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03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桩基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每个地区的土质并不完全理想,当桩基础设立在软土层中时,由于软土层自身的特质,软土层可能会产生松动,当软土层产生松动后桩基础容易下沉倾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在桩基础下沉倾斜的过程中,基桩容易受到偏载,从而产生裂痕,对桩基础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和底部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底板和支撑件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在软土层内的支撑力,可以有效的避免下沉,同时中置框架提高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基桩偏载,从而避免了裂痕的产生。从而避免了裂痕的产生。从而避免了裂痕的产生。

A pile foundation structure suitable for soft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桩基础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我们通常将桩基础中的桩称为基桩。
[0003]目前,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但是,每个地区的土质并不完全理想,当桩基础设立在软土层中时,由于软土层自身的特质,软土层可能会产生松动,当软土层产生松动后桩基础容易下沉倾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在桩基础下沉倾斜的过程中,基桩容易受到偏载,从而产生裂痕,对桩基础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每个地区的土质并不完全理想,当桩基础设立在软土层中时,由于软土层自身的特质,软土层可能会产生松动,当软土层产生松动后桩基础容易下沉倾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在桩基础下沉倾斜的过程中,基桩容易受到偏载,从而产生裂痕,对桩基础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和底部框架;
[0007]所述底板通过中置框架与顶板连接,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若干个依次可拆卸连接的支撑件;
[0008]所述支撑件包含有圆板、圆杆和环状凸台,所述圆杆的一端与圆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环状凸台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圆板的直径小于环状凸台的直径,所述圆杆的直径小于圆板的直径。
[0010]优选的,所述中置框架的内部中心处水平设置有中置板,所述中置板的四个拐角处均通过侧杆与中置框架的内壁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中置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通过固定板与中置框架的内壁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板与中置板的侧壁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中置板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贯穿中置板的中置杆,所述中置杆的一端与顶板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的顶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中置框架的顶部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贯穿中置框架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顶板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的顶部连接。
[0014]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底板、顶板和底部框架的设置,多个支撑件的依次连接,通过环状凸台可以有
效的避免在软土层内下沉,同时通过底板的设置,可以提高地面处的支撑力,因此,结合底板和支撑件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在软土层内的支撑力,可以有效的避免下沉,同时中置框架提高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基桩偏载,从而避免了裂痕的产生。
[0016]本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中置框架、中置板、中置杆和若干个支撑杆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多个支撑件的依次连接,通过环状凸台可以有效的避免在软土层内下沉,同时通过底板的设置,可以提高地面处的支撑力,因此,结合底板和支撑件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在软土层内的支撑力,可以有效的避免下沉,同时中置框架提高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基桩偏载,从而避免了裂痕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顶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底部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板;2、顶板;3、底部框架;4、中置框架;5、中置杆;6、中置板;7、支撑杆;8、横杆;9、侧杆;10、支撑件;101、圆板;102、圆杆;103、环状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参照图1

3,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包括底板1、顶板2和底部框架3;
[0025]底板1通过中置框架4与顶板2连接,底部框架3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若干个依次可拆卸连接的支撑件10;
[0026]支撑件10包含有圆板101、圆杆102和环状凸台103,圆杆102的一端与圆板10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环状凸台103的顶部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底板1、顶板2和底部框架3的设置,多个支撑件10的依次连接,通过环状凸台103可以有效的避免在软土层内下沉,同时通过底板1的设置,可以提高地面处的支撑力,因此,结合底板1和支撑件10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在软土层内的支撑力,可以有效的避免下沉,同时中置框架4提高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基桩偏载,从而避免了裂痕的产生。
[0027]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8]通过底板1、顶板2和底部框架3的设置,多个支撑件10的依次连接,通过环状凸台103可以有效的避免在软土层内下沉,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施工,是以高压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同时通过底板1的设置,可以提高地面处的支撑力,因此,结合底板1和支撑件10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在软土层内的支撑力,
可以有效的避免下沉,同时中置框架4提高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基桩偏载,从而避免了裂痕的产生。
[0029]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0030]可以大大提高在软土层内的支撑力,可以有效的避免下沉,同时中置框架4提高了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基桩偏载,从而避免了裂痕的产生。
[0031]进一步的,圆板101的直径小于环状凸台103的直径,圆杆102的直径小于圆板101的直径,具体的,通过环状凸台103的设置,环状凸台103的直径大可以在软土层内稳定支撑。
[0032]进一步的,中置框架4的内部中心处水平设置有中置板6,中置板6的四个拐角处均通过侧杆9与中置框架4的内壁连接,具体的,通过中置板6的设置,便于侧杆9的连接。
[0033]进一步的,中置板6的两侧均设置有横杆8,横杆8的一端通过固定板与中置框架4的内壁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板与中置板6的侧壁连接,具体的,通过横杆8的设置,提高中置框架4内部的连接强度。
[0034]进一步的,中置板6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贯穿中置板6的中置杆5,中置杆5的一端与顶板2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的顶部连接,具体的,通过中置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顶板(2)和底部框架(3);所述底板(1)通过中置框架(4)与顶板(2)连接,所述底部框架(3)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若干个依次可拆卸连接的支撑件(10);所述支撑件(10)包含有圆板(101)、圆杆(102)和环状凸台(103),所述圆杆(102)的一端与圆板(10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环状凸台(103)的顶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板(101)的直径小于环状凸台(103)的直径,所述圆杆(102)的直径小于圆板(101)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层的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框架(4)的内部中心处水平设置有中置板(6),所述中置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永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