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3285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噪装置包括有壳体,壳体具有容腔以及与该容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位于壳体容腔内的降噪室,该降噪室与壳体的内周壁形成有与出水口连通的第一过水通道,包括有与第一过水通道相流通的第一过水孔;以及至少局部伸入降噪室内的缓冲管,包括有与壳体的进水口连通的进口以及与降噪室连通的出口,缓冲管与降噪室的内壁形成有与第一过水孔连通的第二过水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该热水器的水流管道内于增压泵的下游处设置有降噪装置,并且降噪装置使得水经过缓冲管以及降噪室的双重缓冲,消除水路共振现象。水路共振现象。水路共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带有增压水泵的燃气热水器在增压泵启动的状态下,整个水路系统存在高频水噪声;如图1所示,水流从进水口通过增压泵增压后通过热交换器然后从出水口排除,增压泵启动后,增压泵叶轮高速转动,在水泵进出水口两端形成压差,水流经过水泵叶轮后水压突变,流速增加,极易在水泵出水口形成湍流状态,同时该湍流流体流过具有环绕盘管的热交换器会使热交换器中的换热片产生共振,此时整个换热器相当于一个共鸣腔,将水噪声放大;经试验测试在水泵转速为5700r/min,水流量7L/min状态下系统水路噪音高达60dB。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抑制水泵出水口湍流流态的产生,以消除水流对热交换器共振现象的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燃气热水器的水流管道内中增压泵的下游处,该降噪装置包括有:
[0005]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腔以及与该容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6]降噪室,位于所述壳体的容腔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形成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第一过水通道,包括有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相流通的第一过水孔;以及
[0007]缓冲管,至少局部伸入所述降噪室内,包括有与所述壳体的进水口连通的进口以及与所述降噪室连通的出口,所述缓冲管与所述降噪室的内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过水孔连通的第二过水通道。
[0008]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降噪室呈一端开放而另一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开放端具有搁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连接部。
[0009]为了实现降噪室与壳体的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
[0010]为了实现缓冲管与降噪室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缓冲管的进口具有向所述连接部延伸并搁置其上的延伸部。缓冲管借助能够搁置在降噪室中连接部的延伸部上,而将其连接在降噪室上,其连接结构相较简单,易于加工与安装。
[0011]为了能够将降噪装置与燃气热水器的水流管道内中增压泵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的进水口处还设置有与所述缓冲管的延伸部相抵接的进水接头。
[0012]为了实现进水接头与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
[0013]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管的横截面沿着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有收窄段、平直段和扩散段,所述扩散段的扩散方向朝向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其中收窄段能够起到对增压泵
的水流起到导向作用,而平直段的部分可选择为硅酮橡胶的软性材质,以能够有效吸收湍流流体产生的冲击力,而朝向第二过水通道的扩散段则能够使得经过平直段缓冲的水导向至第二过水通道上。
[0014]为了实现降噪室的筒体能够与壳体的内周壁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封闭端通过固定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封闭端具有定位凸部,对应地,所述固定件则设置有能供所述定位凸部定位的定位凹口,并且所述固定件于所述定位凹口的周缘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以及出水口连通的流通孔。借助固定件以实现降噪室的筒体与壳体的内周壁相连接,并且固定件还具有流通孔以连通第一过水通道和出水口。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该热水器的水流管道内于增压泵的下游处设置有降噪装置,并且降噪装置包括有缓冲管和降噪室,当水从缓冲管的进口流至出口时,经过降噪室的开放端进入至封闭端后,再流向第二过水通道后经过第一过水孔而流入壳体与降噪室形成的第一过水通道,最后经过壳体的出水口流出,形成了一个“双U型”稳流回路,使得水经过缓冲管以及降噪室的双重缓冲,消除水路共振现象的同时降低水路噪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降噪装置设置在燃气热水器中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降噪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降噪装置的剖面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降噪装置的剖视图(示出水流的“双U型”稳流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如图2~5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3设置在燃气热水器1的水流管道内中增压泵2的下游处,该降噪装置3包括有壳体31以及位于壳体31内的降噪室32,其中壳体31具有容腔311以及与该容腔311相连通的进水口312和出水口313,而降噪室32与壳体31的内周壁形成有与出水口313连通的第一过水通道321,并且降噪室32还包括有与第一过水通道321相流通的第一过水孔322,以及至少局部伸入降噪室32内的缓冲管33,该缓冲管33包括有与壳体31的进水口312连通的进口331以及与降噪室32连通的出口332,而缓冲管33对应地与降噪室32的内壁形成有与与第一过水孔322连通的第二过水通道333,本实施例的降噪室32呈一端开放而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筒体的开放端32a具有搁置在壳体31上的连接部32b,当水从缓冲管33的进口331流至出口332时,经过降噪室32的开放端32a进入至封闭端32c后,再流向第二过水通道333后经过第一过水孔322而流入壳体31与降噪室32形成的第一过水通道321,最后经过壳体31的出水口313流出,形成了一个“双U型”稳流回路,使得水经过缓冲管33以及降噪室32的双重缓冲,消除水路共振现象的同时降低水路噪音。
[0024]具体地,为了实现降噪室32与壳体31的密封连接,连接部32b与壳体31之间通过第
一密封件4密封。而为了实现缓冲管33与降噪室32的连接,缓冲管33的进口331则具有向连接部32b延伸并搁置其上的延伸部330。缓冲管33借助能够搁置在降噪室32中连接部32b的延伸部330上,而将其连接在降噪室32上,其连接结构相较简单,易于加工与安装。并且,为了能够将降噪装置3与燃气热水器1的水流管道内中增压泵2相连接,壳体31的进水口312处还设置有与缓冲管33的延伸部330相抵接的进水接头5,并且进水接头5与壳体31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6密封,以实现进水接头5与壳体31之间的密封连接。
[0025]另外,缓冲管33的横截面沿着水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有收窄段33c、平直段33d和扩散段33f,扩散段33f的扩散方向朝向第二过水通道333,其中收窄段33c能够起到对增压泵2的水流起到导向作用,而平直段33d的部分可选择为硅酮橡胶的软性材质,以能够有效吸收湍流流体产生的冲击力,而朝向第二过水通道333的扩散段33f则能够使得经过平直段33d缓冲的水导向至第二过水通道333上。筒体借助固定件7连接在壳体31的内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燃气热水器(1)的水流管道内中增压泵(2)的下游处,该降噪装置(3)包括有:壳体(31),所述壳体(31)具有容腔(311)以及与该容腔(311)相连通的进水口(312)和出水口(313);降噪室(32),位于所述壳体(31)的容腔(311)内,并与所述壳体(31)的内周壁形成有与所述出水口(313)连通的第一过水通道(321),包括有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321)相流通的第一过水孔(322);以及缓冲管(33),至少局部伸入所述降噪室(32)内,包括有与所述壳体(31)的进水口(312)连通的进口(331)以及与所述降噪室(32)连通的出口(332),所述缓冲管(33)与所述降噪室(32)的内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过水孔(322)连通的第二过水通道(3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室(32)呈一端开放而另一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开放端(32a)具有搁置在所述壳体(31)上的连接部(32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2b)与所述壳体(3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4)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晶周高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