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外部装饰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76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外部装饰品,即使周围的温度反复变化,也良好地维持加热器线相对于连接器引脚的接合状态。作为车辆用外部装饰品的车标(15)具有装饰主体部(21)、加热片(51)及连接器引脚(32)。装饰主体部具有基材(22)及透明树脂层(35),加热片具有发热主体部(52)及伸出部(53)。加热器线(57)中的伸出部的部分通过接合部(58)而在基材的外周部(22a)的内部与连接器引脚(32)接合。在外周部,用于通过接合部(58)将加热器线(57)与连接器引脚接合的窗部(30)以使得接合部位在外周部的外部露出的状态形成。在窗部设置有限制水向接合部位浸入的止水部(71)。止水部通过将灌封材料填充于窗部而形成。而形成。而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外部装饰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标、装饰件、标志等装饰车辆的车辆用外部装饰品。

技术介绍

[0002]在组装有毫米波雷达装置的车辆中,从该装置朝向车外发送毫米波。与包含在先车辆、行人等在内的车外的物体接触而反射的毫米波由上述毫米波雷达装置接收。利用发送及接收的毫米波进行上述物体的识别、车辆与物体的距离、相对速度等的检测。
[0003]关于上述车辆,车标等车辆用外部装饰品配置于毫米波的发送方向上的毫米波雷达装置的前方。车辆用外部装饰品具有装饰主体部,该装饰主体部将毫米波雷达装置遮蔽,并且具有毫米波的透过性。装饰主体部具有:基材;以及配置为比基材更靠表侧的透明树脂层。
[0004]关于上述车辆用外部装饰品,存在如下问题,即,如果冰雪附着于外观装饰面(表面),则毫米波会衰减,毫米波雷达装置的检测性能下降。因此,考虑对车辆用外部装饰品附加融雪功能。例如,针对装饰主体部设置加热片以及连接器引脚而附加融雪功能。
[0005]将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加热器线配置于片材基材的背面,由此形成加热片。加热片具有:发热主体部,其配置为比透明树脂层更靠表侧;以及伸出部,其从发热主体部的周缘部延伸且配置为比透明树脂层更靠里侧。
[0006]连接器引脚是供用于电力供给的仪器结合的部位。而且,加热器线中的伸出部的部分通过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接合部在基材的外周部的内部与连接器引脚接合,由此将连接器引脚和加热器线电连接。
[0007]根据上述车辆用外部装饰品,从上述仪器供给的电力经由连接器引脚而向加热器线供给,由此该加热器线发热。因此,即使冰雪附着于车辆用外部装饰品的外观装饰面(表面),也能够通过加热器线发出的热使冰雪融化,能够抑制因冰雪的附着而引起的毫米波的衰减。
[0008]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加热片层叠于装饰主体部的表侧的技术。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50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关于上述车辆用外部装饰品,在基材的上述外周部,用于通过接合部将加热器线与连接器引脚接合的窗部以使得接合部位在该外周部的外部露出的状态形成。限制水向接合部位浸入的止水部设置于该窗部。
[0011]但是,在将车辆用外部装饰品组装于车辆之后,如果周围的温度反复变化,则有可能因止水部的构造而引起下面的问题。例如,在将硬质的树脂材料填充于窗部而形成上述止水部,该止水部与接合部以及加热器线接触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该问题。即,如果温度反复变化,则止水部与加热器线相比要更多地膨胀及收缩,应力集中施加于接合部与加热器线的边界部。其结果,基于接合部的加热器线相对于连接器引脚的接合有可能解除而引
起断线。
[0012]这种问题并不局限于毫米波雷达装置,只要是组装于搭载有发送及接收用于检测车外的物体的电磁波的装置的车辆并且在装饰主体部的表侧配置有加热片的车辆用外部装饰品,则有可能同样地引起这种问题。另外,即使是组装于未搭载发送接收电磁波的装置的车辆并且在装饰主体部的表侧配置有加热片的车辆用外部装饰品,也有可能引起同上所述的现象。
[0013]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辆用外部装饰品具有:装饰主体部,其对车辆进行装饰;加热片,其是通过将通电而发热的加热器线配线于片材基材的背面而过程的;以及连接器引脚,其与用于电力供给的仪器结合,所述装饰主体部具有:基材;以及透明树脂层,其配置为比所述基材更靠表侧,所述加热片具有:发热主体部,其配置为比所述透明树脂层更靠表侧;以及伸出部,其从所述发热主体部的周缘部延伸而配置为比所述透明树脂层更靠里侧,所述加热器线中的所述伸出部的部分通过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接合部而在所述基材的外周部的内部与所述连接器引脚接合,其中,在所述外周部,用于通过所述接合部将所述加热器线与所述连接器引脚接合的窗部以使得接合部位在所述外周部的外部露出的状态形成,在所述窗部设置有限制水向所述接合部位浸入的止水部,所述止水部通过将灌封材料填充于所述窗部而形成。
