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8~58支三元杂交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900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48~58支三元杂交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方法,其以威宁绵羊为母本,与中国美利奴羊公羊进行二元杂交,生产出“中威”二元一代杂交羊;“中威”二元一代杂交母羊与考力代公羊进行杂交,生产出“考中威”三元一代杂交羊;“考中威”三元一代杂交公、母羊交配,横交固定,生产出“考中威”零世代三元杂交羊,即得到48~58支三元杂交半细毛羊新品种。该新品种毛肉兼用,被毛白色,公、母羊均无角;成年羊剪毛量4~6千克,毛丛长度9~17cm,羊毛主体细度48~58支,净毛率60%~70%,油汗适中;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70~75kg、50~55kg、周岁羊体重分别为45~50kg、35~40kg;成年羊屠宰率为50%~55%,周岁羊屠宰率为46%~49%。产羔率105%~118%。105%~118%。105%~118%。

A new breed breeding method of 48 ~ 58 ternary hybrid semi fine wool shee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8~58支三元杂交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遗传育种
,具体的说是一种48~58支三元杂交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方法;利用地方品种威宁绵羊耐粗饲、抗病力强、抗逆性好等优良特点,和国内细毛羊品种中国美利奴羊、国外半细毛羊品种考力代绵羊进行的三元杂交培育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球半细毛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南美洲和中国等,中国有半细毛羊3000余万只,生产半细毛10余万t。新西兰有3000余万只绵羊,细毛羊仅占7%,在每年的17万t羊毛产量中,80%的纤维都在37um左右。南美洲的半细毛羊数量大概在5700万只,毛肉兼用的半细毛羊占50%以上。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从2002年起国内纺织工业对半细毛的需求明显上升,除了加工羊毛被、查尔瓦等用品外,仅羊毛机制地毯年产量就超过2万t。同时,羊肉的消费需求也在日益增长,随着全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羊肉的消费已从原来的季节性消费向日常食品消费转变,随着夜间经济和外卖餐饮的发展,羊肉消费更显得活跃。2012年我国羊肉产量为404.5万吨,需求量为416.4万吨,供需缺口为11.9万吨;至2020年供需缺口扩大至36.5万吨。羊毛、羊肉国内外市场需求较大,显得我们的毛肉兼用、专门化肉用绵羊品种不足,需要不断探索利用地方品种资源创新培育新品种。在品种利用方面,不同品种的两代羊进行杂交,子代产肉量比父母代平均提高12%,繁殖率提高15%。开展二元、三元经济杂交,是提高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方式,也能有效提高繁殖力。
[0003]威宁绵羊为粗毛羊,分布于贵州省毕节市的威宁县、赫章县、纳雍县、七星关区及织金县等地,主要饲养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高寒山区生态环境条件下,有着与山羊相似的生活习性,攀爬能力强,采食性能广,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抗逆性好、游走能力强等优良特点;但缺点是生长速度慢,屠宰率低,产羔率低,异质毛被且少弯曲少油汗,头、颈及四肢下部有不同程度的黑色、黄褐色斑点,这就出现保种价值高而实际养殖效益低的情况,已不符合现代畜牧养殖发展对品种的要求。所以,挖掘威宁绵羊优良特点,以威宁绵羊为基础母本,培育新品种解决“卡脖子”种业问题,同时弥补威宁绵羊生产性能的不足。现将原始品种威宁绵羊生长性能、肉用性能、毛用性能、繁殖性能水平展示如下(见表1~5):
[0004](1)威宁绵羊生长性能水平,主要体现于6月龄、周岁、成年羊体尺体重水平,见表1;
[0005]表1威宁绵羊生长性能表
[0006][0007](2)威宁绵羊肉用性能,主要体现于6月龄、周岁、成年羊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水平,见表2;
[0008]表2威宁绵羊肉用性能表
[0009][0010](3)威宁绵羊毛用性能,主要体现于羊毛细度、毛丛长度、剪毛量水平,见表3;
[0011]表3威宁绵羊毛用性能表
[0012][0013][0014]注:表3中,羊毛长度是12个月内仅剪毛3次的平均值,剪毛量是12个月内仅剪毛3次的总量。
[0015](4)威宁绵羊繁殖性能,主要体现于发情周期、性成熟时间、适于配种时间、产羔率水平,见表4。
[0016]表4威宁绵羊繁殖性能表
[0017]性别发情周期性成熟时间适于配种时间产羔率公羊-8~10月龄12~18月龄-母羊14~21天6~8月龄10~12月龄97.14%~105.26%

