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垫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58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垫块,属于建筑施工用垫块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多功能垫块,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顶面上的支柱,以及设置在支柱上的支撑部;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在支柱顶面两侧两个立板,设置在立板顶部内侧的弧形部,以及开设在立板顶面上且贯穿立板两侧面、延伸至弧形部下方的钢筋卡槽;位于两个立板上的两个弧形部的凹弧曲面相对、且形成钢筋卡持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垫块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速度、轻质抗压、加工便利、取材方便且成本低、方便搬运。方便搬运。方便搬运。

A new multifunctional cushion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垫块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用垫块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垫块。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施工中,对于板、柱以及墙的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多为使用等强度的混凝土垫块,使用混凝土垫块缺点:第一自重相对较大,工人搬运一袋子的垫块负担较重,工作效率较低;第二垫块由于表面较为光滑平整摆放完成后,上部进行作业走动后易滑移,再次摆放难度较大,且在振捣过程中也易发生错动导致局部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要求。
[0003]在楼板钢筋的施工过程中板的上部钢筋多为使用钢筋加工的简易马镫支撑,成本相对较高,施工不便。
[0004]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是本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速度、轻质抗压、加工便利、取材方便且成本低、方便搬运的新型多功能垫块。
[0006]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垫块,其中,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面上的支柱,可以根据保护层厚度进行预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柱上的支撑部;
[0007]所述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柱顶面两侧两个立板,设置在所述立板顶部内侧的弧形部,以及开设在所述立板顶面上且贯穿所述立板两侧面、延伸至所述弧形部下方的钢筋卡槽;位于两个所述立板上的两个所述弧形部的凹弧曲面相对、且形成钢筋卡持空间。
[0008]使用时,将新型多功能垫块阵列排布,将横向钢筋由立板顶面沿钢筋卡槽下放至弧形部下方,将纵向钢筋放置于钢筋卡持空间内即可完成单层钢筋网的铺设,实际操作时,放置好钢筋后,可对两个立板施加向内的力使其内收,施力后,在钢筋重力的作用下,该内收状态会持续,保证钢筋卡持空间对纵向钢筋的卡持效果,保证对钢筋的可靠支撑,保证施工质量,且省略绑扎工需,提高施工速度,此外,该新型多功能垫块本身体积较小且为中空结构,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0009]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钢筋卡槽位于所述弧形部下方的部位设有凹弧部,横向钢筋放置于凹弧部内,保证钢筋的稳定性。
[0010]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弧形部的凹弧曲面、以及所述凹弧部均设有防滑齿,进一步保证钢筋放置的稳定性。
[0011]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立板位于所述弧形部下方的部位均匀设置若干个加强齿,增加结构强度,保证使用寿命。
[0012]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支撑部顶部与所述底座相配合,即两个新型多功能垫块上、下叠加使用时,位于下层的新型多功能垫块的支撑部顶部与位于上层的新型
多功能垫块的底座相配合,可以实现多层钢筋网的铺设,此外,由于下层承受更大的压力,位于下层的多功能垫块顶部内收显得尤为重要,上层新型多功能垫块的底座对上层的顶部进行限位,保证下层新型多功能垫块对钢筋的支撑效果。
[0013]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贯穿所述底板两侧面开设的四个扣合孔;所述钢筋卡槽顶面两端各设置一个与所述扣合孔相配合的卡扣角。
[0014]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四个所述扣合孔呈矩形分布、开设在所述底板中部、且位于所述支撑部正下方,保证卡扣角与扣合孔扣合时下层新型多功能垫块顶部处于内收状态,进一步保证下层新型多功能垫块对钢筋的支撑效果。
[0015]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支柱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底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若干个支板,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轻自重,降低搬运难度,提高施工速率。
[0016]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新型多功能垫块的材质设置为塑料,轻质抗压,加工便利,取材方便且成本低,且可取材于废品材料再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实现至少双层钢筋的有效可靠铺设,保证施工质量,且省略绑扎工需,提高施工速度;本技术上、下叠加使用时,位于下层的支撑部顶部与位于上层的底座相配合,可以实现多层钢筋网的铺设,同时上层新型多功能垫块的底座对上层的顶部进行限位,保证下层新型多功能垫块对钢筋的支撑效果;将本技术的材持设置为塑料,轻质抗压,加工便利,取材方便且成本低,且可取材于废品材料再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座;11、底板;12、扣合孔;2、支柱;3、支撑部;31、立板;32、钢筋卡槽;33、弧形部;34、防滑齿;35、卡扣角;36、加强齿;4、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2]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是:一种新型多功能垫块,其中,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顶面上的支柱2,可以根据保护层厚度进行预制,以及设置在支柱2上的支撑部3;
[0023]支撑部3包括相对设置在支柱2顶面两侧两个立板31,设置在立板31顶部内侧的弧形部33,以及开设在立板31顶面上且贯穿立板31两侧面、延伸至弧形部33下方的钢筋卡槽32;位于两个立板31上的两个弧形部33的凹弧曲面相对、且形成钢筋卡持空间。
[0024]使用时,将新型多功能垫块阵列排布,将横向钢筋由立板31顶面沿钢筋卡槽32下放至弧形部33下方,将纵向钢筋放置于钢筋卡持空间内即可完成单层钢筋网的铺设,实际操作时,放置好钢筋后,可对两个立板31施加向内的力使其内收,施力后,在钢筋重力的作用下,该内收状态会持续,保证钢筋卡持空间对纵向钢筋的卡持效果,保证对钢筋的可靠支撑,保证施工质量,且省略绑扎工需,提高施工速度。
[0025]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钢筋卡槽32位于弧形部33下方的部位设有凹弧部,横向钢筋放置于凹弧部内,保证钢筋的稳定性。
[0026]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弧形部33的凹弧曲面、以及凹弧部均设有防滑齿34,进一步保证钢筋放置的稳定性。
[0027]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立板31位于弧形部33下方的部位均匀设置若干个加强齿36,增加结构强度,保证使用寿命。
[0028]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支撑部3顶部与底座1相配合,即两个新型多功能垫块上、下叠加使用时,位于下层的新型多功能垫块的支撑部3顶部与位于上层的新型多功能垫块的底座1相配合,可以实现多层钢筋网的铺设,此外,由于下层承受更大的压力,位于下层的多功能垫块顶部内收显得尤为重要,上层新型多功能垫块的底座1对上层的顶部进行限位,保证下层新型多功能垫块对钢筋的支撑效果。
[0029]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底座1包括底板11,以及贯穿底板11两侧面开设的四个扣合孔12;钢筋卡槽32顶面两端各设置一个与扣合孔12相配合的卡扣角35。
[0030]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四个扣合孔12呈矩形分布、开设在底板11中部、且位于支撑部3正下方,保证卡扣角与扣合孔12扣合时下层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垫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顶面上的支柱(2),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柱(2)上的支撑部(3);所述支撑部(3)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柱(2)顶面两侧两个立板(31),设置在所述立板(31)顶部内侧的弧形部(33),以及开设在所述立板(31)顶面上且贯穿所述立板(31)两侧面、延伸至所述弧形部(33)下方的钢筋卡槽(32);位于两个所述立板(31)上的两个所述弧形部(33)的凹弧曲面相对、且形成钢筋卡持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卡槽(32)位于所述弧形部(33)下方的部位设有凹弧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33)的凹弧曲面、以及所述凹弧部均设有防滑齿(3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功能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1)位于所述弧形部(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王苑萍宋波张茂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