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循环的消毒池投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297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2:41
基于水循环的消毒池投药系统,包括消毒池,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配置有控制电路以及分别接入控制电路的仪表和水泵;还包括加药桶,加药桶具有开放的投药口和可拆的封盖投药口的桶盖,桶盖与投药口气密性配合;加药桶在内部装有水平的架空设置的过滤板,过滤板上开设有多个竖直贯通的滤水孔,过滤板上堆放有制成缓释片剂的消毒剂;加药桶在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位于过滤板上方的进水口,还在底部开设有过滤板下方的出水口;进水口连接有通过水泵连通消毒池的进水管,出水口连接有连通消毒池的出水管;还包括设于消毒池的排污口以检测排污口处消毒剂浓度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通过控制电路向仪表提供对应于排污口处消毒剂浓度的电信号。度的电信号。度的电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水循环的消毒池投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废水处理
,具体的是一种基于水循环的消毒池投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废水主要是从医院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术室等排放的污水,其污水来源及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需要特殊工艺处理。在现有技术中,广泛采纳的医疗废水消毒系统大多系采纳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等作为消毒剂,根据消毒池所设计的容量和消毒剂在污水中充分反应的时间对消毒剂的投放量进行预算之后,再靠计量泵将消毒剂投放进消毒池内执行封闭式的消毒过程,待消毒剂在污水中充分反应之后再向外排放污水。
[0003]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在系统设计及消毒剂类型上虽然可行,但是仍存在下列突出问题。
[0004](1)消毒剂在污水中充分反应的时间至少为1.8小时以上,预算消毒剂的投放量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性素养要求颇高,结合到实际的工作现场往往难以无法满足。
[0005](2)鉴于消毒剂多具有较强的挥发性,采用计量泵投药会导致消毒池内的消毒剂浓度在投药口区域内和其他区域相比偏差比较大,导致的后果是第三方对消毒池内监测/检测的结果误差较大。
[0006](3)为了确保消毒池最终排放的污水符合环保及疾控的消毒标准,往往容易过量投放消毒剂,导致排放的污水中消毒剂的残余超出排放标准,从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导致消毒剂的使用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水循环的消毒池投药系统,技术方案如下。
[0008]基于水循环的消毒池投药系统,包括用于蓄放医疗废水的消毒池,消毒池具有堆放排放的排污口;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配置有控制电路以及分别接入控制电路的仪表和水泵;还包括加药桶,加药桶具有开放的投药口和可拆的封盖投药口的桶盖,桶盖与投药口气密性配合;加药桶在内部装有水平的架空设置的过滤板,过滤板上开设有多个竖直贯通的滤水孔,过滤板上堆放有制成缓释片剂的消毒剂;加药桶在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位于过滤板上方的进水口,还在底部开设有过滤板下方的出水口;进水口连接有通过水泵连通消毒池的进水管,出水口连接有连通消毒池的出水管;还包括设于消毒池的排污口以检测排污口处消毒剂浓度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通过控制电路向仪表提供对应于排污口处消毒剂浓度的电信号。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消毒池执行消毒过程时,控制单元通过检测单元测出排污口处消毒剂浓度。仅当检测单元测得排污口处消毒剂浓度低于排放标准时,控制单元开启水
泵在消毒池和加药桶之间建立污水循环。在污水循环过程中,流入加药桶的污水对消毒剂进行冲刷,消毒剂被逐步溶解并跟随污水循环持续被投放至消毒池,并且污水循环过程使得消毒池内各区域的消毒剂分布趋于均匀,使得第三方监测/ 检测的结果不会存在过大的误差。直至检测单元测得排污口处消毒剂浓度达到排放标准时,控制单元关闭水泵,即可通过中止污水循环的方式暂停投放消毒剂,消毒池继续执行消毒过程。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消毒池内的消毒剂总是会因反应消耗导致浓度低于排放标准。消毒池继续执行消毒过程中,消毒剂的浓度下降将多次触发污水循环,从而使得消毒剂在浓度始终维持在排放标准之下的情形中得到多次投放,并且每次污水循环都会再一次使得毒池内各区域的消毒剂分布趋于均匀,从而取得更好的消毒效果。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加药桶中的消毒剂耗尽时,重新投放消毒剂是系统中唯一需要人工干预的环节。而每次都可以通过投药口批量的将加工制成缓释片剂的消毒剂投放至过滤板,足以维持系统执行多次消毒过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消毒剂浓度检测和污水循环的方式实现了闭环式的消毒剂投放控制,消毒剂在消毒过程中始终维持在排放标准之下,操作简单,效果稳定,既能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环保及疾控的消毒标准,又能确保排放的污水中消毒剂的残余符合排放标准。
