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面弓转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086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面弓转移的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两侧均设有能够同时相互靠近以及远离的压板,所述框架的内部下底面中间设有下巴支撑板,所述框架的后方中间设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上端固接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前端安装有咬颌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由气缸带动其升降的咬颌板,使得咬颌板在进行转移时,是依靠气缸的升降的,不会产生晃动,保证了转移过程较为精确,保证倒模的精确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压板,两侧的压板能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二者相互靠近时,能够将头部定位住,避免头部的晃动导致的倒模不精确的情况。部的晃动导致的倒模不精确的情况。部的晃动导致的倒模不精确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面弓转移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牙齿矫正
,具体是用于面弓转移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得患者在矫正牙齿时能够较为舒适以及美观,现有隐形的牙套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制定树脂牙套,一般需要使用咬颌板首先咬出牙齿的模形,这就需要使用倒面弓,以保证咬颌板的稳定使用,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头部无法固定,容易出现晃动,从而导致倒模不精确,并且由于面弓在转移时,是医生手动转移,也会导致不精确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面弓转移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头部无法固定,容易出现晃动,从而导致倒模不精确,并且由于面弓在转移时,是医生手动转移,也会导致不精确的情况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面弓转移的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两侧均设有能够同时相互靠近以及远离的压板,所述框架的内部下底面中间设有下巴支撑板,所述框架的后方中间设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上端固接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前端安装有咬颌板。
[0005]优选的,还包括支撑台,所述框架位于支撑台的上表面前方,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固接有支撑腿。
[0006]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上部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上对称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的下表面固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接有推杆,所述压板安装在推杆上。
[0007]优选的,所述框架靠近下方的位置两侧均转动安装有单螺纹杆,两个单螺纹杆的螺纹对称设置,单螺纹杆上螺纹连接第二螺母,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二螺母的上表面固接。
[0008]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端与单螺纹杆的外端之间均设有传动组件,且双向螺纹杆的一端固接有摇臂。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压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接有橡胶垫。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设置了由气缸带动其升降的咬颌板,使得咬颌板在进行转移时,是依靠气缸的升降的,不会产生晃动,保证了转移过程较为精确,保证倒模的精确性;
[0012]2、本技术设置了压板,两侧的压板能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二者相互靠近时,能够将头部定位住,避免头部的晃动导致的倒模不精确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框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支撑腿;2、支撑台;3、传动组件;4、摇臂;5、咬颌板;6、插板;7、滑道;8、橡胶垫;9、压板;10、升降气缸;11、单螺纹杆;12、推杆;13、框架;14、下巴支撑板; 17、第二螺母;18、双向螺纹杆;19、第一螺母;2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面弓转移的装置,包括框架13,框架13的内部两侧均设有能够同时相互靠近以及远离的压板9,框架13的内部下底面中间设有下巴支撑板14,将下巴置于下巴支撑板14的上表面,两个压板 19相互靠近,能够将患者的头部卡住,以锁定头部的位置,避头部晃动导致的成模不精确的情况;
[0019]如图1,在框架13的后方中间设有升降气缸10,升降气缸 10的上端固接有滑道7,滑道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板6,插板 6的前端安装有咬颌板5,通过推动插板6可将咬颌板5插入口腔内部,此时可咬住咬颌板5进行倒模,在完成后,可通过升降气缸10的缩短或者是伸长来进行自动脱模,转移面弓,最后当人脱离本装置后,通过拉动咬颌板5,可将整个咬颌板5与插板6抽出即可;
[0020]如图1,还包括支撑台2,框架13位于支撑台2的上表面前方,支撑台2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固接有支撑腿1,即在支撑台2的前方设置座椅,患者可坐在支撑台2前方进行倒模以及面弓转移作业;
[0021]如图2,为了使得两个压板9能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在框架13的上部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18,双向螺纹杆18上对称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9,第一螺母19的下表面固接有连接杆20,两个连接杆20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接有推杆12,压板9 安装在推杆12上,即在双向螺纹杆18转动时,两个第一螺母 19能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进而实现两个压板9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0022]继续参照图2,为了使得压板9能够更加稳定的移动,就要保证连接杆20的上下两端能够受力均匀,为此,在框架13靠近下方的位置两侧均转动安装有单螺纹杆11,两个单螺纹杆11 的螺纹对称设置,单螺纹杆11上螺纹连接第二螺母17,连接杆20的下端与第二螺母17的上表面固接,即在单螺纹杆11旋转时,两个第二螺母17能够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实现
连接杆 20下端的受力稳定;
[0023]为了使得双向螺纹杆18与单螺纹杆11能够同时转动,在双向螺纹杆18的两端与单螺纹杆11的外端之间均设有传动组件3,且双向螺纹杆18的一端固接有摇臂4,通过旋转摇臂4 能够使得双向螺纹杆18旋转,又通过传动组件3,可使得单螺纹杆11同时转动,实现第一螺母19与第二螺母17的同步运行;
[0024]为了使得患者的头部被压板9定位时能够较为舒适,在两个压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接有橡胶垫8,以增加压板9的柔软度。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本装置时,将下巴置于下巴支撑板14的上表面,通过旋转摇臂4,使得使得双向螺纹杆18旋转,又通过传动组件3,可使得单螺纹杆11同时转动,实现第一螺母19与第二螺母17的同步运行,进而两个压板9 能够相互靠近,以实现将患者的头部被卡住,以锁定头部的位置,避头部晃动导致的成模不精确的情况,然后通过推动插板6 可将咬颌板5插入口腔内部,此时可咬住咬颌板5进行倒模,在完成后,可通过升降气缸10的缩短或者是伸长来进行自动脱模,转移面弓,最后当人脱离本装置后,通过拉动咬颌板5,可将整个咬颌板5与插板6抽出即可,整个转移过程自动化,不会产生人为因素导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面弓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3),所述框架(13)的内部两侧均设有能够同时相互靠近以及远离的压板(9),所述框架(13)的内部下底面中间设有下巴支撑板(14),所述框架(13)的后方中间设有升降气缸(10),所述升降气缸(10)的上端固接有滑道(7),所述滑道(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板(6),所述插板(6)的前端安装有咬颌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弓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台(2),所述框架(13)位于支撑台(2)的上表面前方,所述支撑台(2)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固接有支撑腿(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弓转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3)的上部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18),双向螺纹杆(18)上对称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诗锋刘诗文刘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沪祥义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