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584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包括一个第一砼板、两个第二砼板以及两个端部竖板;每一所述端部竖板呈等腰梯形,两个端部竖板分别垂向设置于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且所述端部竖板的底边与建筑顶层的梁浇筑一体;所述第一砼板和第二砼板分别呈矩形;所述第一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部竖板的顶端浇筑一体;每一所述第二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部竖板的腰部浇筑一体;每一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与第一砼板的侧面浇筑一体,且每一第二砼板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与建筑顶层的梁浇筑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较大的范围内提高室内净空,获得通透宽敞、美观大方的屋盖。美观大方的屋盖。美观大方的屋盖。

Large span reinforced concrete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

技术介绍

[0002]屋盖是房屋最上层的覆盖物,由屋面和支撑结构组成。屋盖的围护作用是防止自然界雨、雪和风沙的侵袭及太阳辐射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屋顶上部的荷载,包括风雪荷载、屋顶自重及可能出现的构件和人群的重量,并把它传给下部梁、柱或墙体。因此,对屋盖的要求是坚固耐久,为达到结构强度要求,往往需要在屋盖下方设置梁,以对屋盖进行支撑。
[0003]在许多单层房屋或多层房屋的顶层,同时存在着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对于用于多人聚集的空间,需要设置面积、跨度较大的房间,相应地,其所需要的净空也相对较高。然而在很多混凝土民用建筑中,由于用于支撑屋盖的梁的存在,以及顶棚为相同高度的平面,导致屋盖下方的大面积空间的净空高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民用建筑中用于支撑屋盖的梁、平面顶棚影响净空的问题,提供一种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应用于建筑顶层的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上方,所述屋盖包括一个第一砼板、两个第二砼板以及两个端部竖板;
[0006]每一所述端部竖板呈等腰梯形,两个所述端部竖板分别垂向设置于所述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且所述端部竖板的底边与建筑顶层的梁浇筑一体;
[0007]所述第一砼板和第二砼板分别呈矩形;所述第一砼板的宽度与所述端部竖板的顶端的长度相适配,且所述第一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部竖板的顶端浇筑一体;每一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与所述端部竖板的腰部的长度相适配,且每一所述第二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部竖板的腰部浇筑一体;每一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与第一砼板的侧面浇筑一体,且每一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与建筑顶层的梁浇筑一体。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建筑顶层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且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顶部具有屋盖内侧边梁,所述端部竖板和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与框架结构的屋盖边梁浇筑一体。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建筑顶层采用砌体结构,且所述砌体结构的墙的顶端具有圈梁,所述端部竖板和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与所述圈梁浇筑一体。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屋盖还包括两个水平侧板,每一所述水平侧板与一个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浇筑一体。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竖板的腰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45度。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砼板的宽度大于第二砼板的宽度,且每一所述水平侧板宽度不小于第二砼板宽度的二分之一。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砼板和第二砼板的厚度相同。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砼板和第二砼板的厚度取值为所述第一砼板的宽度的二十五分之一至三十分之一,且每一所述水平侧板的宽度不小于第二砼板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长度和宽度之比为2:1~1.5:1。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宽度为12~18米。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上方采取拱式无梁混凝土折板结构,可在较大的范围内提高室内净空,获得通透宽敞、美观大方的屋盖。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及受力分析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弯矩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中第二砼板的端部力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的结构示意图,该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可应用于建筑顶层(例如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顶楼)的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上方,上述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具体可以为建筑中的会议厅、运动空间等。通常,上述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长、宽比不大于2,例如为2:1至1.5:1,且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宽度在12~18米之间。
[0024]本实施例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包括一个第一砼板21、两个第二砼板22以及两个端部竖板23。上述第一砼板21、两个第二砼板22以及两个端部竖板23均采用砼现浇而成,且各处的尺寸、所配钢筋数量等符合力学性能要求。根据力学性能要求计算第一砼板21、两个第二砼板22以及两个端部竖板23的尺寸、配筋数量属于本领域的习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25]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端部竖板23呈等腰梯形,且端部竖板23的底边与梁12(该梁12的长与等腰梯形的底边的长相等)相接。该两个端部竖板23分别垂向设置于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并分别沿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端部竖板23的底边与建筑顶层的梁12浇筑一体。具体地,端部竖板23的底边和顶边水平设置,且底
边位于下方、顶边位于上方。端部竖板23与建筑的其他部分的一体浇筑方式属于本领域的习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26]第一砼板21和第二砼板22分别呈矩形,其中,第一砼板21的宽度与端部竖板23的顶端的长度相适配,且该第一砼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部竖板23的顶端浇筑一体;每一第二砼板22的宽度与端部竖板23的腰部的长度相适配,且每一第二砼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端部竖板23的腰部浇筑一体;每一第二砼板22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与第一砼板21的侧面浇筑一体,且每一第二砼板22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与建筑顶层的梁12浇筑一体,端部竖板23支撑第一砼板21和第二砼板22,其下方连接梁12。第一砼板21和第二砼板22与建筑的其他部分的一体浇筑方式属于本领域的习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27]上述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可应用于框架结构的建筑中,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建筑顶层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即建筑顶层(或整个建筑)包括框架结构柱11和框架结构梁,其中框架结构梁包括屋盖内侧边梁;相应地,端部竖板23和第二砼板22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与框架结构的屋盖内侧边梁浇筑一体。
[0028]此外,上述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可应用于砌体结构的建筑中,即建筑顶层(或整个建筑)采用砌体结构,且砌体结构的墙的顶端具有屋盖内侧圈梁,相应地,端部竖板23和第二砼板22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与该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应用于建筑顶层的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屋盖包括一个第一砼板、两个第二砼板以及两个端部竖板;每一所述端部竖板呈等腰梯形,两个所述端部竖板分别垂向设置于所述大跨度平面矩形空间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且所述端部竖板的底边与建筑顶层的梁浇筑一体;所述第一砼板和第二砼板分别呈矩形;所述第一砼板的宽度与所述端部竖板的顶端的长度相适配,且所述第一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部竖板的顶端浇筑一体;每一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与所述端部竖板的腰部的长度相适配,且每一所述第二砼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部竖板的腰部浇筑一体;每一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与第一砼板的侧面浇筑一体,且每一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与建筑顶层的梁浇筑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顶层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且所述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顶部具有屋盖内侧边梁,所述端部竖板和所述第二砼板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与框架结构的屋盖内侧边梁浇筑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顶层采用砌体结构,且所述砌体结构的墙的顶端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清华苑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