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30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回填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包括回填层和路面结构层,所述路面结构层位于回填层顶部,所述回填层为气泡混合轻质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路面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且能够避免回填后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而损坏管道,便于后期开挖维修管道。道。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回填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政道路过街管线回填一般是采取原土或者是砂砾石对铺设管线的沟槽进行回填,回填之后还需要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但是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的过程中又容易压坏管线,且回填之后管线周围的路基压实度很难保证达到设计要求,因此经常会出现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的情况。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常用的处理措施就是将路面结构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改为钢筋混凝土基层,该措施虽然能够起到加固,防止路基沉降的作用,但也有以下缺陷:
[0004]1.该施工方式操作不便,施工速度慢,施工时需要将管线上方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部分进行开凿后再铺设钢筋混凝土基层,且混凝土需要养护,成本高。
[0005]2.管线维修难度大,当需要对管线进行维修时,又需要将钢筋混凝土基层进行破坏后才能够对管线进行维修。
[0006]3.混凝土结构与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之间由于材质的不同,两者不容易衔接,容易存在施工缝,施工缝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沥青面层的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以解决路面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且避免回填后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而损坏管道。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包括回填层和路面结构层,所述路面结构层位于回填层顶部,所述回填层为气泡混合轻质土。
[0009]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本方案中回填层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回填沟槽,低密度气泡混合轻质土强度和密实度高,因此对沟槽进行回填时,其充实度高,管道上浮力小。
[0010]本方案将低密度气泡混合轻质土回填后即可施工路面结构层,无需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时间,且由于本方案中当回填沟槽后无需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因此能够避免对沟槽内的管线产生破坏。另外,由于本方案回填层采用的是低密度气泡混合轻质土,其强度和密实度都很高,能够有效的避免该铺设有管线的路段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0011]本方案中由于回填层采用低密度气泡混合轻质土,其充实度高,能有效避免路面出现沉降的现象,因此本方案中路面结构层(路面结构层依次包括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用改为钢筋混凝土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以一次性整体摊铺,因此不会存在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基层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之间搭接/衔接困难,而容易存在施工缝的缺陷,因此采用本方案中的回填结构,路
面不会存在开裂的风险。
[0012]低密度气泡混合轻质土的保温隔热、防腐性能特别突出,在地表浅层管槽内,铺设管道完成后,使用气泡混合轻质土进行回填,施工简单、速度快,且以后开挖维修管线也更加的方便,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在需要对管线进行维修时,需要将钢筋混凝土凿开,难度较大,且费时费力,本方案中只需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回填层挖开即可,相比于凿开钢筋混凝土施工更加的简单、容易。
[0013]本方案中采用低密度气泡混合轻质土回填,其工程造价相对低于路面结构基层改为钢筋混凝土及砂砾石回填的工程造价。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回填层底部铺设有砂砾石垫层。
[0015]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浅基础下的地基承载力。
[00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回填层的顶端铺设有钢筋层,所述路面结构层位于钢筋层顶端。
[0017]如此设置,钢筋层能够增强路面结构强度,且能够进一步避免路面出现沉降的情况。
[00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钢筋层包括多根钢筋,多根钢筋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结构。
[0019]如此设置,本方案网格状的钢筋既能够增强路面的强度,并且便于后期对管线进行维修时快速取出。
[002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回填层的顶端与沟槽的顶端平齐。
[0021]如此设置,能够提高路面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沥青混凝土面层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砂砾石垫层4、钢筋混凝土过街管5、气泡混合轻质土6、管道混凝土基础7、钢筋层8。
[0026]实施例一
[0027]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包括回填层和路面结构层,路面结构层位于回填层顶部,路面结构层依次包括沥青混凝土面层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
[0028]本实施例中的回填层为低密度气泡混合轻质土6。回填层的顶端与沟槽的顶端平齐。
[0029]本实施例中在回填层底部铺设有砂砾石垫层4。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沟槽内安装好管道混凝土基础7,并在管道混凝土基础7上铺设钢筋混凝土过街管5。
[0030]然后进行沟槽回填,使用泵将气泡混合轻质土6输送到沟槽内,一次的最大施工厚
度不超过1m;最小施工厚度不小于0.25m。整个回填层水平分层进行浇筑,上一层浇筑作业应在下一层浇筑终凝后进行。
[0031]待对气泡混合轻质土6浇筑完成后并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整体铺设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材料,并进行纵横向坡度的调整。然后再依次铺设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和沥青混凝土面层1。
[0032]本实施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不用改为钢筋混凝土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均可以一次性整体摊铺,因此不会存在施工缝,沥青路面将不会存在开裂的风险。且后期需要维修管道时也更加方便开挖,施工难度更小。
[0033]另外本方案中的回填层采用低密度气泡混合轻质土6回填,其充实度高,能够有效的避免路面出现沉降的现象。
[0034]实施例二
[0035]如图2所示,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回填层的顶端铺设有钢筋层8,路面结构层位于钢筋层8顶端,即钢筋层8位于回填层和路面结构之间,本实施例中钢筋层8包括多根钢筋,多根钢筋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结构。
[0036]本实施例中的钢筋层8能够增强路面的结构强度,能够进一步避免路面出现沉降的情况,且网格状的钢筋既能够增强路面的强度,并且便于后期对管线进行维修时快速取出。
[003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过街管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填层和路面结构层,所述路面结构层位于回填层顶部,所述回填层为气泡混合轻质土;所述回填层的顶端铺设有钢筋层,所述路面结构层位于钢筋层顶端;所述钢筋层包括多根钢筋,多根钢筋纵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翔李小军王睿邹宇张浩智于光远黎君周钧宇赵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