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检测电机堵转或过载的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吸尘器、打气泵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检测吸尘器、打气泵的电机堵转或过载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吸尘器或打气泵中,由于电机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容易造成电机堵转或者过载,现有的吸尘器中,通常都带有电机堵转或过载的检测电路,但当前市面上检测电机堵转或过流时,主要采用的电阻方式,用这种方式检测,特别是大电检测,用毫欧电阻检测成本高的缺点,急需一种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吸尘器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检测电机堵转或过载的控制电路。
[0004]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检测电机堵转或过载的控制电路,供电模块以及与供电模块连接的主控模块、电量显示模块和过载保护模块,过载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7、R16、NMOS管Q4、二极管D2、D6、电容C2和C4,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主控模块和NMOS管Q4的栅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NMO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检测电机堵转或过载的控制电路,供电模块(10)以及与所述供电模块(10)连接的主控模块(20)、电量显示模块(30)和过载保护模块(4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保护模块(40)包括电阻R7、R16、NMOS管Q4、二极管D2、D6、电容C2和C4,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20)和NMOS管Q4的栅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NMOS管Q4的源极、电容C2的一端、供电模块(10)的负极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阳极以及接地端连接,NMOS管Q4的漏极分别与二极管D6的阳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机的负极以及电阻R16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10)的正极输出端、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电机的正极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接地端连接,所述过载保护模块(40)通过检测NMOS管Q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值来判定电机是否有堵转或过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检测电机堵转或过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保护模块(40)包括电阻R7、R9
‑
10、R12、R16、三极管Q2、NMOS管Q4、PMOS管Q3、二极管D2、电容C2和C4,电阻R9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20)和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供电模块(10)的负极输出端、电阻R7的另一端、NMOS管Q4的源极、电容C2的一端、供电模块(10)的负极输出端、二极管D2的阳极以及接地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2的一端以及P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模块的正极输出端、PMOS管Q3的漏极、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电机的正极连接,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20)和NMOS管Q4的栅极连接,NMOS管Q4的漏极分别与PMOS管Q3的漏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机的负极以及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接地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检测电机堵转或过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10)包括电池BAT1、分别与所述电池BAT1和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控制模块(11)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池BAT1和主控模块(20)连接的单片机供电模块(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检测电机堵转或过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11)包括USB端子、电阻R1、R4、R17、R19、电容C1、C7、C9、电感L1、二极管D1以及NMOS管Q1,USB端子的输入端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