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865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4:23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位于液晶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显示装置显示时,第一显示区域的亮度小于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极;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电性绝缘;以及绝缘层,设置于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且位于第一显示区域的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大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的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度。度。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液晶电视、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上述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在平板显示领域中占重要地位。
[0003]目前,边缘场开关(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等水平电场型显示模式,具有大视角的优点,然而,边缘场开关等水平电场型显示模式仍然存在透光率需要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装置的透光率。
[0005]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亮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0006]像素电极;
[0007]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性绝缘;以及
[0008]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所述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所述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
[0009]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0010]第一基板;
[0011]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承载面;
[0012]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包括多个液晶分子;
[0013]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承载面上;
[0014]公共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承载面上,且与所述像素电极电性绝缘,用于与所述像素电极形成驱动多个所述液晶分子偏转的驱动电场,所述驱动电场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水平电场分量小于所述驱动电场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水平电场分量,所述水平电场分量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承载面平行;以及
[0015]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之间,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所述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所述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
[0016]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驱动电场在第一显示区域的水平电场分量小于驱动电场在第二显示区域的水平电场分量,导致在第一显示区域的液晶分子受的水平
电场力小于在第二显示区域的液晶分子受的水平电场力,背光模组发出的光在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域的透光率小于在第二显示区域的透光率,显示装置显示时,第一显示区域的亮度小于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通过位于第一显示区域的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大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的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使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在第二显示区域形成的驱动电场的水平分量进一步地大于在第一显示区域形成的驱动电场的水平分量,进一步地增加第二显示区域的透光率,进而提高显示装置显示时整体的亮度。另外,通过位于第一显示区域的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大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的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也能减小使液晶显示面板亮度达到最大所需的电压,且还有利于在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间距减小,导致形成的存储电容增大进而使得充电率降低时,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存储电容减小使充电率提高,以保证显示装置整体具有合适的存储电容,进而保证合适的充电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像素电极、钝化层、数据线以及扫描线的第一种平面意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像素电极、钝化层、数据线以及扫描线的第二种平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像素电极、钝化层、数据线以及扫描线的第一种平面意图。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和背光模组20,背光模组20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0的入光侧。
[0023]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0用于发出背光。背光模组20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或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任意一种。
[0024]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层间绝缘层、源漏电极层、平坦化层、公共电极103、钝化层104、多个像素电极105以及液晶层。
[0025]其中,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相对设置。第二基板102具有平坦的承载面102a。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均为玻璃基板。
[0026]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106。
[0027]有源层设置于第二基板102的承载面102a上。有源层的制备材料为金属氧化物、低温多晶硅或非晶硅中的任意一种。
[0028]栅极绝缘层覆盖有源层和第二基板102的承载面102a。栅极绝缘层的厚度为1500


4000埃。栅极绝缘层的制备材料选自氮化硅或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0029]栅极层设置于栅极绝缘层远离有源层的表面上。栅极层包括栅极和扫描线107,栅极对应有源层设置,扫描线107沿第一方向延伸。栅极层的制备材料选自钼、铝、钛、铜以及银中的至少一种。
[0030]层间绝缘层覆盖栅极层和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的厚度为2000埃

5000埃。层间绝缘层的制备材料选自氮化硅或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0031]源漏电极层设置于层间绝缘层远离栅极层的一侧。源漏电极层包括源极、漏极以及数据线108,数据线108与源极连接,且数据线108沿第二方向延伸,数据线108的宽度小于扫描线107的宽度,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具体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源漏电极层的制备材料选自钼、铝、钛、铜以及银中的至少一种。
[0032]平坦化层覆盖源漏电极层和层间绝缘层。平坦化层的厚度为0.5微米

2微米。平坦化层的制备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或聚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0033]公共电极103整面地设置于平坦化层上。公共电极103的制备材料选自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中的任意一种。
[0034]多个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亮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极;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性绝缘;以及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所述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所述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像素电极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扫描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扫描线设置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排所述像素电极之间;所述绝缘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像素电极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和/或,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部分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凹槽与一个所述像素电极的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间隙的部分均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两个所述凹槽之间,所述第二凸起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两个所述凹槽之间;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间隙的中间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2,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