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滤芯、净水系统及净水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3007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渗透膜滤芯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净水系统及净水机。为解决现有反渗透膜滤芯在静置一段时间后第一杯水TDS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渗透膜滤芯将中心管设置于膜壳内,中心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开口构成纯水出口,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膜纯水出口;反渗透膜绕中心管布置;中心管内设置有驱动水管,驱动水管的一端抵接在中心管的顶壁上,另一端开口构成第一驱动水口,驱动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中心管连通的第二驱动水口;中心管与驱动水管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活塞,活塞设置于膜纯水出口与第二驱动水口之间,能够通过水流驱动活塞上下移动,从而将纯水反向压入反渗透膜内进行冲洗,减小TDS值。TDS值。TDS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渗透膜滤芯、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0001]本技术涉及反渗透膜滤芯
,具体提供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技术介绍

[0002]环境污染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饮水健康,反渗透膜净水技术由于能够去除水中的各种有害杂质,重金属,病毒、细菌等,并且由于净水效率高,有害物质去除彻底,因此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制取纯净水的方式。
[0003]但是由于反渗透膜本身的特性,静置一段时间后穿过膜片的水与未穿过膜片的水通过离子扩散,使得TSD(溶解性总固体)趋于接近,导致用户再次使用时接取的第一杯纯水的TDS值偏高。
[0004]现有技术的反渗透膜滤芯为了降低第一杯纯水的TDS值,通过将纯水反向挤压进入反渗透膜内,对反渗透膜进行冲洗,但是现有技术仅依靠弹性件自身的伸缩力完成挤压动作,往往因压力不够难以全面的对反渗透膜进行冲洗,使得第一杯水的TDS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仍然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0005]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反渗透膜滤芯来解决现有使用反渗透膜滤芯的净水机在静置一段时间后第一杯水TDS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使用反渗透膜滤芯的净水机在静置一段时间后第一杯水TDS高的问题。
[0007]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包括膜壳、中心管和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膜壳内,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开口构成纯水出口,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膜纯水出口;所述反渗透膜绕所述中心管布置,所述反渗透膜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原水入水端面和废水出水端面,所述反渗透膜的圆周表面与所述膜壳之间形成原水腔;
[0008]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驱动水管,所述驱动水管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中心管的顶壁上,另一端开口构成第一驱动水口,所述驱动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管连通的第二驱动水口;
[0009]所述中心管与所述驱动水管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膜纯水出口与所述第二驱动水口之间;
[0010]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设置在所述膜壳内壁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之间,所述转接件的一侧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形成废水腔及废水出口;所述膜壳的内壁与所述转接件的另一侧形成原水进口,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原水入水端面通过所述原水腔连通。
[0011]在上述反渗透膜滤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接件由同轴的第一套筒和圆环部
组成,所述圆环部抵接在所述废水出水端面上,所述第一套筒套接在所述中心管外围。
[00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净水系统,所述净水系统包括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包括膜壳、中心管和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膜壳内,其一端封堵,另一端开口构成纯水出口,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膜纯水出口;所述反渗透膜绕所述中心管布置,所述反渗透膜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原水入水端面和废水出水端面,所述反渗透膜的圆周表面与所述膜壳之间形成原水腔;
[0013]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驱动水管,所述驱动水管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中心管的顶壁上,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驱动水口,所述驱动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管连通的第二驱动水口;
[0014]所述中心管与所述驱动水管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膜纯水出口与所述第二驱动水口之间;
[0015]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设置在所述膜壳的内壁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之间,所述转接件的一侧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形成废水腔及废水出口;所述膜壳的内壁与所述转接件的另一侧形成原水进口,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原水入水端面通过所述原水腔连通;
[0016]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一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废水出水管路和纯水出水管路;
[0017]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一端与水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原水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闭阀和增压泵;
[0018]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源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闭阀;
[0019]所述废水出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废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为净水系统废水口;
[0020]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驱动出水管路,所述驱动出水管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开闭阀与所述第一驱动水口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净水系统废水口连接,所述驱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开闭阀;
[0021]所述纯水出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纯水出口连接,另一端为用户出水口。
[0022]在上述净水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纯水出水管路上。
[0023]在上述净水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并且/或者,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设置在所述纯水出水管路上。
[0024]在上述净水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纯水出水管路上。
[0025]在上述净水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流量开关,所述流量开关设置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用户出水口之间的所述纯水出水管路上。
[0026]在上述净水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水出水管路上设置有废水阀。
[0027]在上述净水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用户出水口设置有感应开关。
[002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净水机,所述净水机包括上述的净水系统。
[0029]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反渗透膜滤芯包括膜壳、中心管和
反渗透膜,中心管设置于所述膜壳内,中心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开口构成纯水出口,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膜纯水出口;反渗透膜绕中心管布置,反渗透膜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原水入水端面和废水出水端面,反渗透膜的圆周表面与膜壳之间形成原水腔;中心管内设置有驱动水管,驱动水管的一端抵接在中心管的顶壁上,另一端开口构成第一驱动水口,驱动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中心管连通的第二驱动水口;中心管与驱动水管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活塞,活塞设置于膜纯水出口与第二驱动水口之间;反渗透膜滤芯还包括转接件,转接件设置在膜壳内壁与中心管的外壁之间,转接件的一侧与中心管的外壁形成废水腔及废水出口;膜壳的内壁与转接件的另一侧形成原水进口,原水进口与原水入水端面通过原水腔连通。
[0030]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反渗透膜滤芯能够实现通过水流驱动活塞上下移动,进而将纯水反向挤压进入反渗透膜内,从而对反渗透膜进行冲洗,将反渗透膜内的TDS和有害物质随纯水流出反渗透膜,进而在用户下一次使用净水机时第一杯纯水中的TDS含量更低,水质更好。具体地,将自来水水源与原水进口连通,正常制水时,驱动水管所在的水路处于封闭状态,使得活塞不能够自由滑动,自来水进入原水腔后依靠进水压力将自来水压入反渗透膜的原水入水端面,优选地,通过增压泵将自来水压入反渗透膜,进而使含有溶解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包括膜壳、中心管和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膜壳内,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封堵,另一端开口构成纯水出口,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膜纯水出口;所述反渗透膜绕所述中心管布置,所述反渗透膜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原水入水端面和废水出水端面,所述反渗透膜的圆周表面与所述膜壳之间形成原水腔;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驱动水管,所述驱动水管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中心管的顶壁上,另一端开口构成第一驱动水口,所述驱动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管连通的第二驱动水口;所述中心管与所述驱动水管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膜纯水出口与所述第二驱动水口之间;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设置在所述膜壳内壁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之间,所述转接件的一侧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形成废水腔及废水出口;所述膜壳的内壁与所述转接件的另一侧形成原水进口,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原水入水端面通过所述原水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由同轴的第一套筒和圆环部组成,所述圆环部抵接在所述废水出水端面上,所述第一套筒套接在所述中心管外围。3.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包括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包括膜壳、中心管和反渗透膜,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膜壳内,其一端封堵,另一端开口构成纯水出口,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膜纯水出口;所述反渗透膜绕所述中心管布置,所述反渗透膜的两个端面分别形成原水入水端面和废水出水端面,所述反渗透膜的圆周表面与所述膜壳之间形成原水腔;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驱动水管,所述驱动水管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中心管的顶壁上,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驱动水口,所述驱动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管连通的第二驱动水口;所述中心管与所述驱动水管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膜纯水出口与所述第二驱动水口之间;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增前李键谭俊丁丁谢交兵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