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泵的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144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压泵的减震结构,其中,第一基板的第一侧用来安装增压泵,第二基板布置在第一基板的另外一侧且与第一基板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缓冲区间,通过电磁结构中分别对应设于两个基板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能够对缓冲区间的间距进行精准调控,当增压泵工作时,第一基板在增压泵中驱动器的作用下与增压泵壳体发生共同振动,由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其中一个为电磁件、另外一个为电磁件或者永磁件,振动的信号通过控制器的调节会产生不同大小的电流,就能对应的实时调节电磁铁的磁性强度,以实现对第一基板振动的动态抵消和对动能的缓冲,使第一基板始终相对第二基板“悬浮”,从而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十分实用。十分实用。十分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泵的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机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增压泵的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日常饮用自来水经过了多种清洁、杀菌消毒手段,经出厂水质检测能够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但入户前需要经管道和二次加压的水箱,管道和二次加压水箱中的铁锈等诸多原因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净水机是一种通过多级过滤的方式将水中的杂质以及微生物过滤掉的装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机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
[0003]安装家用净水机时需要测量进水压力的大小,若进水压力太大(>0.3MPa),则需要先安装减压阀,才能保证净水机正常工作;反之若进水压力太小(<0.1MPa),则需要在净水机上使用增压泵进行增压。使用增压泵可以为过滤部件正常工作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进而保证净水流量,但是使用增压泵具有噪声大的问题,常常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去降低噪声,例如专利号为CN201920653816.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增压泵减震降噪装置》该结构中,增压泵安装在增压泵上支架及增压泵下支架中,增压泵上支架与增压泵下支架两者配合将增压泵卡住,螺柱上套有橡胶垫片,从增压泵上支架上方穿入,弹簧从增压泵下支架下方套在螺柱上,防松螺母上套有上螺母垫片,从增压泵下支架下方与螺柱配合,利用弹簧的弹性缓冲作用,减少增压泵振动导致与增压泵接触部件的共振,达到减震降噪的作用。
[0004]虽然市面上类似的减震降噪装置能够降低增压泵的噪音(最低分贝可达40dB),但是增压泵设于橱柜中容易引起橱柜或水管振动,最终用户实际感受到的噪音仍然较高,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电磁结构精准对震动进行精准抵消的增压泵的减震结构。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压泵的减震结构,包括:
[0007]第一基板,其第一侧用来安装增压泵;
[0008]第二基板,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侧且与第一基板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缓冲区间;
[0009]电磁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位于缓冲区间内且相对布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其中一个为电磁件、另外一个为电磁件或者永磁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具有相同磁极,在电磁件处于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互排斥,以使第一基板具有向远离第二基板方向移动的趋势。
[0010]为了确保增压泵周向上均具有缓冲效果,所述电磁结构至少有两组,各所述电磁结构在缓冲区间的周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基板的中部具有用来安装增压泵的连接板,
该连接板在缓冲区间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各个电磁结构所限定形成的区间内。
[0011]为了便于对增压泵的安装,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呈两端朝向第一基板的第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且该弧形结构内表面的弧度与增压泵外壁的弧度相匹配。
[0012]为了确保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滑动顺畅,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朝向第一基板延伸的导向柱,所述第一基板上对应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滑动约束在导向柱上,以对应使第一基板相对第二基板移动。
[0013]为了确保对第二连接件的安装,优选地,所述导向柱的外壁上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挡边,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绕设在导向柱外壁上且限位在挡边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线圈。
[0014]为了确保对第一连接件的安装,优选地,所述滑套内部中空形成嵌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环绕在导向柱外围且嵌设在嵌槽内的环形磁铁。
[0015]为了确保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间距的实时采集,优选地,所述滑套外壁沿径向向外延伸有侧板,所述第二基板在对应侧板的位置设置有距离传感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增压泵的减震结构中,通过电磁结构中分别对应设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能够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精准调控,当增压泵工作时,第一基板在增压泵中驱动器的作用下与增压泵壳体发生共同振动,由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其中一个为电磁件、另外一个为电磁件或者永磁件,振动的信号通过控制器的调节会产生不同大小的电流,就能对应的实时调节电磁铁的磁性强度,以实现对第一基板振动的动态抵消和对动能的缓冲,使第一基板始终相对第二基板“悬浮”,从而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十分实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减震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增压泵的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和电磁结构3。上述的第一基板1的第一侧用来安装增压泵101,第一基板1的中部具有用来安装增压泵101的连接板11,连接板11呈两端朝向第一基板1的第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且该弧形结构内表面的弧度与增压泵101外壁的弧度相匹配。而第二基板2则布置在第一基板1的第二侧且与第一基板1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缓冲区间100。
[0022]为了确保对增压泵工作时振动的缓冲和抵消,上述的电磁结构3包括设于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连接件31以及设于第二基板2上的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均位于缓冲区间100内且相对布置,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中的其中一个为电磁件、另外一个为电磁件或者永磁件,且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具有相同磁极,在电磁件处于通电状态下,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相互排斥,以使第一基板1具有向远离第二基板2方向移动的趋势。
[002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电磁结构3至少有两组,各电磁结构3在缓冲区间100的周向上间隔布置,该连接板11在缓冲区间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各个电磁结构3所限定形成的区间内。具体而言,上述的第二基板2具有朝向第一基板1延伸的导向柱21,第一基板1上对应设置有滑套12,滑套12滑动约束在导向柱21上,以对应使第一基板1相对第二基板2移动。在导向柱21的外壁上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挡边22,第二连接件32为绕设在导向柱21外壁上且限位在挡边22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线圈。而滑套12内部中空形成嵌槽13,第一连接件31为环绕在导向柱21外围且嵌设在嵌槽13内的环形磁铁。为了实时采集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中的滑套12外壁沿径向向外延伸有侧板14,第二基板2在对应侧板14的位置设置有距离传感器23。当然,传感器23采集信号之后,会将信号输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计算之后会对应调控经过电磁铁的电流,从而实现电磁铁电磁强度的调整,但是上述过程属于电磁体自身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0024]此外,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泵的减震结构,包括:第一基板(1),其第一侧用来安装增压泵(101);第二基板(2),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的第二侧且与第一基板(1)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缓冲区间(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磁结构(3),包括设于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连接件(31)以及设于第二基板(2)上的第二连接件(32),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均位于缓冲区间(100)内且相对布置,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中的其中一个为电磁件、另外一个为电磁件或者永磁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具有相同磁极,在电磁件处于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相互排斥,以使第一基板(1)具有向远离第二基板(2)方向移动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结构(3)至少有两组,各所述电磁结构(3)在缓冲区间(100)的周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基板(1)的中部具有用来安装增压泵(101)的连接板(11),该连接板(11)在缓冲区间(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各个电磁结构(3)所限定形成的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行飞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