技术实现思路

[001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48~58支三元杂交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方法,以威宁绵羊为母本,主要是挖掘地方品种威宁绵羊耐粗饲、抗病性好、抗逆性强、肉质细嫩的优良特点,并保证了后代适应高寒高湿气候环境;引入细毛羊作为中间父本主要是生产出羊毛细
度介于粗毛和细毛之间的二元杂交半细毛羊后代,使被毛同质化;引入半细毛羊作为终端父本主要是使三元杂交后代的半细毛进一步同质化及提高羊毛长度和肉用性能,最后育成适合高寒高湿山区舍饲和放牧的优质半细毛羊品种。
[0019]本专利技术的杂交步骤如下:
[0020]a.选择体格健康的威宁绵羊为母本,与中国美利奴羊公羊为父本进行二元杂交,生产出“中威”二元一代杂交羊;
[0021]b.选择a步骤所生产的健康的“中威”二元一代杂交母羊为母本,与考力代绵羊公羊为父本进行杂交,生产出“考中威”三元一代杂交羊;
[0022]c.选择b步骤生产的“考中威”三元一代健康公母羊交配,横交固定,生产出“考中威”零世代三元杂交羊,即得到48~58支三元杂交半细毛羊新品种。
[0023]进一步,所述的杂交采用自然交配方法。
[0024]进一步,所述的杂交采用人工授精方法。
[0025]进一步,所述的威宁绵羊母羊、中国美利奴羊公羊、考力代绵羊公羊、“中威”杂交母羊、“考中威”杂交公母羊的选种选配。
[0026]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路是因为地方品种威宁绵羊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抗逆性好、行走能力强、肉质细嫩等优良特点,以及生长速度慢、产羔率低、异质毛被且少弯曲少油汗和头、羊毛细度32~46支、颈和四肢下部有黑色、黄褐色斑点等低产因素导致养殖效益低的缺点,旨在扬长避短开展地方品种资源创新培育新品种;选择中国美利奴羊作为中间父本,主要基于其羊毛细度64~70支,利于提高与威宁绵羊杂交生产出的后代的羊毛细度及被毛同质化,并且剪毛量高(成年公羊16~18kg、母羊6.41kg),羊毛长度适中(9~12cm),母性强;选择考力代绵羊作为终端父本,主要基于其原产地新西兰气候条件与我国南方相似,其羊毛细度50~56支、长度12~14cm,适应于南方高寒高湿地区气候条件,具有早熟、产肉(成年羊屠宰率52%)和产毛性能好的特点。
[002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的48~58支三元杂交半细毛羊新品种,其生产性能水平如下:
[0028]⑴
生长性能
[0029]2018年10月20

24日,农业农村部种羊及羊毛羊绒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乌鲁木齐)专家到现场测定,采用测杖、皮尺等测量工具对新培育的48~58支半细毛羊588只进行体尺体重测定。其生长性能指标见表5。
[0030]表5 48~58支半细毛羊新品种生长性能表
[0031][0032]⑵
产毛性能
[0033]2018年对该品种核心群测定,羊毛细度,成年公羊56支占57.29%、58支占
37.50%,母羊56支占62.13%、58支占29.17%羊,主体细度为48~58支;羊毛长度成年公、母羊分别为12.92
±
1.50cm、11.93
±
1.62cm;剪毛量成年公、母羊分别为6.62
±
0.66kg、4.83
±
1.16kg。羊毛细度育成公羊56支占61.68%、58支占31.78%,育成母羊56支占71.16%、58支占22.33%,羊毛主体细度为48~58支;羊毛长度育成公、母羊分别为14.3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8~58支三元杂交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杂交步骤如下:a.选择体格健康的威宁绵羊为母本,与中国美利奴羊公羊为父本进行二元杂交,生产出“中威”二元一代杂交羊;b.选择a步骤所生产的健康的“中威”二元一代杂交母羊为母本,与考力代绵羊公羊为父本进行杂交,生产出“考中威”三元一代杂交羊;c.选择b步骤生产的“考中威”三元一代杂交公母羊交配,横交固定,生产出“考中威”零世代三元杂交羊,即得到48~58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德荣周大荣彭华郭振刚王中贵吴瑛廖加法刘其昌吴萍吴蕊汝马金萍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新乌蒙生态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