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155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顶部设置出水口;所述反应池下部设置穿孔步水管、曝气软管;所述穿孔步水管设置在所述曝气软管上方;该穿孔步水管上方设置网格承托板,所述网格承托板上方设置网格覆盖板,所述网格承托板与网格覆盖板之间的空间设置多个生物网膜单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成本高的问题。

An improve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很多新材料新技术也即将改变环保污水处理行业的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的严格要求,各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也是大势所趋,各个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人们对环保污水处理工艺的使用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在投资省、造价低,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的前提下,对污水处理生化工艺做出更高要求;首先要在能够在有效停留时间内保证达标,能够抗负荷冲击且能稳定运行,使用和操作方便简单,能够再缩短停留时间同时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同时系统内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污泥量,在应急处理时达到原位扩容条件;而当前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如AAO/AO/CASS等均无法满足上述的综合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
[0004]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顶部设置出水口;所述反应池下部设置穿孔步水管、曝气软管;所述穿孔步水管设置在所述曝气软管上方;该穿孔步水管上方设置网格承托板,所述网格承托板上方设置网格覆盖板,所述网格承托板与网格覆盖板之间的空间设置多个生物网膜单体。
[0005]所述反应池下部的侧壁上设置第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通孔内穿过穿孔步水管,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过曝气软管。
[0006]所述生物网膜单体为正方体聚氨酯单体。
[0007]所述网格覆盖板上方设置出水堰槽。
[0008]所述生物网膜单体之间的孔隙度为95%。
[0009]所述网格承托板与网格覆盖板之间的高度介于反应池高度的50%

90%之间。
[0010]所述网格覆盖板上设置检查口。
[0011]所述反应池底部设置支撑底板。
[0012]所述支撑底板的宽度宽于所述反应池的宽度。
[0013]所述生物网膜单体表面为多孔结构。
[0014]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中的反应池顶部设置出水口,反应池下部设置穿孔步水管、曝气软管;穿孔步水管设置在所述曝气软管上方,该穿孔步水管上方设置网格承托板,网格承托板上方设置网格覆盖板,网格承托板与网格覆盖板之间的空间设置多个生物网膜单体,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效果差、成本高以及生化处理工艺如AAO、AO、CASS等系统内生物活性污泥浓度低、菌群单一、传质效率低、以及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不能很好地在同一反应器内进
行或完成的问题。
[0016]2.本技术反应池下部的侧壁上设置第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通孔内穿过穿孔步水管,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过曝气软管。生物网膜单体为正方体聚氨酯单体;格覆盖板上方设置出水堰槽,解决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耐受高负荷冲击、运行不稳定、运行操作繁琐、无法满足应急处理原位扩容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生物网膜单体放大图。
[0019]其中,附图标记分别为:
[0020]1、反应池;2、出水口;3、穿孔步水管;4、曝气软管;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 7、网格承托板;8、生物网膜单体;9、网格覆盖板;10、检查口;11、出水堰槽;12、支撑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显然此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仅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而不限制本技术。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反应池1,所述反应池1顶部设置出水口2;所述反应池1下部设置穿孔步水管3、曝气软管4;所述穿孔步水管3 设置在所述曝气软管4上方;该穿孔步水管3上方设置网格承托板7,所述网格承托板7 上方设置网格覆盖板9,所述网格承托板7与网格覆盖板9之间的空间设置多个生物网膜单体8。所述生物网膜单体8为正方体聚氨酯单体。
[0023]所述正方体聚氨酯单体是亲水型多孔性生物单体,采用亲水型多孔性单体作为反应池的介质,提高悬浮固体物拦截的机率,因亲水型多孔性生物单体提供极大的比表面面积作为微生物附著、增殖的介质,可累积大量及特定族群的生物膜微生物,使反应器中微生物数量倍增、微生物种群多样化,有助于达到去除各种污染物的目的,进而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0024]所述反应池1下部的侧壁上设置第一、第二通孔5、6,所述第一通孔5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6的上方,所述第一通孔5内穿过穿孔步水管3,所述第二通孔6内穿过曝气软管。
[0025]所述网格覆盖板9上方设置出水堰槽11。
[0026]所述正方体聚氨酯单体8之间的孔隙度为95%。由于正方体聚氨酯单体为亲水型多孔性生物单体,为填充颗粒状多孔性可压缩单体,且材质比重接近1.0,比表面积高达4500
ꢀ㎡
/m3,在曝气或搅拌作用下单体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反应器具有浮动床操作的特点,正方体聚氨酯单体可供大量附著型微生物形成生物膜,且悬浮浮动于反应池之內,正方体聚氨酯单体间可依水流状况自动调整其相间位置,形成流化状态,同时具有低摩耗、避免阻塞、均匀分散气体与进流水等的优点;正方体聚氨酯单体在不规则运动中具有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溶解氧利用率;同时,正方体聚氨酯单体中生物网膜微生物的种群多样化,正方体聚氨酯单体内部会生长和繁殖一系列厌氧菌或兼氧均,而正方体聚氨酯单体外部则全部为好氧菌,在这种条件下每个多孔性生物单体都是一个微型反应
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于一个反应器中,处理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更好。
[0027]所述网格承托板7与网格覆盖板9之间的高度介于反应池1高度的50%

90%之间。所述网格承托板与网格覆盖板之间的间距保证了有足够的空间对污水进行处理。
[0028]所述网格覆盖板9上设置检查口10,便于对所述正方体聚氨酯单体的投放。
[0029]所述反应池1底部设置支撑底板12。所述支撑底板12的宽度宽于所述反应池1的宽度。所述支撑底板的设置使本技术所述的反应池固定的更为稳固,使用寿命明显延长。所述支撑底板的宽度宽于所述反应池的宽度,加宽了本技术所述反应池与其他固定装置的接触面积,使用方便。
[0030]本技术中采用正方体聚氨酯单体作为反应池的介质,提高悬浮物体物质的拦截几率,同时由于单体上设置开放性孔洞,有助于水流流态的稳定。正方体聚氨酯单体具有广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生物接触反应机会,增加反应速率。正方体聚氨酯单体可供大量附著型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极大的增加了生物膜量和微生物浓度,污泥量可高达20

50g/L。亲水型多空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反应池(1),所述反应池(1)顶部设置出水口(2);所述反应池(1)下部设置穿孔步水管(3)、曝气软管(4);所述穿孔步水管(3)设置在所述曝气软管(4)上方;该穿孔步水管(3)上方设置网格承托板(7),所述网格承托板(7)上方设置网格覆盖板(9),所述网格承托板(7)与网格覆盖板(9)之间的空间设置多个生物网膜单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下部的侧壁上设置第一、第二通孔(5、6),所述第一通孔(5)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6)的上方,所述第一通孔(5)内穿过穿孔步水管(3),所述第二通孔(6)内穿过曝气软管(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网膜单体(8)为正方体聚氨酯单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覆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超崔海东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博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