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239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回收装置,特别涉及管桩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分离外筒、分离内筒、转轴、驱动电机、卡块、弹簧、第一排水口、沉淀池、换热池、螺旋管、输送管,废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含水泥)甩出,而细砂则留在分离内筒内,拉动卡块将分离内筒取出,实现了细砂的回收,通过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实现了水与水泥的分层,位于上层的水在输送泵的作用下输送至螺旋管内,通过进水管往换热池内排放常温水,螺旋管的水与换热池内的常温水进行热交换后从出口排出进入下一步处理,而位于下层的水泥最后可以通过活塞杆的运动带动推板将水泥从排放口排出,实现了细砂、水泥及热量的回收,减少资源浪费。减少资源浪费。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桩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于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
[0003]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废水的产生,这些废水中还含有水泥及细砂,而且这些废水一般温度较高,如果不能将废水进行回收进行处理,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回收装置,克服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能进行回收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的缺点。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回收装置,包括分离外筒、分离内筒、转轴、驱动电机、卡块、弹簧、第一排水口、沉淀池、换热池、螺旋管、输送管,所述分离外筒内部设有内筒固定架,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分离外筒底部内壁,所述转轴通过所述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所述内筒固定架内可拆卸设有所述分离内筒,所述分离内筒上设有滤水孔,所述滤水孔上设有滤水网,所述分离内筒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内筒固定架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卡块,所述卡块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分离外筒底部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顶部一侧相连,所述沉淀池底部另一侧设有排放口,所述换热池内设有所述螺旋管,所述换热池顶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换热池底部一侧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螺旋管的入口与所述输送管一端相连,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池内,所述螺旋管的出口延伸至所述换热池外部,所述输送管上设有输送泵。
[0008]优选地,所述内筒固定架底部内壁向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分离内筒底部设有与所述固定柱相匹配的固定槽。
[0009]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底部一侧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一端穿过所述沉淀池且连接有推板。
[0010]优选地,所述出口处设有排水阀。
[0011](3)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回收装置,克服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能进行回收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
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废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含水泥)甩出,而细砂则留在分离内筒内,拉动卡块将分离内筒取出,实现了细砂的回收,通过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实现了水与水泥的分层,位于上层的水在输送泵的作用下输送至螺旋管内,通过进水管往换热池内排放常温水,螺旋管的水与换热池内的常温水进行热交换后从出口排出进入下一步处理,而位于下层的水泥最后可以通过活塞杆的运动带动推板将水泥从排放口排出,实现了细砂、水泥及热量的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分离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为:1

分离外筒、2

内筒固定架、21

固定柱、3

分离内筒、31

滤水孔、32

滤水网、33

卡槽、34

固定槽、4

转轴、5

驱动电机、6

轴承座、7

卡块、8

弹簧、9

筒盖、10

第一排水口、11

沉淀池、12

气缸、121

活塞杆、13
‑ꢀ
推板、14

排放口、15

换热池、16

进水管、17

第二排水口、18

螺旋管、181

入口、182

出口、19

排水阀、20

输送管、201

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回收装置,包括分离外筒1、分离内筒3、转轴4、驱动电机5、卡块7、弹簧8、第一排水口10、沉淀池11、换热池15、螺旋管18、输送管20,所述分离外筒1内部设有内筒固定架2,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座6固定在所述分离外筒1底部内壁,所述转轴 4通过所述驱动电机5进行驱动,所述内筒固定架2内可拆卸设有所述分离内筒 3,所述分离内筒3上设有滤水孔31,所述滤水孔31上设有滤水网32,所述分离内筒3两侧设有卡槽33,所述内筒固定架2上设有与所述卡槽33相匹配的卡块7,所述卡块7上设置有弹簧8,所述分离外筒1底部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排水口10,所述第一排水口10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11顶部一侧相连,所述沉淀池11底部另一侧设有排放口14,所述换热池15内设有所述螺旋管18,所述换热池15顶部连接有进水管16,所述换热池15底部一侧设有第二排水口17,所述螺旋管18的入口181与所述输送管20一端相连,所述输送管2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沉淀池11内,所述螺旋管18的出口182延伸至所述换热池15外部,所述输送管20上设有输送泵201。
[0018]所述内筒固定架2底部内壁向上设置有固定柱21,所述分离内筒3底部设有与所述固定柱21相匹配的固定槽34,所述沉淀池11底部一侧设有气缸12,所述气缸12的活塞杆121一端穿过所述沉淀池11且连接有推板13,所述出口 182处设有排水阀19。
[0019]实际工作中,将废水通入到分离内筒3内,然后盖上筒盖9,启动驱动电机 5带动转轴4转动进而带动分离内筒3也发生旋转,废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水 (含水泥)甩出,而细砂则留在分离内筒3内,最后,拉动卡块7将分离内筒3 取出,实现了细砂的回收。而被甩出的水(含水泥)则从第一排水口10进入到沉淀池11中进行沉淀,实现了水与水泥的分层,最后位于上层的水在输送泵201 的作用下输送至螺旋管18内,通过进水管16往换热池15内排放常温水,螺旋管18的水换热池15内的常温水进行热交换后从出口182排出进入下一步处理。而位于下层的水泥最后可以通过活塞杆121的运动带动推板13将水泥从排放口 14排
出。常温水吸收热量转化为热水之后从第二排水口17排出用于投入生产过程中,实现了热量的回收。与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技术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未脱离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外筒(1)、分离内筒(3)、转轴(4)、驱动电机(5)、卡块(7)、弹簧(8)、第一排水口(10)、沉淀池(11)、换热池(15)、螺旋管(18)、输送管(20),所述分离外筒(1)内部设有内筒固定架(2),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座(6)固定在所述分离外筒(1)底部内壁,所述转轴(4)通过所述驱动电机(5)进行驱动,所述内筒固定架(2)内可拆卸设有所述分离内筒(3),所述分离内筒(3)上设有滤水孔(31),所述滤水孔(31)上设有滤水网(32),所述分离内筒(3)两侧设有卡槽(33),所述内筒固定架(2)上设有与所述卡槽(33)相匹配的卡块(7),所述卡块(7)上设置有弹簧(8),所述分离外筒(1)底部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排水口(10),所述第一排水口(10)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11)顶部一侧相连,所述沉淀池(11)底部另一侧设有排放口(14),所述换热池(15)内设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燕郑勇周勇军葛旅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