[001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架构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加药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加药桶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中加药桶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到图4所示,基于水循环的消毒池投药系统,包括用于蓄放医疗废水的消毒池1,消毒池1具有堆放排放的排污口11;还包括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配置有控制电路(图未示出)以及分别接入控制电路的仪表21和水泵22;还包括加药桶3,加药桶3具有开放的投药口31和可拆的封盖投药口31的桶盖32,桶盖32与投药口31气密性配合;加药桶3在内部装有水平的架空设置的过滤板33,过滤板33 上开设有多个竖直贯通的滤水孔331,过滤板33上堆放有制成缓释片剂的消毒剂(图未示出);加药桶3在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位于过滤板33上方的进水口34,还在底部开设有过滤板33下方的出水口35;进水口34连接有通过水泵22连通消毒池1的进水管4,出水口35连接有连通消毒池1的出水管6;还包括设于消毒池1的排污口11以检测排污口11处消毒剂浓度的检测单元7,检测单元7通过控制电路向仪表21提供对应于排污口11处消毒剂浓度的电信号。
[001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消毒池1执行消毒过程时,控制单元2通过检测单元7测出排污口11处消毒剂浓度。仅当检测单元7测得排污口 11处消毒剂浓度低于排放标准时,控制单元2开启水泵22在消毒池1 和加药桶3之间建立污水循环。在污水循环过程中,流入加药桶3的污水对消毒剂进行冲刷,消毒剂被逐步溶解并跟随污水循环持续被投放至消毒池1,并且
污水循环过程使得消毒池1内各区域的消毒剂分布趋于均匀,使得第三方监测/检测的结果不会存在过大的误差。直至检测单元7测得排污口11处消毒剂浓度达到排放标准时,控制单元2关闭水泵22,即可通过中止污水循环的方式暂停投放消毒剂,消毒池1 继续执行消毒过程。
[002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消毒池1内的消毒剂总是会因反应消耗导致浓度低于排放标准。消毒池1继续执行消毒过程中,消毒剂的浓度下降将多次触发污水循环,从而使得消毒剂在浓度始终维持在排放标准之下的情形中得到多次投放,并且每次污水循环都会再一次使得毒池内各区域的消毒剂分布趋于均匀,从而取得更好的消毒效果。
[002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加药桶3中的消毒剂耗尽时,重新投放消毒剂是系统中唯一需要人工干预的环节。而每次都可以通过投药口31 批量的将加工制成缓释片剂的消毒剂投放至过滤板33,足以维持系统执行多次消毒过程。
[0022]较佳的,消毒剂系复合氯片,检测单元7系氯离子浓度计。
[0023]较佳的,加药桶3在侧壁上安装有水平高度高于进水口34的气压检测口36,气压检测口36连接有气压计8,气压计8通过控制电路向仪表21提供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水循环的消毒池投药系统,包括用于蓄放医疗废水的消毒池,消毒池具有堆放排放的排污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配置有控制电路以及分别接入控制电路的仪表和水泵;还包括加药桶,加药桶具有开放的投药口和可拆的封盖投药口的桶盖,桶盖与投药口气密性配合;加药桶在内部装有水平的架空设置的过滤板,过滤板上开设有多个竖直贯通的滤水孔,过滤板上堆放有制成缓释片剂的消毒剂;加药桶在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位于过滤板上方的进水口,还在底部开设有过滤板下方的出水口;进水口连接有通过水泵连通消毒池的进水管,出水口连接有连通消毒池的出水管;还包括设于消毒池的排污口以检测排污口处消毒剂浓度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通过控制电路向仪表提供对应于排污口处消毒剂浓度的电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循环的消毒池投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消毒剂系复合氯片,检测单元系氯离子浓度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循环的消毒池投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加药桶在侧壁上安装有水平高度高于进水口的气压检测口,气压检测口连接有气压计,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京华熊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永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