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32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床,包括机床主体、工作台、第一测量装置、若干个夹具及控制装置。工作台设置于机床主体,工作台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作面,工作台设置有第一定位板及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具有与工作面垂直的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板具有与工作面垂直的第二定位面,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板相互垂直,第一定位面及第二定位面用于抵接定位工件;第一测量装置设置于机床主体;夹具设置于工作台或机床主体,夹具用于夹紧工件;控制装置与第一测量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床,可以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机床加工工件前的准备时间,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

A machine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


[0001]本技术涉及机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床。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些机床,其工作台上相邻设置有两个挡板,挡板上具有定位面,定位面用于与工件抵接,机床以两个挡板的定位面及工作台的工作面三者的交点作为工件的加工原点,进行加工。不过,由于该交点位于工件的边缘,以该交点作为加工原点,将导致某道工序的加工误差往工件远离挡板的一侧累积,容易导致加工误差超出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机床,可以避免机床加工工件时加工误差在工件某一侧累积,提高产品合格率。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机床,包括机床主体、工作台、第一测量装置、若干个夹具及控制装置。所述工作台设置于所述机床主体,所述工作台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作面,所述工作台设置有第一定位板及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具有与所述工作面垂直的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板具有与所述工作面垂直的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定位面及所述第二定位面用于抵接定位工件;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床主体;所述夹具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或所述机床主体,所述夹具用于夹紧工件;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测量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工件背离所述工作面的表面的位置或者该表面与所述工作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工件背离所述第一定位面的表面的位置或者该表面与所述第一定位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工件背离所述第二定位面的表面的位置或者该表面与第二定位面之间的距离。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工件放置到工作台的工作面上并使第一定位面及第二定位面抵接工件,即可完成对工件的定位,然后夹具夹紧工件,如此,工件的装夹简单方便,用时较少;工作面、第一定位面位置及第二定位面的位置是确定的,完成工件装夹后,控制装置利用第一测量装置可以测量得到工件背离所述工作面的表面、工件背离第一定位面的表面及工件背离第二定位面的表面三者的位置,或者控制装置利用第一测量装置可以测量得到工件背离所述工作面的表面与工作面之间相对距离、工件背离第一定位面的表面与第一定位面之间的相对距离、工件背离第二定位面的表面与第二定位面之间的距离,进而控制装置可以计算得到一个坐标点,该坐标点位于工件中间位置或中心位置,以该坐标点作为加工原点,可以避免机床加工工件时加工误差在工件某一侧累积,减少出现加工误差超出工艺要求的情况,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上述设置,工件的装夹简单快捷,完成装夹工件后,机床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自动确定加工原点,省去通过人工对刀确定加工原点的操作,如此,可以减少机床加工工件前的准备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床主体具有机头组件,所述机头组件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机头组件电连接,所述机头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工作台前后、上下及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测量装置包括一个测量模块,所述测量模块安装于所述机头组件。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测量模块包括第一电极,所述工作台作为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工作台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工件接触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能够产生信号。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测量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及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头组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安装板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安装板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作面,所述第一电极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机头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二测量装置,所述第二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第一电极的位置。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床主体包括底座、安装梁及滑座,所述工作台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安装梁下端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滑座可左右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梁,所述机头组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滑座,所述安装梁与所述滑座之间设置有第三测量装置,所述第三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滑座的位置,所述滑座与所述机头组件之间设置有第四测量装置,所述第四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机头组件的位置。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梁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工作台可前后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工作台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机床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五测量装置,所述第五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工作台的位置。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头组件包括安装座及用于安装刀具的主轴,所述安装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座,所述主轴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刀库,所述刀库安装于所述工作台。
[00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机床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示出的一种机床的爆炸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底座110、安装梁120、滑座130、机头组件140、安装座141、主轴142、第二驱动装置150、第三驱动装置160、第四驱动装置170、工作台200、工作面210、第一定位板220、第二定位板230、测量模块300、第一电极310、第一驱动装置320、安装板330、刀库500、工件6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2]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根据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主体;工作台(200),设置于所述机床主体,所述工作台(200)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600)的工作面(210),所述工作台(200)设置有第一定位板(220)及第二定位板(230),所述第一定位板(220)具有与所述工作面(210)垂直的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板(230)具有与所述工作面(210)垂直的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板(230)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定位面及所述第二定位面用于抵接定位工件(600);第一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床主体;若干个夹具,设置于所述工作台(200)或所述机床主体,所述夹具用于夹紧工件(600);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测量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工件(600)背离所述工作面(210)的表面的位置或者该表面与所述工作面(210)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工件(600)背离所述第一定位面的表面的位置或者该表面与所述第一定位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工件(600)背离所述第二定位面的表面的位置或者该表面与第二定位面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主体具有机头组件(140),所述机头组件(140)位于所述工作台(200)上方,所述机头组件(140)能够相对所述工作台(200)前后、上下及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测量装置包括一个测量模块(300),所述测量模块(300)安装于所述机头组件(1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块(300)包括第一电极(310),所述工作台(200)作为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310)及所述工作台(200)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310)与工件(600)接触时,所述第一电极(310)与所述工作台(200)之间能够产生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测量模块(300)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20)及安装板(33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20)安装于所述机头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才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亚力菲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