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钻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333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钻杆,包括有气动装置、立钻轴装置及密封装置,密封装置至少包括有第一密封圈,气动装置包括有第一套筒、第一气咀及第二气咀;第一套筒的内部中空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气体通道,第一气咀设置于第一套筒的顶部,第二气咀设置于第一套筒的顶部,立钻轴装置包括气缸活塞、第二套筒及旋转钻轴,气缸活塞及第二套筒均设置于第一套筒的内部,第二套筒套设于旋转钻轴上,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气缸活塞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立钻轴装置在第二套筒的内部滑动进而实现伸长及复位的动作,避免了密封装置在气压的作用下抱紧旋转钻轴,旋转钻轴能够达到预期转速,提高了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易于产品组装,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A pneumatic drill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钻杆


[0001]本技术涉及木工排钻设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钻杆。

技术介绍

[0002]多个钻杆采用排列设置的方式安装在排钻上并用来对门板、箱板等木材质的板件进行加工。
[0003]然而,现有的气动钻杆一般将密封圈套设在旋转钻轴上,气动钻杆的内部通气后,其套筒内部的腔体充满气体,密封圈在气压的作用下会抱紧旋转钻轴,这样一来旋转钻轴会增加阻力,导致旋转钻轴达不到预期的转速,使得加工出来的板件误差较大,并且抱紧后的密封圈与旋转钻轴的摩擦力加大,密封圈容易受到磨损,进一步降低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导致后期排钻设备的维护成本较高。
[0004]而且由于气动钻杆是紧密排列在排钻上的,并且有上下两个腔体需要对应上下组装两个气咀,在安装时相邻两个气动钻杆需要给上下两个气咀间隔一定的安装位置,在多个启动钻杆组装时很难既要满足紧密排列又要给气咀间隔一定的安装位置,使得产品组装较为繁琐。
[0005]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气动钻杆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气动钻杆。
[0007]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气动钻杆,包括有气动装置、立钻轴装置及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至少包括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气动装置包括有第一套筒、第一气咀及第二气咀;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中空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气体通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气体通道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气咀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气咀与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气咀设置于第一套筒的顶部,所述第二气咀设置于第一套筒的顶部;所述立钻轴装置包括气缸活塞、第二套筒及旋转钻轴,所述气缸活塞及第二套筒均设置于第一套筒的内部,所述气缸活塞位于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所述气缸活塞固定安装于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旋转钻轴上;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气缸活塞上,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起到气缸活塞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的密封作用。
[0009]气动钻杆的工作原理为,旋转钻轴在第二套筒内并相对于第二套筒旋转,加工板件时,气动装置启动,第一气咀与第一腔体保持通畅,第二气咀与气体通道保持通畅,气体通道与第二腔体保持通畅,第二气咀暂停通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从第一气咀通入并充满第一腔体,由于压缩气体的气压在第一腔体内的作用,第一腔体的体积变大,同时第二腔体的体积变小,通过压缩气体的在第一腔体的作用进而推动立钻轴装置的气缸活塞,气缸活塞带动第二套筒及旋转钻轴一同相对于第一套筒滑动并实现立钻轴装置伸长的动作,此时在第二腔体和气体通道内的剩余气体通过第二气咀排出;
[0010]当某个工序加工完成后,第一气咀暂停通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从第二气咀进入气体通道,并通过气体通道充满第二腔体,由于压缩气体的气压在第二腔体内的作用,第二腔体的体积变大,同时第一腔体的体积变小,通过压缩气体的在第二腔体的作用进而推动第二套筒,由第二套筒带动气缸活塞和转转钻轴相对于第一套筒并往伸长时的相反方向滑动,进而完成立钻轴装置复位的动作;在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的体积变化的过程中,全程均由密封装置的第一密封圈在气缸活塞上起到密封作用,以便于防止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发生气流流通的情况。
[0011]所述气体通道从第一套筒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一直延伸至顶部,所述气体通道具有通气孔,通过所述通气孔使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在第一气咀与第一腔体的连通处具有用于起到气流缓冲作用的弧形凹缺。
[0012]通过通气孔的设置能够使气体通道与第二腔体连通,以用于将气体通道内的压缩气体通过通气孔通入第二腔体内,气体通道延伸至第一套筒的顶部,以便于将第二气咀设置在第一套筒的顶部;当压缩气体从第一气咀处通入时,弧形凹缺的设置能够起到气流缓冲的作用,以用于防止高流速的压缩气体对气缸活塞造成冲击损伤,进一步延长了气缸活塞的使用寿命。
[0013]气动钻杆还包括有封套,所述封套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所述封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封套具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位置与所述气体通道的位置相对应。
