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325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锯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锯床自动上料装置在上料途中经常会发生原料被夹持得太过牢固,对原料表面产生的不小的压痕,影响原料的外观整洁度,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原料报废,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推送机构,推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工作台,且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的内腔并且沿转动槽的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辊筒,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两组缓冲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上料途中经常会发生原料被夹持得太过牢固,对原料表面产生的不小的压痕,影响原料的外观整洁度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锯床
,尤其涉及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锯床系统伺服位置控制模块采用采样插补和预见控制相结合的位置控制(具体控制略),决定关闭送料油缸的位置,使送料油缸停止时刚好达到目标位置。由于电磁机械滞后及运动惯性,通过“通”“断”控制送料滑台移动0.1mm几乎不可能的。为了保证最小送料长度及送料精度,后钳使送料滑台后退到LK位置,然后向前移动到预测位置LT关闭送料电磁阀。当送料油缸运动停止时后钳夹紧。
[0003]但是,市场上的锯床自动上料装置在上料途中经常会发生原料被夹持得太过牢固,对原料表面产生的不小的压痕,影响原料的外观整洁度,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原料报废,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需要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锯床自动上料装置在上料途中经常会发生原料被夹持得太过牢固,对原料表面产生的不小的压痕,影响原料的外观整洁度,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原料报废,增加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工作台,且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的内腔并且沿转动槽的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辊筒,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两组缓冲部,其中,每组缓冲部均包含有若干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缓冲部,所缓冲部包含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且沿外壳的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滚轮,所述滚轮的两端均设置有横梁,且横梁一侧与相邻的滚轮一端转动连接,并且滚轮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横梁的一端与相邻的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其中一组缓冲部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组缓冲部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另一侧滑动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两个内侧壁均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与相邻的限位块一侧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滚轮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横梁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09]优选地,另一组所述缓冲部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和螺母套,其中,底板的顶部一侧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底板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安装槽,且底板的一侧安装有电机,并且电机的一端传动连接有贯穿安装槽侧壁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贯穿螺母套与相邻的安装槽侧壁转动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螺母套内圆与螺纹杆的外圈转动连接,且螺纹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相邻的安装槽的内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电机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且支架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相邻的底
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通过轴套贯穿安装槽侧壁的螺纹杆一端传动连接。
[0012]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材料放置在底板的辊筒上,人员通过电机带动螺纹杆旋转,使得螺母套带动其中一组缓冲部进行位移调节,使得材料与滚轮发生接触,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槽内部移动,通过弹簧给予限位块一个向外的推力,使得滚轮更加紧密地与材料进行挤压接触,且不会对上料过程中的材料外表产生损害,通过推送机构对底板上的材料进行推动,完成了上料作业,避免了上料途中经常会发生原料被夹持得太过牢固,对原料表面产生的不小的压痕,影响原料的外观整洁度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4]本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弹簧的设置,使得失去受力的滚轮,可给予限位块向外推的力,保持滚轮的水平状态,通过横梁的设置,保证了滚轮的稳定性,通过螺母套的设置,配合滑块带动其中一组缓冲部进行移动,通过安装槽的设置,减少了螺纹杆对空间的占用,通过支架的设置,减少了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缓冲部爆炸图。
[0020]图中:1、推送机构;2、工作台;3、底板;4、缓冲部;401、外壳;402、限位槽;403、限位块;404、弹簧;405、滚轮;406、横梁;5、滑块;6、辊筒;7、电机;8、螺纹杆;9、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照图1

3,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推送机构1,推送机构1的一侧设置有工作台2,且工作台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的内腔并且沿转动槽的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辊筒6,底板3的两侧均设置有两组缓冲部4,其中,每组缓冲部4均包含有若干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缓冲部4,所缓冲部4包含有外壳401,外壳401的内腔且沿外壳401的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滚轮405,滚轮405的两端均设置有横梁406,且横梁406一侧与相邻的滚轮405一端转动连接,并且滚轮405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403,横梁406的一端与相邻的限位块403的一侧固定连接,其中一组缓冲部4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组缓冲部4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另一侧滑动连接,具体的,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材料放置在底板3的辊筒6上,人员通过电机7带动螺纹杆8旋转,
使得螺母套带动其中一组缓冲部4进行位移调节,使得材料与滚轮405发生接触,带动限位块403在限位槽402内部移动,通过弹簧404给予限位块403一个向外的推力,使得滚轮405更加紧密地与材料进行挤压接触,且不会对上料过程中的材料外表产生损害,分段式的缓冲设计,增加了装置适配不同高度的材料进行上料传输,通过推送机构1对底板3上的材料进行推动,完成了上料作业,避免了上料途中经常会发生原料被夹持得太过牢固,对原料表面产生的不小的压痕,影响原料的外观整洁度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3]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4]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材料放置在底板3的辊筒6上,人员通过电机7带动螺纹杆8旋转,使得螺母套带动其中一组缓冲部4进行位移调节,使得材料与滚轮405发生接触,带动限位块403在限位槽402内部移动,通过弹簧404给予限位块403一个向外的推力,使得滚轮405更加紧密地与材料进行挤压接触,且不会对上料过程中的材料外表产生损害,分段式的缓冲设计,增加了装置适配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推送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1)的一侧设置有工作台(2),且工作台(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的内腔并且沿转动槽的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辊筒(6),所述底板(3)的两侧均设置有两组缓冲部(4),其中,每组缓冲部(4)均包含有若干个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缓冲部(4),所缓冲部(4)包含有外壳(401),所述外壳(401)的内腔且沿外壳(401)的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滚轮(405),所述滚轮(405)的两端均设置有横梁(406),且横梁(406)一侧与相邻的滚轮(405)一端转动连接,并且滚轮(405)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403),所述横梁(406)的一端与相邻的限位块(403)的一侧固定连接,其中一组缓冲部(4)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组缓冲部(4)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另一侧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01)的两个内侧壁均开设有与限位块(403)相适配的限位槽(402),所述限位槽(402)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404),且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治国王启龙姜顺心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华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