均与调压瓶3内部连通,为了防止各导管误插入不对应的管孔,第二连接环311安装在第三导气管31顶端,第二连接环311内壁设有螺纹,吸引管6一端外壁设有螺纹,第三导气管31与第二连接环311螺纹连接,吸引管6仅能与第二连接环311顶端连通,压力调节管32顶端安装有防误插环321;
[0029]第一导气管12和第二导气管21的口径相比于集液管11和第三导气管31的口径较大,连接软管5的口径相比于引流管4和吸引管6的口径较大,在连接时,第一导气管12和第二导气管21仅能通过连接软管5连接,为了便于读取集液瓶1、水封瓶2和调压瓶3内液体存量,在集液瓶1、水封瓶2和调压瓶3外壁均设有刻度7,为了防止注水过多或过少,导致使用时反流,水封瓶2外壁设有水封瓶水位线71,调压瓶3外壁设有调压瓶水位线72,胸腔闭式引流时,在水封瓶2内注入至水封瓶水位线71的水,在调压瓶3内注入至调压瓶水位线72的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连接错误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瓶(1)、水封瓶(2)、调压瓶(3)、引流管(4)、连接软管(5)和吸引管(6),所述集液瓶(1)一侧与所述水封瓶(2)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水封瓶(2)远离所述集液瓶(1)的一侧与所述调压瓶(3)固定连接,所述水封瓶(2)与所述调压瓶(3)靠近顶部的位置连通,所述集液瓶(1)顶部瓶盖上安装有集液管(11)和第一导气管(12),所述集液管(11)和所述第一导气管(12)均与所述集液瓶(1)内部连通,所述集液管(11)顶端外壁设有螺纹,所述引流管(4)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环(41),所述第一连接环(41)内壁设有螺纹,所述水封瓶(2)顶部瓶盖上安装有第二导气管(21),所述第二导气管(21)与所述水封瓶(2)内部连通,所述调压瓶(3)顶部瓶盖上安装有第三导气管(31)和压力调节管(32),所述第三导气管(31)和压力调节管(32)均与所述调压瓶(3)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12)和所述第二导气管(21)的口径相比于所述集液管(11)和所述第三导气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柳荫赵朝福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