[0014]封套以用于进一步密封第一套筒,在第一套筒与封套的组装过程中,定位凹槽的设置能够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优化产品组装工序。
[0015]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密封圈及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所述封套上,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起到封套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的密封作用;所述第三密封圈安装于所述封套上,所述第三密封圈用于起到封套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的密封作用。
[0016]第二密封圈以用于密封封套与第一套筒之间的配合,第三密封圈以用于密封封套与第二套筒之间的配合,上述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的设置即使在气压的作用下也不会抱紧旋转钻轴,进一步避开了传统密封装置对旋转钻轴旋转时的阻力。
[0017]气动钻杆还包括有定位钢球,所述定位钢球镶嵌于所述定位凹槽上,并用于起到密封气体通道的作用。
[0018]定位钢球镶嵌于定位凹槽的设置除了能够在组装时起到定位的作用,定位钢球还能进一步密封气体通道,防止气体通道内的压缩气体从封套上泄漏。
[0019]气动钻杆还包括有减震环、感应磁环及活塞导向环,所述减震环镶嵌安装于所述气缸活塞的顶部,所述感应磁环及活塞导向环均套设于所述气缸活塞上。
[0020]立钻轴装置复位时,减震环的设置能够减缓气缸活塞顶住第一腔体顶部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了气缸活塞的使用寿命;感应磁环的设置能够通过外界的感应设备清楚知道在立钻轴装置复位时有没有精准回复到相应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立钻轴装置复位的精密性;立钻轴装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上下滑动的过程中,活塞导向环能够引导其滑动轨迹,进一步防止滑动时出现偏移的情况。
[0021]所述旋转钻轴具有顶端部及中端部,所述顶端部位于中端部的上方,所述顶端部与气缸活塞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中端部具有部分区域沿旋转钻轴的径向方向向外凸起并形
成凸起部。
[0022]凸起部的设置以用于支撑平面轴承;在加工板件时,旋转钻轴会受到板件的反作用力而顶住旋转钻轴,旋转钻轴会有在精度范围内微小的向上位移动作,间隙的设置能够预留出旋转钻轴在向上位移时的空间。
[0023]气动钻杆还包括有转动轴承、平面轴承及硬质导向环,所述转动轴承套设于顶端部上;所述平面轴承套设于中端部上,所述平面轴承的一端顶在第二套筒的底部,所述平面轴承的另一端顶在所述凸起部上;所述硬质导向环安装于所述封套内,所述硬质导向环设置于所述封套与第二套筒之间。
[0024]旋转钻轴旋转时,转动轴承及加硬导向环能够起到稳定旋转的作用,进一步保证旋转钻轴旋转时的精度,并且基于转动轴承的设置使得旋转转轴能够更好地相对于第二套筒旋转;当旋转钻轴受到板件的反作用力而顶住旋转钻轴时,平面轴承的设置能够减缓旋转转轴顶住第一套筒时的旋转摩擦,进一步减缓零部件之间的摩擦损耗。
[0025]气动钻杆还包括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管件及传动齿轮,所述传动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钻杆,包括有气动装置、立钻轴装置及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至少包括有第一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装置包括有第一套筒、第一气咀及第二气咀;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中空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气体通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气体通道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气咀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气咀与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气咀设置于第一套筒的顶部,所述第二气咀设置于第一套筒的顶部;所述立钻轴装置包括气缸活塞、第二套筒及旋转钻轴,所述气缸活塞及第二套筒均设置于第一套筒的内部,所述气缸活塞位于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所述气缸活塞固定安装于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旋转钻轴上;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气缸活塞上,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起到气缸活塞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的密封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从第一套筒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一直延伸至顶部,所述气体通道具有通气孔,通过所述通气孔使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在第一气咀与第一腔体的连通处具有用于起到气流缓冲作用的弧形凹缺。3.如权利要求2所述气动钻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封套,所述封套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所述封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封套具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位置与所述气体通道的位置相对应。4.如权利要求3所述气动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密封圈及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照友胡高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正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