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腐蚀阻燃型电池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962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耐腐蚀阻燃型电池膜,包括有PP基层、加强层、第一耐高温层、第二耐高温层、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第一耐腐蚀层、第二耐腐蚀层、第一保护层以及第二保护层。通过设置有第一耐腐蚀层和第二耐腐蚀层使得电池膜具备耐腐蚀性,使得电池膜长期处于电解液中也不会被电解液腐蚀,避免电解液漏液的现象发生,保证锂电池可继续正常工作,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再配合设置有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当锂电池内部短路导致有火花的产生,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有效防止电池膜在火花影响下燃烧,避免锂电池出现损坏甚至爆炸,使锂电池的使用更加安全。锂电池的使用更加安全。锂电池的使用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腐蚀阻燃型电池膜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耐腐蚀阻燃型电池膜。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工作温度宽、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等特点,已经成为21世纪绿色电池的主要选择之一。锂离子电池现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动力电池领域,电力电网、工业储能、家庭储能和通信储能等储能领域和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移动电源等3C数码领域。在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隔膜的主要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此外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隔膜材质是不导电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电池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电池的种类不同,采用的隔膜也不同。
[0003]现有的锂电池隔膜不具备耐腐蚀性能,在锂电池工作的过程中,容易被电解液腐蚀,导致电解液漏液,从而使得锂电池损坏,不能继续使用,同时,现有的锂电池隔膜也不具备阻燃性,当锂电池内部短路导致有火花的产生,不具备阻燃性的锂电池隔膜容易在火花影响下燃烧,从而引起锂电池的损坏甚至爆炸,使得锂电池的使用不安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锂电池隔膜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耐腐蚀阻燃型电池膜,其与现有的锂电池隔膜相比,其具有耐刺穿性能和耐候性,有助于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耐腐蚀阻燃型电池膜,包括有PP基层、加强层、第一耐高温层、第二耐高温层、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第一耐腐蚀层、第二耐腐蚀层、第一保护层以及第二保护层;该加强层叠设复合在PP基层的上表面;该第一耐高温层叠设复合在加强层的上表面;该第二耐高温层叠设复合在PP基层的下表面;该第一阻燃层叠设复合在第一耐高温层的上表面;该第二阻燃层叠设复合在第二耐高温层的下表面;该第一耐腐蚀层叠设复合在第一阻燃层的上表面;该第二耐腐蚀层叠设复合在第二阻燃层的下表面;该第一保护层叠设复合在第一耐腐蚀层的上表面;该第二保护层叠设复合在第二耐腐蚀层的下表面。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强层为TPU材质,其厚度为43μm。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均为有机硅树脂材质,第一耐高温层的厚度和第二耐高温层的厚度均为17μm。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均为聚四氟乙烯材质,第一阻燃层的厚度和第二阻燃层的厚度均为27μm。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耐腐蚀层和第二耐腐蚀层均为聚全氟乙丙烯材质,第一耐腐蚀层的厚度和第二耐腐蚀层的厚度均为37μm。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为ABS材质,第一保护层的厚度和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均为29μm。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3]通过设置有第一耐腐蚀层和第二耐腐蚀层使得电池膜具备耐腐蚀性,使得电池膜长期处于电解液中也不会被电解液腐蚀,避免电解液漏液的现象发生,保证锂电池可继续正常工作,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再配合设置有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当锂电池内部短路导致有火花的产生,第一阻燃层和第二阻燃层有效防止电池膜在火花影响下燃烧,避免锂电池出现损坏甚至爆炸,使锂电池的使用更加安全。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0016]附图标识说明:
[0017]10、PP基层
ꢀꢀꢀꢀꢀꢀꢀꢀꢀꢀꢀꢀꢀꢀ
20、加强层
[0018]31、第一耐高温层
ꢀꢀꢀꢀꢀꢀꢀꢀ
32、第二耐高温层
[0019]41、第一阻燃层
ꢀꢀꢀꢀꢀꢀꢀꢀꢀꢀ
42、第二阻燃层
[0020]51、第一耐腐蚀层
ꢀꢀꢀꢀꢀꢀꢀꢀ
52、第二耐腐蚀层
[0021]61、第一保护层
ꢀꢀꢀꢀꢀꢀꢀꢀꢀꢀ
62、第二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PP基层10、加强层20、第一耐高温层31、第二耐高温层32、第一阻燃层41、第二阻燃层42、第一耐腐蚀层51、第二耐腐蚀层52、第一保护层61以及第二保护层62。
[0023]该加强层20叠设复合在PP基层10的上表面,该加强层20为TPU材质,其厚度为43μm;TPU具有其它塑料材料所无法比拟的高强度,同时,TPU他具有高防水性透湿性、防风、防寒、抗菌、防霉、保暖、抗紫外线以及能量释放等许多优异的功能。
[0024]该第一耐高温层31叠设复合在加强层20的上表面,该第二耐高温层32叠设复合在PP基层10的下表面;该第一耐高温层31和第二耐高温层32均为有机硅树脂材质,有机硅树脂的耐热性能优异,有机硅树脂的热分解温度约为380℃,在250℃条件下加热24小时后,有机硅树脂失重仅为2%

8%,350℃条件下加热24小时后,一般的有机树脂失重为70%

99%,而有机硅树脂失重低于20%,因此,有机硅树脂可在250

260℃下长期使用;第一耐高温层31的厚度和第二耐高温层32的厚度均为17μm。
[0025]该第一阻燃层41叠设复合在第一耐高温层31的上表面,该第二阻燃层42叠设复合在第二耐高温层32的下表面;该第一阻燃层41和第二阻燃层42均为聚四氟乙烯材质,聚四氟乙烯的阻燃等级为V

0级,当锂电池内部短路导致有火花的产生时,聚四氟乙烯能够有效
防止电池膜在火花影响下燃烧,第一阻燃层41的厚度和第二阻燃层42的厚度均为27μm。
[0026]该第一耐腐蚀层51叠设复合在第一阻燃层41的上表面,该第二耐腐蚀层52叠设复合在第二阻燃层42的下表面;该第一耐腐蚀层51和第二耐腐蚀层52均为聚全氟乙丙烯材质,聚全氟乙丙烯几乎不溶于任何溶剂,仅能与极少数化学物质反应,因而具备优异的的耐腐蚀性,使得电池膜长期处于电解液中也不会被电解液腐蚀,避免电解液漏液的现象发生;性第一耐腐蚀层51的厚度和第二耐腐蚀层52的厚度均为37μm。
[0027]该第一保护层61叠设复合在第一耐腐蚀层51的上表面,该第二保护层62叠设复合在第二耐腐蚀层52的下表面;该第一保护层61和第二保护层62为ABS材质,ABS塑料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ABS塑料兼有这三种组元的共同性能,A使其耐化学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阻燃型电池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PP基层、加强层、第一耐高温层、第二耐高温层、第一阻燃层、第二阻燃层、第一耐腐蚀层、第二耐腐蚀层、第一保护层以及第二保护层;该加强层叠设复合在PP基层的上表面;该第一耐高温层叠设复合在加强层的上表面;该第二耐高温层叠设复合在PP基层的下表面;该第一阻燃层叠设复合在第一耐高温层的上表面;该第二阻燃层叠设复合在第二耐高温层的下表面;该第一耐腐蚀层叠设复合在第一阻燃层的上表面;该第二耐腐蚀层叠设复合在第二阻燃层的下表面;该第一保护层叠设复合在第一耐腐蚀层的上表面;该第二保护层叠设复合在第二耐腐蚀层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阻燃型电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为TPU材质,其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学诚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