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援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救援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疆域辽阔,各类自然灾害频发,而且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及时有效的开展救援行动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传统的救援工作开展主要使通过搜救人员携带相关救援工具进入受灾场地实施搜救任务,因为受灾场地常常是不稳定、不安全而且环境较为复杂,因此传统的搜救形式难以保证救援人员在受灾场地的安全;除了通过搜救人员携带相关救援工具深入受灾现场开展救援还能够利用大型的救援设备,但是运输大型救援设备对交通运输要求极高,而且进入受灾现场也更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援机器人。本技术集成了清障、自主灭火和伤员转运的功能,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完成救援任务,避免救援人员出现危险,且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适用范围广,方便使用。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救援机器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信息收集及反馈装置,机架的底部设有行进装置,机架的前端设有伤员转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援机器人,包括机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7)的顶部设有信息收集及反馈装置(6),机架(7)的底部设有行进装置(1),机架(7)的前端设有伤员转运装置(2)和清障机械臂装置(3),伤员转运装置(2)包括固定于机架(7)上的同步带(201),同步带(201)的端部设有第一电机(202)和转轴(203),转轴(203)与第一电机(202)的输出端连接,转轴(203)驱动同步带(201),同步带(201)上设有第一输送带(204),第一输送带(204)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件(206),第一输送带(204)的一端设有输送带连接件(209),第一输送带(204)经输送带连接件(209)连接有第二输送带(205),第二输送带(205)的顶部设有第二固定件(207),第一固定件(206)与第二固定件(207)之间设有电动推杆(208);所述清障机械臂装置(3)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伤员转运装置(2)上方的两侧,清障机械臂装置(3)包括设置于机架(7)上的长杆(308),长杆(308)的一端经轴承与机架(7)连接,机架(7)内设有第二电机(306),第二电机(306)的输出端与长杆(308)的一端连接,长杆(308)的一端经轴杆连接有连杆短端(305),长杆(308)一端的两侧设有抬升枢纽(307),抬升枢纽(307)的输出端与连杆短端(305)的轴杆连接,长杆(30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短杆(303),短杆(303)的一端设有连杆长端(304),连杆长端(304)的一端与连杆短端(305)的一端连接,短杆(303)的另一端设有机械爪(310)、第三电机(309)和红外检测仪(301),机械爪(310)的端部设有对转齿轮(302),第三电机(309)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对转齿轮(302)的轴心连接;所述机架(7)底部的四角处设有支撑腿装置(4),机架(7)的两侧设有自主灭火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铸基,成泰洪,陈扬钢,鲍海波,胡维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