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蒸发器,包括:壳体、第一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第一侧换热管挡板装置、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和再分配装置,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上方,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列数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列数;所述第一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相对的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外轮廓布置,以引导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流向第二换热管组;所述再分配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之间,以向第二换热管组均匀地分配制冷剂。本申请中的蒸发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本申请中的蒸发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本申请中的蒸发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evapo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发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蒸发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效率高的蒸发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制冷系统具有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和压缩机。低温的制冷剂液 体通过蒸发器时,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降低外界温度, 达到制冷的效果,外界可以为空气,也可以为冷却水。换热后制冷剂液体气化变 为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蒸发器,该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较高。
[0004]本申请中的蒸发器,包括:壳体、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第一侧换 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以及再分配装置,所述壳体具有容腔,所 述容腔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中的 换热管沿着所述容腔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容腔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 排布,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上方,其中,在所述容腔的宽度 方向上,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列数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列数;所述第一侧换 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在所述容腔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 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相对的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 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外轮廓布置;所述再分配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 热管组之间,并且所述再分配装置在所述容腔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 一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连接,其中,所述再分配装置沿着 所述容腔的长度方向延伸以覆盖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一换热管 组下部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再分配装置上设有数排孔,所述数排孔中的每一 排孔沿着所述换热管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数排孔中的每排孔与第二换热管组中 相应的一列换热管对齐。
[0005]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分别相对于所述 容腔的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中心分界面对称布置。
[0006]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宽度相同。
[0007]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具有第一换热管组上部和第一换热管 组下部,在所述容腔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换热管组上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 管组的宽度。
[0008]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下部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缩小,第一 换热管组下部的顶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上部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换热 管组下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宽度相同。
[0009]如上所述的蒸发器,在所述容腔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再分配装置上的数个孔 的尺寸从所述再分配装置的中间向两侧逐渐缩小。
[0010]如上所述的蒸发器,还包括:第三换热管组,所述第三换热管组位于所述容 腔的
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下方,所述第三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二换热 管组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以形成流通空间,从而使得从第二换热管组流出的气态制 冷剂能够通过所述流通空间流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制冷剂出口。
[0011]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分 别包括至少一个挡板排气通道,在所述容腔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挡板排气通道位 于第二换热管组上方,所述至少一个挡板排气通道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换热管组 中的气态制冷剂排出。
[0012]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分 别包括第一侧上部挡板下段和第二侧上部挡板下段,所述第一侧上部挡板下段和 第二侧上部挡板下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下部的两侧,所述第一侧上部挡板 下段和第二侧上部挡板下段上分别设有数个排气孔,所述数个排气孔中的每个排 气孔形成一个挡板排气通道,所述数个排气孔沿着所述容腔的长度方向排列,所 述数个排气孔中的每个排气孔在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上部向所述第二换热管组 的方向上形成长条状。
[0013]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具有换热管排气通道,所述换热管排 气通道形成在第一换热管组的换热管之间,所述换热管排气通道从所述第一换热 管组下部的两侧向内并向上延伸,在所述容腔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上,所述 换热管排气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换热管排气通道上方的换热管之间的间隙。
[0014]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中 的每一个包括上部挡板和和下部挡板,所述上部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 一侧,所述下部挡板包括主体段和延伸段,所述主体段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组 的一侧,所述延伸段自所述主体段段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延伸段和所述上部挡板 至少部分地重叠,所述上部挡板和所述延伸段之间形成所述挡板排气通道。
[0015]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所述第一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中 的每一个还包括至少一个横向挡板,所述至少一个横向挡板设置在所挡板排气通 道中,所述至少一个横向挡板横向于下部挡板的延伸段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横向 挡板上设有数个开口,以使得气态制冷剂能够通过。
[0016]如上所述的蒸发器,所述至少一个横向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并沿着挡板排气 通道的延伸方向布置,所两个横向挡板上的开口交错布置。
[0017]本申请中的蒸发器的降膜换热管组具有列数不同的两部分,其中上部换热管 组的列数大于下部换热管组的列数。在两部分换热管组之间设有再分配装置,以 使得下部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的能够获得足量的液态制冷剂流量。本申请中的降膜 换热管组的设置能够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制冷系统100的示意框图;
[0019]图2是图1中蒸发器130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0020]图3是图2中蒸发器的一个径向截面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中主分配装置330和部分降膜换热管组310示意图;
[0022]图5是图3中再分配装置350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3]图6是图3中再分配装置350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图7是本申请中蒸发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0025]图8A是图7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8B是图7中第一侧上部挡板下段的俯视图;
[0027]图9A是本申请中蒸发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0028]图9B是图8A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10A是本申请中蒸发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径向截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10B是图10A中横向挡板的俯视图;
[0031]图11是本申请中蒸发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 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
ꢀ“
上”、“下”、“左”、“右”、“内”、“外”、“顶”、“底”、“正”、“反”、“近端”、“远 端”、“横向”、“纵向”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1),所述壳体(201)具有容腔(305),所述容腔(305)具有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高度方向(H);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中的换热管沿着所述容腔(305)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容腔(305)的宽度方向(W)和高度方向(L)排布,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上方,其中,在所述容腔(305)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换热管组的列数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列数;第一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所述第一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在所述容腔(305)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相对的两侧,并沿着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外轮廓布置;再分配装置(350),所述再分配装置(350)设置在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之间,并且所述再分配装置(350)在所述容腔(305)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换热管挡板装置和第二侧换热管挡板装置连接,其中,所述再分配装置(350)沿着所述容腔(305)的长度方向(L)延伸以覆盖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下部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再分配装置(350)上设有数排孔,所述数排孔中的每一排孔沿着所述换热管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数排孔中的每排孔与第二换热管组中相应的一列换热管对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分别相对于所述容腔(305)的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中心分界面对称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宽度相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具有第一换热管组上部和第一换热管组下部,在所述容腔(305)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换热管组上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下部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缩小,第一换热管组下部的顶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上部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下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组的宽度相同。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腔(305)的宽度方向(W)上,所述再分配装置(350)上的数个孔的尺寸从所述再分配装置(350)的中间向两侧逐渐缩小。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换热管组(320),所述第三换热管组(320)位于所述容腔(3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秀平,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