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81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通过在追踪器本体上设置突出部,并在突出部设置横向设置的插孔,在插孔中间设置感应连接器,感应连接器的两侧设置有感应片;通过采用内置挠性条的缠绕棒插接在插孔,缠绕棒能够卷绕在自行车骨架上从而固定追踪器本体,缠绕棒插接在插孔时其挠性条两端会将感应连接器两侧的感应片连接起来形成感应回路,当缠绕棒在未接触追踪状态时被暴力拉扯,将会使得挠性条与感应片分离从而断开感应回路,由此实现追踪器本体的防拆报警和通知。而车主自己则可以通过在绑定的智能终端解除追踪状态再拆卸,实现追踪器的重复利用。实现追踪器的重复利用。实现追踪器的重复利用。

A recyclable GPS positioning tra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追踪器的
,特别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自行车丢失后找回的记录,车主通常会选择在自行车上设置基于GPS定位的追踪器,为了避免追踪器被暴力拆卸下来,在追踪器内设置防拆感应线,当追踪器被暴力拆除时,防拆感应线将被损坏,此时追踪器会立刻报警,并发送信号为绑定的智能终端。
[0003]防拆感应线都是一次性的,一旦被破坏就不可能恢复,为用户循环利用追踪器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能够反复拆卸安装,方便重复利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包括追踪器本体,以及用于将追踪器本体绑定在自行车骨架上的缠绕棒;所述追踪器本体内设置有GPS定位通讯板,其上部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具有横向设置的插孔,插孔的中间插接有感应连接器,所述感应连接器的两侧设置有感应片,感应片通过的电线连接在GPS定位通讯板上;
[0006]所述缠绕棒呈扁平条状,其内部设有由导电金属制造而成的挠性条,其两端的上、下表面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倒扣,所述插孔的上、下孔壁分别设置供倒扣扣入的凹槽与凹孔,所述缠绕棒缠入所述插孔内通过倒扣与凹槽和凹孔卡合锁紧,并将所述感应连接器的两个感应片连接起来形成感应回路。
[0007]可选地,所述缠绕棒端部上、下表面的倒扣分别为四个。
[0008]可选地,所述缠绕棒的缠绕部的下表面设置有磁性吸附件。
[0009]可选地,所述磁性吸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列的卡槽,每一卡槽内设置有铷磁铁块。
[0010]可选地,所述磁性吸附件为橡胶磁条。
[00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通过在追踪器本体上设置突出部,并在突出部设置横向设置的插孔,在插孔中间设置感应连接器,感应连接器的两侧设置有感应片;通过采用内置挠性条的缠绕棒插接在插孔,缠绕棒能够卷绕在自行车骨架上从而固定追踪器本体,缠绕棒插接在插孔时其挠性条两端会将感应连接器两侧的感应片连接起来形成感应回路,当缠绕棒在未接触追踪状态时被暴力拉扯,将会使得挠性条与感应片分离从而断开感应回路,由此实现追踪器本体的防拆报警和通知。而车主自己则可以通过在绑定的智能终端解除追踪状态再拆卸,实现追踪器的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一实施例中缠绕棒的剖视图;
[0017]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表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0]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
[0021]如图1

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GPS定位追踪器包括追踪器本体101,以及用于将追踪器本体101绑定在自行车骨架201上的缠绕棒102。追踪器本体101内设置有GPS定位通讯板103,其上部具有突出部101a,该突出部101a具有横向设置的插孔(未图示),插孔的中间插接有感应连接器104,感应连接器104的两侧设置有感应片1041,感应片1041通过的电线1042连接在GPS定位通讯板103上。
[0022]缠绕棒102为扁平棒,其主体由硅胶材料制造而成,内部设有由导电金属制造而成的挠性条1021。缠绕棒102中部为缠绕部102a,缠绕部102a两端为连接部102b,连接部102b的端部为插接部,插接部的上下表面设有多个沿插接部长度方向设置的倒扣102c。在插孔的上、下孔壁分别设置供倒扣102c扣入的凹槽101c与凹孔101d。
[0023]安装时,可将缠绕棒102的第一端插入在插孔右孔内,使得缠绕棒102右端露出的挠性条1021与感应连接器104右侧的感应片1041形成接触电连接;而后,再将缠绕棒102的缠绕部102a卷绕在自行车固定上,并将缠绕棒102的第二端插接在插孔的左孔内,使得缠绕棒102左端露出的挠性条1021压在感应连接器104左侧的感应片1041上,从而形成完整的右侧感应片1041和左侧感应片1041形成完成的感应回路。
[0024]当外人用暴力拉扯缠绕棒102时,追踪器本体101就会发出报警并通知车主;而用户需要卸下追踪器时,可在智能终端先解除追踪状态再用力将缠绕棒102从追踪器本体101内拔出即可。当需要再次使用时,将追踪器重新安装在自行车骨架201上后,在智能终端重新开启追踪器的追踪模式。
[00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追踪器本体101上设置突出部101a,并在突出部101a设置横向设置的插孔,在插孔中间设置感应连接器104,感应连接器104的两侧设置有感应片1041;通过采用内置挠性条1021的缠绕棒102插接在插孔,缠绕棒102能够卷绕在自行车骨架201
上从而固定追踪器本体101,缠绕棒102插接在插孔时其挠性条1021两端会将感应连接器104两侧的感应片1041连接起来形成感应回路,当缠绕棒102在未接触追踪状态时被暴力拉扯,将会使得挠性条1021与感应片1041分离从而断开感应回路,由此实现追踪器本体101的防拆报警和通知。而车主自己则可以通过在绑定的智能终端解除追踪状态再拆卸,实现追踪器的重复利用。
[0026]为避免挠性条1021与感应片1041的接触意外断开而发生误报,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四个倒扣102c,以确保缠绕棒102能够通过倒扣102c有效地锁紧在插孔内。
[0027]在本实施例中,在缠绕棒102的缠绕部102a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架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GPS定位追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追踪器本体,以及用于将追踪器本体绑定在自行车骨架上的缠绕棒;所述追踪器本体内设置有GPS定位通讯板,其上部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具有横向设置的插孔,插孔的中间插接有感应连接器,所述感应连接器的两侧设置有感应片,感应片通过的电线连接在GPS定位通讯板上;所述缠绕棒呈扁平条状,其内部设有由导电金属制造而成的挠性条,其两端的上、下表面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倒扣,所述插孔的上、下孔壁分别设置供倒扣扣入的凹槽与凹孔,所述缠绕棒缠入所述插孔内通过倒扣与凹槽和凹孔卡合锁紧,并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鸿立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