[0014]根据上述结构,将窗部封堵的止水部通过将灌封材料填充于窗部而形成。灌封材料与窗部的壁面紧贴。因此,能够通过止水部限制水从窗部的外部向加热器线相对于连接器引脚的接合部位侵入。
[0015]这里,在组装于车辆的车辆用外部装饰品置于温度反复变化的环境下的情况下,止水部以及加热器线分别与其温度变化相应地膨胀及收缩。
[0016]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利用灌封材料而形成止水部。灌封材料由软质的树脂材料构成。因此,无论加热器线与止水部的线膨胀率之差如何,应力都不易集中施加于接合部与加热器线的边界部。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加热器线相对于连接器引脚的接合状态而抑制断线。
[0017]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辆用外部装饰品具有:装饰主体部,其对车辆进行装饰;加热片,其是通过将通电而发热的加热器线配置于片材基材的背面而构成的;以及连接器引脚,其与用于电力供给的仪器结合,所述装饰主体部具有:基材;以及透明树脂层,其配置为比所述基材更靠表侧,所述加热片具有:发热主体部,其设置为比所述透明树脂层更靠表侧;以及伸出部,其从所述发热主体部的周缘部延伸而配置为比所述透明树脂层更靠里侧,所述加热器线中的所述伸出部的部分通过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接合部而在所述基材的外周部的内部与所述连接器引脚接合,其中,在所述外周部,用于通过所述接合部将所述加热器线与所述连接器引脚接合的窗部以使得接合部位在所述外周部的外部露出的状态形成,在所述窗部设置有限制水向所述接合部位浸入的止水部,所述止水部由罩构成,该罩由树脂材料形成,所述罩相对于所述接合部位隔着空隙部而配置,在相对于所述窗部中的比所述空隙部更靠表侧的周缘部紧贴的状态下将所述窗部封堵。
[0018]根据上述结构,将窗部封堵的止水部由利用树脂材料形成的罩构成。止水部在相对于窗部的周缘部紧贴的状态下将窗部封堵。因此,能够通过止水部限制水从窗部的外部向加热器线相对于连接器引脚的接合部位侵入。
[0019]这里,在组装于车辆的车辆用外部装饰品置于温度反复变化的环境下的情况下,止水部以及加热器线分别与其温度变化相应地膨胀及收缩。
[0020]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止水部由树脂制的罩构成,并且,该罩相对于加热器线与连接器引脚的基于接合部的接合部位,隔着空隙部而配置。罩未直接与上述接合部以及连接器引脚接触。因此,无论加热器线与止水部的线膨胀率之差如何,应力都不易集中施加于接合部与加热器线的边界部。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加热器线相对于连接器引脚的接合状态而抑制断线。
[0021]并且,由罩构成的止水部与上述接合部位分离。因此,接合部位不会由止水部压塌,不存在因压塌导致加热器线相对于连接器引脚的接合解除而断线的担忧。
[0022]在上述车辆用外部装饰品中,优选所述止水部相对于所述窗部的所述周缘部而进行熔接。
[0023]根据上述结构,止水部相对于窗部的周缘部而进行熔接,从而能够使得该止水部和窗部的周缘部在熔融的状态下接合。因此,能够通过该熔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外部装饰品,其具有:装饰主体部,其对车辆进行装饰;加热片,其是通过将通电而发热的加热器线配线于片材基材的背面而构成的;以及连接器引脚,其与用于电力供给的仪器结合,所述装饰主体部具有:基材;以及透明树脂层,其配置为比所述基材更靠表侧,所述加热片具有:发热主体部,其配置为比所述透明树脂层更靠表侧;以及伸出部,其从所述发热主体部的周缘部延伸而配置为比所述透明树脂层更靠里侧,所述加热器线中的所述伸出部的部分通过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接合部而在所述基材的外周部的内部与所述连接器引脚接合,其中,在所述外周部,用于通过所述接合部将所述加热器线与所述连接器引脚接合的窗部以使得接合部位在所述外周部的外部露出的状态形成,在所述窗部设置有限制水向所述接合部位浸入的止水部,所述止水部通过将灌封材料填充于所述窗部而形成。2.一种车辆用外部装饰品,其具有:装饰主体部,其对车辆进行装饰;加热片,其是通过将通电而发热的加热器线配线于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谷幸藏中野裕之新美泰史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