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181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包括设置的外壳,且外壳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污泥入口和凝合剂入口,并且外壳的顶面中部安装有电机,而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轴杆,同时轴杆贯穿轴连接于外壳的顶部;还包括:所述轴杆的中部通过锥齿连接件与横杆相连接,且横杆套设于外壳的顶部,并且横杆的端部通过传动带与下方的传动辊组相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轴连接有全齿轮,且全齿轮的顶部安装有敲击杆;所述凝合剂入口的底部连接有小齿盘,且凝合剂入口的底部和小齿盘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该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可以对进料口进行防堵塞处理,且能够对凝合剂进行自动定量投放,同时可以进行自动出料。同时可以进行自动出料。同时可以进行自动出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废水排泥装置
,具体为一种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山企业,煤矿开采后会进行清洗,进而会产生大量的洗煤水,洗煤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煤泥和固态泥砂,故又称煤泥水,未经处理的煤泥水其悬浮物浓度可以达到5000mg/L以上,为此需要对煤矿废水进行处理,废水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从而需要使用排泥装置进行处理,然而现有的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3]现有的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在使用时一般是直接将带有污泥的煤矿废水直接注入至排泥装置中进行处理,由于污泥中带有颗粒,大量涌入时易在进料口造成堵塞的现象,进而需要进行防堵塞处理,且为提高污泥的排放效率,会投放一定量的凝合剂,人工投放量不准确且费时费力,进而不便于进行自动定量投放凝合剂,同时在泥与水分离后,不便于进行自动出料。
[000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不便于对进料口进行防堵塞处理,且不便于对凝合剂进行自动定量投放,同时不便于进行自动出料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包括设置的外壳,且外壳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污泥入口和凝合剂入口,并且外壳的顶面中部安装有电机,而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轴杆,同时轴杆贯穿轴连接于外壳的顶部;
[0007]还包括:
[0008]所述轴杆的中部通过锥齿连接件与横杆相连接,且横杆套设于外壳的顶部,并且横杆的端部通过传动带与下方的传动辊组相连接,而且贯穿轴连接于外壳的左右侧,同时传动辊组中部位于外壳内部的部位上套设有破碎辊组;
[0009]所述外壳的顶部轴连接有全齿轮,且全齿轮的顶部安装有敲击杆,并且敲击杆与污泥入口相抵接;
[0010]所述轴杆的中部通过锥齿连接件与后侧的第一纵杆相连接,且第一纵杆通过传动带与下方的第二纵杆相连接,并且第二纵杆贯穿轴连接于外壳的内侧,而且第二纵杆的端部通过锥齿连接件与搅拌杆相连接,同时搅拌杆连接于外壳的内侧中部;
[0011]所述凝合剂入口的底部连接有小齿盘,且凝合剂入口的底部和小齿盘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
[0012]优选的,所述轴杆的中下部套设有半齿轮,且半齿轮的外侧连接有全齿轮,并且全齿轮与外壳之间安装有扭簧,而且全齿轮通过半齿轮和扭簧构成往复转动结构,同时全齿轮带动敲击杆与污泥入口构成间歇性碰撞结构,使得全齿轮在半齿轮和扭簧的配合下进行往复转动,进而带动敲击杆对进料口进行撞击。
[0013]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设置为两组交错的杆件,且底部搅拌杆的端部固定有刮板,并且刮板与外壳内壁相贴合,而且外壳的内侧下方安装有导板,同时导板设置为倾斜状结构,使得搅拌杆转动时会带动刮板同步清理。
[0014]优选的,所述轴杆的底部套设有大齿盘,且大齿盘的外侧连接有小齿盘,并且小齿盘的顶部固定有卡环,而且卡环连接于凹槽中,同时凹槽开设于凝合剂入口的底部边缘处,使得轴杆带动大齿盘转动后,就会与小齿盘啮合,进而使小齿盘转动,从而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间歇性重合。
[0015]优选的,所述小齿盘通过大齿盘、卡环和凹槽构成转动结构,且小齿盘上的第一通孔与凝合剂入口底部的第二通孔构成间歇性重合结构,使得小齿盘转动时,会通过卡环和凹槽来保持转动的稳定性。
