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墙顶外悬式路面板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41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1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挡墙顶外悬式路面板组合结构,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外侧受征地、河道、道路、构筑物等限制无法按常规方式设置道路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摒弃了传统挡墙设置方式,采用新型挡墙顶外悬式组合结构方式,包括挡墙体系、外悬结构体系、恒重体系、连接体系和铰接体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挡墙收坡后再在挡墙顶设置外悬结构,充分利用上部空间,这样可有效减小征地,避免改移河道及道路,减小拆迁等,可最大限度节约投资成本、减小施工协调难度,外悬结构与挡墙连成一体,可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其外形的美观性。提高其外形的美观性。提高其外形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墙顶外悬式路面板组合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
,具体来说是一种挡墙顶外悬式路面板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部分城区内市政工程不配套、交通压力大等问题,政府大力发展城区道路扩能改造工程或新建道路工程以缓解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但老旧城区因周边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征地、既有河道、道路迁改压力大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既有道路改扩建工程或新建道路工程的实施,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需求,城区既有道路扩能改造工程或新建道路工程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建设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0003]现有的道路外侧传统的挡墙设置方式,可以部分解决征地及其它控制因素,但部分道路工程建设受征地、既有河流、道路及建筑物等限制,如按常规方式设置,需补充征地,改移河道及道路,拆除既有建筑物,这样势必造成投资大幅增加、施工周期加长、协调难度加大等问题,在部分条件受限城区进行道路改扩建工程或新建道路工程时,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路面结构外悬形式在空间解决受限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挡墙顶外悬组合结构,采用新型挡墙顶外悬式组合结构方式,挡墙顶外悬式组合结构包括挡墙体系、外悬结构体系、恒重体系、连接体系、铰接体系。本技术采用挡墙收坡后再在挡墙顶设置外悬结构,充分利用上部空间,这样可有效减小征地,避免改移河道及道路,减小拆迁等,可最大限度节约投资成本、减小施工协调难度,外悬结构与挡墙连成一体,可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其外形的美观性。本技术解决了外侧受征地、河道、道路、构筑物等限制无法按常规方式设置道路等问题,可在部分铁路、地铁、建筑等工程中推广。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挡墙顶外悬式路面板组合结构,包括外悬式路面板和挡墙,在所述挡墙之上设置外悬式路面板,外悬式路面板与挡墙通过预埋钢筋连接,外悬式路面板与挡墙接触面采用柔性材料隔离。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悬式路面板内侧设置恒重垂裙。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悬式路面板对应挡墙设置沉降缝。
[0008]进一步的,所述挡墙内侧设置有挡墙内侧反滤层,挡墙内设置挡墙泄水管。
[0009]本技术解决了以下问题:
[0010](1)解决收坡及挡土的挡墙体系;
[0011](2)解决受征地、河流、既有道路及建筑物等限制,需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外悬结构体系;
[0012](3)解决外悬结构不稳定的恒重体系;
[0013](4)解决外悬结构滑移的连接体系;
[0014](5)解决外悬结构偏压影响挡墙结构的铰接体系。
[001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解决了外侧受征地、河道、道路、构筑物等限制无法按常规方式布设道路等问题,如按常规方式设置,需补充征地,改移河道及道路,拆除既有建筑物,这样势必造成投资大幅增加、施工周期加长、协调难度加大等问题,本技术摒弃了传统挡墙设置方式,采用挡墙收坡后再在挡墙顶设置外悬结构,充分利用上部空间,这样可有效减小征地,避免改移河道及道路,减小拆迁等,可最大限度节约投资成本、减小施工协调难度,外悬结构与挡墙连成一体,可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其外形的美观性。
[0017]外悬式路面板结构与挡墙结构连接在一起,利用挡墙作为外悬式路面板基础共用,可减小施工难度、缩短工期、降低协调难度、节省投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横断面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立面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平面图。
[0021]图中:1

外悬式路面板,2

恒重垂裙,3

连接钢筋,4

柔性材料,5

防撞护栏,6

挡墙,7

反滤层,8

泄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挡墙顶外悬式路面板组合结构,摒弃了传统挡墙设置方式,采用新型挡墙顶外悬式组合结构方式,解决了外侧受征地、河道、道路、构筑物等限制无法按常规方式进行道路建设等问题,包括挡墙体系、外悬结构体系、恒重体系、连接体系和铰接体系。采用挡墙6收坡后再在挡墙6顶设置外悬式路面板1,充分利用上部空间,这样可有效减小征地,避免改移河道及道路,减小拆迁等,可最大限度节约投资成本、减小施工协调难度,外悬式路面板1与挡墙6连成一体,可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其外形的美观性。
[0024]具体的,外悬式路面板1设置在道路的挡墙6之上,为平衡外侧竖向荷载偏压影响,外悬式路面板1内侧设置恒重垂裙2。外悬式路面板1与挡墙6通过预埋钢筋3连接,外悬式路面板1与挡墙6接触面采用柔性材料4隔离。避免悬臂板偏压影响挡墙结构;外悬式路面板1对应挡墙6设置沉降缝。所述挡墙6内侧设置有反滤层7,挡墙6内设置泄水管8,外悬式路面板1外侧设置防撞护栏5。
[0025]本技术实施例施工流程如下:
[0026]一、实施路基挡墙6,挡墙6顶预留连接钢筋3,铺设柔性材料4,挡墙6设置沉降缝、
反滤层7、泄水管8;
[0027]二、实施挡墙6内路基工程;
[0028]三、整平路基,实施外悬式路面板1及沉降缝;
[0029]四、实施防撞护栏5或栏杆、路面工程。
[0030]上述实例仅为本技术应用的个例,并不限制本技术使用的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墙顶外悬式路面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悬式路面板(1)和挡墙(6),在所述挡墙(6)之上设置外悬式路面板(1),外悬式路面板(1)与挡墙(6)通过预埋钢筋(3)连接,外悬式路面板(1)与挡墙(6)接触面采用柔性材料(4)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墙顶外悬式路面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三平户东阳李聪林苏波林杉曾湘衡史棚飞郭晓玉周昆何清杨业新周小杨吕雷陈德绍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