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悬索桥抗风主缆索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69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行悬索桥抗风主缆索夹,可以有效解决抗风拉索在抗风主缆上的滑移问题,提高抗风缆的工作效率和人行悬索桥的抗风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夹板、下夹板、U形螺栓、螺母和限位环;上夹板和下夹板上下对称设置,上夹板位于下夹板的上方;上夹板的底面上开设有上夹板凹槽,下夹板的顶面上开设有下夹板凹槽,上夹板凹槽和下夹板凹槽围合成夹持抗风主缆的空间;上夹板上开设有上夹板螺栓孔,下夹板上开设有下夹板螺栓孔;在U形螺栓的弧线段的尾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的限位环;U形螺栓的直线段穿过上夹板螺栓孔和下夹板螺栓孔,所述的螺母与直线段螺纹连接拧紧,螺母和限位环将上夹板和下夹板夹在中间紧固。环将上夹板和下夹板夹在中间紧固。环将上夹板和下夹板夹在中间紧固。

Wind resistant main cable clamp of pedestrian suspension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行悬索桥抗风主缆索夹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人行悬索桥抗风主缆索夹。

技术介绍

[0002]人行悬索桥具有跨越能力强、线形优美、建造方便等特点,近些年成为旅游景区、峡谷山区等地修建大跨度桥梁的主要形式。人行悬索桥同时还具有跨度大、桥面窄、梁体刚度小等特点,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常发生扭转或横向失稳,抗风问题常成为该类结构设计最主要的难题。发表在2019年12月出版的《公路工程》第44卷、第6期、作者为向思宇, 胡习兵的《抗风缆布置形式对人行悬索桥静风稳定性影响分析》研究表明,改善人行悬索桥抗风性能最为常用且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设置抗风缆系统,人行悬索桥设置抗风缆后对结构侧向位移的限制非常明显。常规的抗风缆系统主要由抗风主缆和抗风拉索组成,抗风拉索一般采用平行直拉式和空间斜拉式两种布置形式,抗风主缆和抗风拉索的材质一般采用钢丝绳。
[0003]当前,平行直拉式抗风拉索和抗风主缆的连接形式一般为:抗风拉索在抗风主缆指定的设计位置绕过抗风主缆弯曲180
°
形成套环,然后用绳夹将抗风拉索套环前段和尾段夹紧,套环被绳夹锁紧,从而将抗风主缆与抗风拉索连接起来。此种连接形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绳夹调节钢丝绳套环的松紧,从而对抗风主缆形成“抱箍”效应,通过抗风主缆和抗风拉索套环之间的摩擦力来固定抗风拉索在抗风主缆上的位置,形成抗风主缆与抗风拉索间的锚固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在于抗风拉索与抗风主缆并非垂直布置,抗风拉索在抗风主缆切线方向存在分力,由于抗风拉索套环与抗风主缆接触面积较小,相互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促使抗风拉索在抗风主缆上滑动,偏离设计位置,从而导致抗风缆系统不能按指定的设计线形工作,大大降低了抗风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行悬索桥的抗风性能,这种影响在大跨度人行悬索桥中尤其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人行悬索桥抗风主缆索夹,可以有效解决抗风拉索在抗风主缆上的滑移问题,提高抗风缆的工作效率和人行悬索桥的抗风性能。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行悬索桥抗风主缆索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板、下夹板、U形螺栓、螺母和限位环;上夹板和下夹板上下对称设置,上夹板位于下夹板的上方;上夹板的底面上开设有上夹板凹槽,下夹板的顶面上开设有下夹板凹槽,上夹板凹槽和下夹板凹槽围合成夹持抗风主缆的空间;上夹板上开设有上夹板螺栓孔,下夹板上开设有下夹板螺栓孔; 在U形螺栓的弧线段的尾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的限位环;U形螺栓的直线段穿过上夹板螺栓孔和下夹板螺栓孔,所述的螺母与直线段螺纹连接拧紧,螺母和限位环将上夹板和下夹板夹在中间紧固。
[0006]本技术所述的上夹板和下夹板的横截面均呈拱形。
[0007]本技术所述的上夹板凹槽和下夹板凹槽的凹槽面均为半圆柱面。
[0008]本技术所述的下夹板螺栓孔为两个,对称设置于下夹板凹槽两侧。
[0009]本技术所述的上夹板螺栓孔为两个,对称设置于上夹板凹槽两侧。
[0010]本技术所述的限位环呈圆柱形。