[0016]优选的,所述传动辊组的外端部通过传动带动与转杆相连接,且转杆轴连接于外壳的外侧,并且转杆的端部通过棘轮组件与绞龙相连接,而且绞龙轴连接于外壳的内侧底部,同时绞龙的端部与外壳底部的出口相对设置,使得转杆通过棘轮组件带动绞龙转动后,绞龙就会将污泥自动排出。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该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通过电机带动轴杆转动后,轴杆就会带动半齿轮进行转动,半齿轮转动后就会与外侧的全齿轮进行啮合,进而带动全齿轮进行转动,全齿轮转动后就会对扭簧进行反转,而后半齿轮与全齿轮不啮合时,扭簧又会带动全齿轮回转,从而使得全齿轮转动往复转动,全齿轮就会带动敲击杆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就会使得敲击杆对进料口进行撞击,进而给使得进料口发生震动,从而防止污泥在进料口中发生堵塞而影响排泥工作,且轴杆转动后会通过锥齿连接件带动第一纵杆进行转动,第一纵杆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纵杆转动,第二纵杆通过锥齿连接件带动搅拌杆和刮板进行转动,既可以加快凝合剂与污泥的混合接触,又可以对装置内壁进行清理;
[0019]2、该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轴杆转动时,会带动大齿盘同步转动,大齿盘转动后就会与外侧的小齿盘进行啮合,进而带动小齿盘转动,小齿盘转动后就会使得卡环在凹槽中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小齿盘上的第一通孔就会与凝合剂入口底部的第二通孔进行间歇性的重合,从而就可以对凝合剂进行自动定量添加;
[0020]3、该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在出料时,轴杆反向转动,轴杆转动后就会通过传动带带动下方的转杆进行转动,转杆转动后此时的棘轮组件处于啮合的状态,进而就会带动绞龙进行转动,绞龙转动后就会将沉积在底部的污泥从下端的出口排出,从而给实现自动出料。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轴杆与搅拌杆连接联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小齿盘与大齿盘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外壳;2、污泥入口;3、凝合剂入口;4、电机;5、轴杆;6、第一纵杆;7、第二纵杆;8、搅拌杆;9、刮板;10、导板;11、横杆;12、传动辊组;13、破碎辊组;14、半齿轮;15、全齿轮;16、扭簧;17、敲击杆;18、转杆;19、棘轮组件;20、绞龙;21、出口;22、大齿盘;23、小齿盘;24、卡环;25、凹槽;26、第一通孔;27、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包括设置的外壳1,且外壳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污泥入口2和凝合剂入口3,并且外壳1的顶面中部安装有电机4,而且电机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包括设置的外壳(1),且外壳(1)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污泥入口(2)和凝合剂入口(3),并且外壳(1)的顶面中部安装有电机(4),而且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轴杆(5),同时轴杆(5)贯穿轴连接于外壳(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轴杆(5)的中部通过锥齿连接件与横杆(11)相连接,且横杆(11)套设于外壳(1)的顶部,并且横杆(11)的端部通过传动带与下方的传动辊组(12)相连接,而且贯穿轴连接于外壳(1)的左右侧,同时传动辊组(12)中部位于外壳(1)内部的部位上套设有破碎辊组(13);所述外壳(1)的顶部轴连接有全齿轮(15),且全齿轮(15)的顶部安装有敲击杆(17),并且敲击杆(17)与污泥入口(2)相抵接;所述轴杆(5)的中部通过锥齿连接件与后侧的第一纵杆(6)相连接,且第一纵杆(6)通过传动带与下方的第二纵杆(7)相连接,并且第二纵杆(7)贯穿轴连接于外壳(1)的内侧,而且第二纵杆(7)的端部通过锥齿连接件与搅拌杆(8)相连接,同时搅拌杆(8)连接于外壳(1)的内侧中部;所述凝合剂入口(3)的底部连接有小齿盘(23),且凝合剂入口(3)的底部和小齿盘(23)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通孔(27)和第一通孔(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矿仓的防堵塞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5)的中下部套设有半齿轮(14),且半齿轮(14)的外侧连接有全齿轮(15),并且全齿轮(15)与外壳(1)之间安装有扭簧(16),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白亚辉李明洲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河北省海洋地质环境调查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