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693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涉及打胶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管和混合管内芯,混合管内芯设置在外管内;外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段,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A、B混合管接头;A、B混合管接头和出料段分别与外管形成一用于对混合管内芯进行固定的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台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包括外管和混合管内芯组成的混合管,实现在打胶的过程中边打胶边混合,避免胶水因混合后长时间停留伴随时间、温度、湿度等变化造成混胶会出现流动性差。流动性差。流动性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


[0001]本技术属于打胶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

技术介绍

[0002]混胶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在产品生产领域的工艺设备大部分的应用都是将粘性流体通过非接触式喷射到工艺品上。在封装中,其中使用范围有屏幕热熔胶粘接、底部填充、焊球加固、手机外壳,多层芯片封装、焊点点胶保护、银胶加固、主板涂覆、外壳密封性点胶等。通过固化UV胶水、环氧树脂、厌氧胶等的作用,保护产品、芯片、按键、摄像头等不受灰尘、湿气、腐蚀性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已固化热熔结构胶作用粘接外壳、屏幕以及达到防水的密封作用;通过已固化导电银胶来加强电路板的导电性能;通过已固化导热油脂来加强电路板的导热性能。
[0003]传统的混胶机通常在混合好后便直接抽取出来进行使用,由于混胶在使用时其温度和湿度逐渐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混胶会出现流动性差的问题,不利于混胶的抽取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通过包括外管和混合管内芯组成的混合管,实现在打胶的过程中边打胶边混合,解决了现有混胶会出现流动性差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包括外管和混合管内芯,所述混合管内芯设置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外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段,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置有A、B混合管接头;所述A、B混合管接头和出料段分别与所述外管形成一用于对混合管内芯进行固定的第一限位台阶和第二限位台阶。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段的内径沿远离外管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出料段内径大的一端的内径为a、内径小的一端内径 b;所述a:b=2:1

7:1。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内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内芯单元;所述内芯单元包括两个对称连接的内芯模块;所述内芯模块包括一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周侧壁设置有开孔;更近一步地,所述开孔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内芯单元长度方向相同/相反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形管外径大的一端的外径为d、外径小的一端的外径为e;所述外管的内径等于d;且d>a。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B混合管接头包括内螺纹管A,所述内螺纹管A的一端设置有渐窄的收缩段,所述外管和收缩段形成第一限位台阶;所述收缩段的端部设置有套设在外管外侧的管体;更近一步地,所述管体为一内螺纹管B,所述外管的一端设置有与管体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管采用金属材质,更近一步地,所述
外管和混合管内芯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包括外管和混合管内芯组成的混合管,实现在打胶的过程中边打胶边混合,避免采用混胶装置进行混胶后,胶水因在混胶装置内混合后长时间停留,伴随着时间、温度、湿度、压力等等变化造成混胶会出现流动性差。
[0014]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混合管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C

C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混合管内芯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包括:外管1和混合管内芯,外管1和混合管内芯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混合管内芯设置在外管1内;外管1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段11,外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A、B混合管接头2;A、B混合管接头2和出料段11分别与外管1形成一用于对混合管内芯进行固定的第一限位台阶24和第二限位台阶12,A、B混合管接头2上连接有Y型接头管,Y型接头管上形成分别对应A、B胶的两个进胶口;使用时A、B从A、 B混合管接头2处进入到外管1内,在混合管内芯的作用下进行混合,然后从外管1端部的出料段11流出。
[0022]出料段11的内径沿远离外管1的方向逐渐减小;出料段11内径大的一端的内径为a、内径小的一端内径b;a:b=4:1;混合管内芯包括五个依次连接一体成型的内芯单元;内芯单元包括两个对称连接的内芯模块;内芯模块包括一锥形管3,锥形管3的周侧壁设置有开孔31;开孔31的轴向方向与内芯单元长度方向相同/相反,两个锥形管3的窄口端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有开孔31的混合管内芯的设置,增强A、B胶在混合管内混合效果。
[0023]锥形管3外径大的一端的外径和外径分别为d和d1、外径小的一端的外径分别为e;外管1的内径等于d;且d>a;第二限位台阶12的内径介于d和d1之间,第一限位台阶24的内径介于d和d1之间;这样避免了锥形管3和第一限位台阶24、第二限位台阶12之间形成阻挡胶水流动的台阶结构。
[0024]A、B混合管接头2包括内螺纹管A21,内螺纹管A21的一端设置有渐窄的收缩段22,外管1和收缩段22形成第一限位台阶24;收缩段22的端部设置有套设在外管1外侧的管体23;管体23为一内螺纹管B,外管1的一端设置有与管体23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方便了混合管内芯对混合管内芯的安装,安装时将混合管内芯从外管1的端部插入外管1内,然后转动A、 B混合管接头2即可固定混合管内芯。
[002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6]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混合管内芯,所述混合管内芯设置在所述外管(1)内;所述外管(1)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段(11),所述外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A、B混合管接头(2);所述A、B混合管接头(2)和出料段(11)分别与所述外管(1)形成一用于对混合管内芯进行固定的第一限位台阶(24)和第二限位台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段(11)的内径沿远离外管(1)的方向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段(11)内径大的一端的内径为a、内径小的一端内径b;其中,所述a:b=2:1

7: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B双组分胶水混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内芯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内芯单元;所述内芯单元包括两个对称连接的内芯模块;其中,所述内芯模块包括一锥形管(3),所述锥形管(3)的周侧壁设置有开孔(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阳郝金晨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桐力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