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能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1963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能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包括散热装置和水泵,散热装置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和下端板通过锁定杆固定连接,上端板和下端板中间均设有空置腔,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还设有散热管置于所述空置腔内,所述上端板设有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下端板设有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二出口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上端板通过连接管与下端板连接,所述下端板下部与船体的底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燃料电池的电能利用率且提高燃料电池整体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提高燃料电池耐久性,减小燃料电池体积,提高燃料电池使用的通用性及便利性。用的通用性及便利性。用的通用性及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能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散热
,特别是一种高效能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世界资源日益枯竭,提倡环境友好的大背景下,新能源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由此,氢燃料电池逐渐发展起来,这总电池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氢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氢气为燃料,以氧气为氧化物,最终生成水的新能源电池。这种电池具有效率高、噪声污染小和环保的优点,日渐成为一种新型产业。
[0003]燃料电池堆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需进行必要的散热,若散热不合理,将造成电堆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传统的散热系统大多采用外置散热器、散热风扇及驱动水泵相结合完成散热,存在体积大、耗能高、噪音大等缺点。对于有限的空间来说往往会受到限制。其次通过利用对燃料电池堆底部部进行冷却,实现电堆的整体换热,然而冷却形式单一且效率低。
[0004]专利号为CN202022788887.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船舶用燃料电池,其散热装置通过利用惯性使冷却介质在燃料电池堆内部进行混合换热。其换热效率低、冷却介质不流通且不能实现电堆整体同时冷却。
[0005]专利号为CN201820162592.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散热装置通过冷却燃料电池堆下端板进而实现整体换热,且散热器与电堆为两个装置,导致工序安装复杂、导热传递速度慢、整体体积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燃料电池堆上下同时冷却进行换热,换热效率高且提高燃料电池整体性能的稳定性及稳定性,换热装置与燃料电池堆为一体,减小整体体积,提高燃料电池使用的通用性及便利性的高效能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高效能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包括散热装置和水泵,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通过锁定杆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中间均设有空置腔,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还设有散热管置于所述空置腔内,所述上端板设有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下端板设有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二出口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上端板通过连接管与下端板连接,所述下端板下部与船体的底板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管为S型管道,所述S型管道包括直通管和U型连接管,所述直通管和U型连接管依次连接形成S型管道。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型管道为铜质。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上端板和下端板一体式设计。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杆为双头螺纹锁定杆,所述双头螺纹锁定杆穿过所述通孔通过螺母配合连接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还设有两个螺阀,所述上端板通过螺阀与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连接,所述下端板通过螺阀与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上端板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下端板的第二入口端。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还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上端板和下端板一体式设计。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还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与上端板和下端板一体式设计。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采用了新型的散热装置,能够保证燃料电池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电堆上下同时冷却进行换热,有效提高燃料电池的电能利用率且提高燃料电池整体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提高燃料电池耐久性,减小燃料电池体积,提高燃料电池使用的通用性及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本技术的详细描述:
[0023]一种高效能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包括散热装置和水泵2,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上端板5和下端板6,所述上端板5和下端板6通过锁定杆11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板5和下端板6中间均设有空置腔,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6还设有散热管3置于所述空置腔内,所述上端板5设有第一入口端7和第一出口端8,所述第一入口端7通过进水管21与所述水泵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下端板6设有第二入口端10和第二出口端9,所述第二出口端9通过出水管22与所述水泵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上端板5通过连接管4与下端板6连接,所述下端板6下部与船体的底板1连接。
[0024]所述散热管3为S型管道,所述S型管道包括直通管和U型连接管,所述直通管和U型连接管依次连接形成S型管道,所述S型管道为铜质。
[0025]所述上端板5和下端板6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上端板5和下端板6一体式设计,所述上端板5和下端板6还设有两个螺阀14,所述上端板5通过螺阀14与第一入口端7和第一出口端8连接,所述下端板6通过螺阀与第二入口端10和第二出口端9连接。
[0026]所述锁定杆11为双头螺纹锁定杆,所述双头螺纹锁定杆穿过所述通孔通过螺母配
合连接所述上端板5和所述下端板6。
[0027]所述连接管4连接所述上端板5的第一出口端8与所述下端板的第二入口端9。
[0028]所述上端板5和下端板6还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上端板5和下端板6一体式设计,所述上端板5和下端板6还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与上端板和下端板一体式设计。
[0029]实施案例一:
[0030]结合附图1

2,一种高能效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电堆上端和下端板6内为为腔体结构,上下端板腔体内布置有S型铜管道,上端板5入口端与水泵相连,上端板5出口端与下端板6入口端通过直通管相连接,在换热时,所述上下端板内的S型铜管道内有冷却介质流动同时进行循环初步换热,有效提高冷却介质的循环效率实现快速散热,此外散热器件在燃料电池电堆内部,减少各个散热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就减小了整体燃料电池的体积;下端板6与船体底板1相连,海水与船体之间进行换热,下端板6与船体之间进行导热,将下端板6热量通过船体底板1向外部介质散热。其船体与海水之间的导热换热系数大于电堆下端板6与船体底板1之间的换热系数,进而可提高换热效率。
[0031]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技术文件后,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能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包括散热装置和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通过锁定杆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中间均设有空置腔,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还设有散热管置于所述空置腔内,所述上端板设有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下端板设有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二出口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上端板通过连接管与下端板连接,所述下端板下部与船体的底板连接,所述散热管为S型管道,所述S型管道包括直通管和U型连接管,所述直通管和U型连接管依次连接形成S型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船用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管道为铜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和龙肖彪张威刘智亮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