[0011]本技术所述的上夹板螺栓孔和下夹板螺栓孔的孔径比U形螺栓的弧线段的直径大1~2mm。
[0012]本技术所述的U形螺栓和限位环采用一体化铸造。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4]1、本技术索夹通过增加与主缆间的接触面积来提高相互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抗风拉索在抗风主缆上的抗滑移能力,更好地将抗风拉索固定在抗风主缆指定的设计位置,保证了抗风缆系统能够按照指定的设计线形工作,提高抗风缆的工作效率和人行悬索桥的抗风性能。
[0015]2、本技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对改善人行悬索桥抗风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0]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上夹板1、下夹板2、U形螺栓3、螺母4和限位环5。
[0021]上夹板1和下夹板2上下对称设置,上夹板1位于下夹板2的上方。上夹板1和下夹板2的横截面均呈拱形。
[0022]上夹板1的底面上开设有上夹板凹槽11,下夹板2的顶面上开设有下夹板凹槽21,上夹板凹槽11和下夹板凹槽21围合成夹持抗风主缆的空间。上夹板凹槽11和下夹板凹槽21的凹槽面均为半圆柱面。
[0023]上夹板1上开设有上夹板螺栓孔12,上夹板螺栓孔12为两个,对称设置于上夹板凹槽1两侧。下夹板2上开设有下夹板螺栓孔22,下夹板螺栓孔22为两个,对称设置于下夹板凹槽21两侧。上夹板螺栓孔12和下夹板螺栓孔22一一对应。
[0024]U形螺栓3包括弧线段31和直线段32,直线段32固定连接在弧线段31上,直线段32设置有螺纹,螺纹配合螺母4使用,U形螺栓3的这种包括弧线段31和直线段32的结构是现有技术。在弧线段31的尾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限位环5呈圆柱形,设置限位环5的目的在于限制上、下夹板在U形螺栓3上滑动,从而对其进行固定,U形螺栓3和限位环5采用一体化铸造,成型后再加工U形螺栓直线段的螺纹。上夹板螺栓孔12和下夹板螺栓孔22的孔径比U形螺栓弧线段31的直径大1~2mm,以便于U形螺栓安装时顺利穿过螺栓孔。设置U形螺栓3的目的在于使抗风拉索从中穿过,用绳夹将抗风拉索固定在U形螺栓上,从而使得抗风拉索与抗
风主缆通过U形螺栓3形成连接。
[0025]U形螺栓3的直线段32穿过上夹板螺栓孔12和下夹板螺栓孔22,螺母4与直线段32螺纹连接拧紧,螺母4和限位环5将上夹板1和下夹板2夹在中间紧固。
[0026]螺母4采用双螺母形式,目的在于提高索夹与抗风主缆之间的紧固力,避免螺栓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紧固力损失,从而导致抗风主缆在索夹内滑移。
[0027]安装时,首先在抗风主缆上指定的设计位置做好标记,安装上夹板1和下夹板2,将上夹板凹槽11和下夹板凹槽21紧密贴合抗风主缆,上、下夹板对称围合抗风主缆,上夹板1与下夹板2上的螺栓孔一一对应。然后将U形螺栓从上夹板1上的上夹板螺栓孔12穿过,进而穿越下夹板2上的下夹板螺栓孔22,在U形螺栓3的直线段32拧上螺母4并用扳手进行紧固,紧固力根据计算所得,保证索夹与抗风主缆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不发生相对滑移。
[0028]本技术在抗风主缆上指定的设计位置安装完毕后,将抗风拉索穿过U形螺栓3,再用绳夹固定,使抗风拉索与抗风主缆形成连接。绳夹可采用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296745.7、名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行悬索桥抗风主缆索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板、下夹板、U形螺栓、螺母和限位环;上夹板和下夹板上下对称设置,上夹板位于下夹板的上方;上夹板的底面上开设有上夹板凹槽,下夹板的顶面上开设有下夹板凹槽,上夹板凹槽和下夹板凹槽围合成夹持抗风主缆的空间;上夹板上开设有上夹板螺栓孔,下夹板上开设有下夹板螺栓孔; 在U形螺栓的弧线段的尾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的限位环;U形螺栓的直线段穿过上夹板螺栓孔和下夹板螺栓孔,所述的螺母与直线段螺纹连接拧紧,螺母和限位环将上夹板和下夹板夹在中间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悬索桥抗风主缆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板和下夹板的横截面均呈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悬索桥抗风主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姚张坤高毅黄庆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